摘要:这份底气,源自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2022年千亩蓝莓基地落地,2023年基地产值便突破6000万元。如今,全镇蓝莓种植规模超2000亩,全产业链年产值预计3.2亿元。
在仁和区福田镇,一颗颗紫黑甘甜的蓝莓,已成为当地水果中名副其实的“顶流”。
△ 成熟的蓝莓
这份底气,源自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2022年千亩蓝莓基地落地,2023年基地产值便突破6000万元。如今,全镇蓝莓种植规模超2000亩,全产业链年产值预计3.2亿元。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比蓝莓产业本身更具分量的,是福田镇探索的全域产业发展“共富”新模式。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联村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各方互利共赢,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盘活低效土地资源
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故事的起点,发端于一份亟待激活的“沉睡资源”。
“早年的福田镇,荒山、林地、园地等亩均产值不足3000元的低效土地俯拾皆是,集体经济空壳化严重,产业发展小散弱。”福田镇党委副书记陈玉回忆。
△ 紫约农业乡村振兴产业园金台子片区施工现场(资料图)
破局始于2022年,福田镇发起集体资产“清仓见底”行动,将零散、低效的土地集中整合、统一管理,累计盘活闲置土地1.5万亩,为未来产业发展积蓄势能。
当年,福田镇便以金龟村为试点,引入龙头企业紫约蓝莓集团。“试点首年,土地亩均产值跃升至10万-16万元,金龟村集体经济增收180余万元。”陈玉坦言,蓝莓产业的强劲开局,实现了土地价值飙升,成为撬动全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支点。
△ 福田镇金龟村紫约农业蓝莓种植产业园
△ 新鲜采摘下来的蓝莓肉质细腻饱满
借势而起,福田镇陆续将塘坝村、金台子村、务子田村的低效土地资源投向稻蛙共生、香葱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镇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整体跃升,其中金龟村突破300万元。
联村发展+专业化运营
各方共享发展红利
为推动各村协同发展,2024年,福田镇整合4村1社区集体经济资源,成立联村集体经济公司——攀枝花市福甜心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模式,构建“联村公司+家庭农场/示范户/农户+企业”合作纽带,推动各方共享发展红利。
△ 福田镇塘坝村蓝莓基地
“村民由过去单一的土地出租,升级为‘租金保底+劳务收入+利润分红’的多重收益机制,集体经济的参与度和收益度也大大提高。”陈玉说。
2024年,背靠紫约农业龙头企业,联村集体在金龟村、塘坝村建成700亩蓝莓基地,未来预计年产值3000余万元。
△ 包装好的蓝莓
2024年,联村集体引进企业在务子田村试点40亩稻蛙共生产业,亩产超4万元。2026年规模将扩大到500亩,预计产值2000余万元。
△村民正在稻田中抓蛙
2025年,联村集体引进企业在务子田村打造千亩香葱基地,未来预计年产小葱6000多吨,年产值3200余万元。
平台牵线搭桥
村民家门口务工增收
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能增收?福田镇“和美家”社会就业服务保障平台应运而生。平台构建“企业点单—平台派单—工人接单”闭环服务体系,整合基地、合作社、企业用工信息,打造“需求对接—技能培训—岗位匹配—权益保障”全链条服务。
“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今年已举办了13期培训,覆盖1200余人次。”平台负责人陈思美介绍,目前,平台注册工人700余人,派工超20000人次,60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 直播平台上的招聘信息
金龟村村民倪恩莲深有感触:“以前农闲常没活干,现在平台一通知就过来上工。采果期月收入能到7000元左右,管护期也有稳定进账,心里踏实。”
△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蓝莓
△工作人员正在分装蓝莓
“前端联村公司整合资源发展产业,中端‘集体+’联营机制保障各方受益,后端‘和美家’平台确保村民在家门口捧稳‘饭碗’。”陈玉表示,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带农富农长效机制,探索共同富裕“福田样本”。
来源:清茶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