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立秋了?内蒙古的田野交出一份和“丰收”有关的答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7 10:33 1

摘要:咿?这就立秋了?“立”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立秋是秋季的初始立秋后悠悠凉风至缓缓白露生这也是金秋的预告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暑气渐消时间在悄悄给田野变换颜色丰收的气息在空气中酝酿图片由AI生成。对于辛勤耕耘的人们来说立秋不仅意味着时序更替更承载着对“五谷丰登

咿?

这就立秋了?

“立”

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

立秋是秋季的初始

立秋后

悠悠凉风至

缓缓白露生

这也是金秋的预告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

暑气渐消

时间在悄悄给田野变换颜色

丰收的气息在空气中酝酿

图片由AI生成。

对于辛勤耕耘的人们来说

立秋不仅意味着时序更替

更承载着

对“五谷丰登”最深切的期盼

今年

这份期盼

在科技的加持与模式的创新下

正孕育着别样的惊喜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如何让有限的水

浇灌出更丰硕的果实?

答案

就写在内蒙古广袤的田野里

近日

设置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

展旦召镇的小麦高效节水试验田

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经过测产

这片采用创新节水技术的小麦田

喜获丰收

在不计算降水量情况下

当灌水量为253立方米时

亩产达到了551公斤

较传统灌溉方式

366立方米526公斤增产4.7%

而用水量却降低了45%

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双赢目标

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

更是农业突围的“样板间”

证明科技能让每一滴水都

“物超所值”

立秋时节

这片麦田已染上金黄

精准滴灌的每一滴水

都化作了沉甸甸的麦穗

静待颗粒归仓

图片由AI生成。

在巴彦淖尔市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

同样积极探索农业节水新路径

打出了一套精妙的“组合拳”

在管理模式上

他们创新推广

“支部+专业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统一组织

按渠道区域化灌溉

实行“一把锹浇地”

有效避免了灌溉中的无序和浪费

同时加大对

桥、涵、闸口及渠道的维修力度

及时修补破损之处

减少跑冒滴漏

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增加耐旱、高产

优质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

亩均节水量达10%以上

这不仅降低了成本

更让宝贵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益

图片由AI生成。

想象着 秋阳下

整齐的葵花盘向着太阳

修复一新的水渠汩汩流淌

准备迎接

即将到来的“金色”收获季

这边节水智慧令人惊叹

那边

通辽市科左后旗常胜镇的田地里

“时间换空间”的好戏

正在上演——

近日

常胜村

集体经济产业园里的麦浪翻涌

“小麦+荞麦”轮作模式

在这里落地生根

农户正在给小麦装车。盛伟鹏 摄

20亩优质小麦田成为试验田

通过科学选种

精准施肥与系统病虫害防治

每一株麦苗都透着旺盛的生命力

“今年第一茬小麦产量预计超14000斤,

每亩能有700多块收入;

第二茬种荞麦,

每亩差不多收200多斤。

这样算下来,

今年每亩平均能收1400元。”

企业负责人算起收益账时

眼里满是笑意

“小麦+荞麦”的轮作模式

让土地真正“活”了起来

它包含着

作物组合的科学考量

体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更藏着生态效益的密码

田埂上

收割机轰鸣着吞吐金色麦浪

场院里

农户们正麻利地给小麦装车

汗水里混着丰收的甜

图片由AI生成。

立秋前后

头茬小麦已归仓

复种的荞麦正茁壮成长

这片土地

正用“轮转”的智慧

书写着

“四季有收”的美好丰收画卷

立秋

是收获的起点

也是希望的象征

这些扎根于内蒙古大地的创新实践

如同初秋奋力成长的种苗

蕴含着无限生机

它们不仅为眼前的丰收

增添了科技的成色

更勾勒出内蒙古农业

高效、节水、可持续发展的

清晰路径

当秋风吹过麦浪

当葵盘低垂

当荞麦花开

我们看到的

不只是今秋的硕果累累

更是一个

水肥高效、土地永续

农民富裕的丰收图景

正在成为现实

图片由AI生成。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