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镓HFET结合了多晶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7 09:09 1

摘要: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宣布首次成功演示由ε多晶型层和α多晶型层构成的氧化镓(Ga2O3)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HFETs),两层之间通过掺锡(Sn)过渡层连接 [Han-Yin Liu et al,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publi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宣布首次成功演示由ε多晶型层和α多晶型层构成的氧化镓(Ga2O3)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HFETs),两层之间通过掺锡(Sn)过渡层连接 [Han-Yin Liu et al,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published online 27 June 2025]。相较于仅由α多晶型材料构成的类似同质结构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击穿电压为1239V,比导通电阻为260mΩ-cm2),该异质结构将关断态击穿电压(VBD)提升至1725V,同时将比导通电阻(Ron,sp)降至49.2mΩ-cm2。

Ga2O3正作为潜在的下一代功率电子材料受到广泛研究,因为相较于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宽禁带半导体,Ga2O3具有超宽带隙以及相应的更高的预期临界击穿场强。其他潜在应用包括深紫外(DUV)光电子学和射频(RF)电子学。

当前大部分研究基于稳定的β多晶型。α相和ε相为亚稳定态。研究团队指出,在各种亚稳定态多晶型中,“ε-Ga2O3是第二稳定的结构,展现出具有显著自发极化特性的铁电特性,超越了III族氮化物,且在异质结中无需调制掺杂即可形成高密度二维电子气(2DEG)”。

研究人员采用雾化化学气相沉积法(mist-CVD),将Ga2O3多晶型HFET各层沉积于1cm×1cm的c面蓝宝石衬底上(图1)。镓前驱体由溶解于去离子水溶液的乙酰丙酮镓构成。掺锡前驱体为五水四氯化锡。首先在450°C下生长150nm α多晶型层,然后生长掺锡材料和ε多晶型材料。另在600°C下在r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全α多晶型结构,由此制备了参照器件。

图1:(a)ε-/α-Ga2O3 HFET结构及对应能带图。(b)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截面图像。

研究团队评论道:“该HFET中的掺锡层具有双重功能:(1)提供高电子浓度以降低沟道层的电阻率;(2)作为相变层促进ε-Ga2O3的形成。”

采用热蒸发法沉积HFET的金属电极:源极和漏极采用钛/金(Ti/Au),5μm长的肖特基势垒栅极采用镍/金(Ni/Au)。栅极宽度为754μm。源极与漏极的间距为20μm,栅极设置于距漏极10μm处。

掺锡的影响预计为掺锡层中导带最低点造成的电子(即负电荷)载流子积累。研究人员补充了一个提醒:“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来确认异质界面处的详细能带对齐。”

各层的晶体结构均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生长在c面蓝宝石上的Ga2O3呈现出ε/α成分,而生长在r面衬底上的材料全为α成分。对各峰宽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c面蓝宝石上的材料结晶度更高。主要原因是,相对于r面蓝宝石,c面蓝宝石与底层α层的晶格匹配更好。研究人员指出,ε层具有更窄的X射线峰,表明其结晶度甚至高于α-Ga2O3。

结晶度更高的ε/α结构的影响在霍尔效应测量中得到体现:载流子浓度为2.91×1018/cm3,迁移率为19.1 cm2/V-s,而全α材料则分别为6.5×1017/cm3和51.4 cm2/V-s。

研究团队评论道:“更高的结晶度、更少的陷阱中心以及导带偏移势垒,使ε-Ga2O3/α-Ga2O3在相同掺锡浓度下展现出高于α-Ga2O3的电子密度。”

线性传输线模型(TLM)测量结果还显示,ε/α HFET的钛/金接触电阻和沟道方块电阻(Rsh)更低:方块电阻为4517Ω/□,接触电阻为11.63Ω-mm,比接触电阻率为2.66x10-4Ω-cm2,而MESFET材料则分别为7428Ω/□、46.35Ω-mm、4.62x10-3Ω-cm2。

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显示,全α材料中的掺锡层厚度为26.12nm,相比之下,ε/α结构中的掺锡层更薄,厚度为13.24nm。

研究人员指出:“通常,更宽的锡分布范围允许更多Sn4+离子扩散进入Ga2O3外延层,将更多Ga3+离子替换为Sn4+。这种替换有效降低了电阻率。然而,与预期相反,在线性传输线模型测量和霍尔效应测量中,ε-Ga2O3/α-Ga2O3表现出比α-Ga2O3更低的方块电阻和更高的电子密度。先前研究预测,ε-Ga2O3/α-Ga2O3异质结中会诱导产生极化电荷。因此推测,这些诱导的极化电荷会提升电子密度,从而降低方块电阻。”

HFET在几乎所有常规晶体管特性方面均表现出优异得多的性能(表1)。更大的负阈值电压(Vt)可能被视为功率系统中常需要的常关性能的缺点。这种阈值行为是ε-Ga2O3/α-Ga2O3 HFET结构中沟道载流子浓度更高的自然结果。

表1:导通/关断电流比(ION/IOFF)、阈值电压(Vt)、最大跨导(gm,max)、−10V栅极电势下的栅极漏电流(IG)、2V栅极-源极电压(VGS)与30V漏极-源极电压(VDS)下的最大漏极电流(ID)(300K和450K)、比导通电阻(300K/450K下的Ron,sp)、关断态(-18V栅极电势)击穿电压(VBD)以及功率优值(PFoM)。

关断态漏电流由通过栅极的电流主导。研究团队指出,这可能是因为“关断态下电子通过表面陷阱跃迁形成的表面漏电流路径”,并补充道:“α-Ga2O3与r面蓝宝石衬底之间的晶格失配更大,导致表面陷阱密度增大,进而提升表面漏电流和栅极漏电流。”

该HFET在室温(300K)与450K之间的性能衰减幅度较小。研究人员写道:“ε-Ga2O3/α-Ga2O3 HFET的热稳定性更好,是因为异质界面处的导带偏移,这一偏移充当势垒将电子限制在沟道区内,即使在450K时亦然。”

图2:α-Ga2O3 MESFET和带有掺锡沟道层的ε-Ga2O3/α-Ga2O3 HFET的(a)关断态击穿电压,以及(b)在漏极应力测试中的漏极电流(ID)变化。

较高的关断态击穿电压(图2)和较低的导通电阻导致功率优值(VBD2/Ron,sp)高达60.48 MW/cm2。研究人员评论道:“ε-Ga2O3/α-Ga2O3异质结构中锡的分布范围较小,表明电子被严格限制在局部区域,可有效抑制漏电流并进一步提升击穿电压。”

在0V栅极-源极电压(VGS)、20V漏极-源极电压(VDS)条件下进行了漏极偏压应力测试。在3600秒(即1小时)的测试过程中,HFET的漏极电流衰减了45.6%,而同质结构MESFET的漏极电流衰减了66.2%。研究团队评论道:“ε-Ga2O3/α-Ga2O3 HFET中漏极电流变化相对稳定,表明其俘获效应相较于α-Ga2O3 MESFET更为微弱。”

*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本联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来源:宽禁带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