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不如防渍!老农总结芝麻“三层护根法”,雨再大也不烂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09:00 1

摘要:连续几天的大雨过后,芝麻种植户老王走进自家田地,眼前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不少芝麻苗叶片发黄萎蔫,根部发黑,有些已经倒伏在地里。“还是没防住啊”,老王叹了口气。这样的场景,在芝麻主产区年年上演。

种芝麻,最怕一场大雨毁全田!老农的三层护根法,让根系在暴雨中也能“畅快呼吸”。

连续几天的大雨过后,芝麻种植户老王走进自家田地,眼前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不少芝麻苗叶片发黄萎蔫,根部发黑,有些已经倒伏在地里。“还是没防住啊”,老王叹了口气。这样的场景,在芝麻主产区年年上演。

芝麻根系分布浅,特别怕涝渍。积水超过24小时就可能导致根系缺氧腐烂。今年7月以来,河南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天气,给正处于苗期的芝麻生长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老农们总结出一套“三层护根法”,让芝麻在暴雨季节也能安然无恙。

第一层:播种前的“防渍地基”

防渍功夫在播种前就得下足。老农们都知道:选地不当,全季白忙。芝麻田要选地势高燥、地下水位深的地块,避开低洼易涝区。前茬作物最好是小麦或油菜,轮作倒茬是防病防渍的基本功——同一地块至少间隔三年才能再种芝麻。

整地时就要构建“防渍骨架”。在芝麻田四周开挖深度30厘米-40厘米的主排水沟,畦间开挖20厘米-25厘米的支沟,形成排水网络。这样暴雨来临时,积水就能迅速排出,不会浸泡芝麻根系。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是防渍防病的关键一环。用适麦丹(4.8%苯甲·咯菌清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2%进行包衣,能有效防治根腐病、茎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害,为幼苗根系穿上“防护衣”。

第二层:苗期的“养根培土”

芝麻出苗后,防渍护根进入第二阶段。此时的核心是:培育深根系,打造壮幼苗。苗期适度干旱能促进根系下扎,但持续干旱需及时补水,保持土壤湿度70%左右。

水肥协同是关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的专家们研发的芝麻保苗株型调节剂,在苗期喷施能同时实现三大功效:调节株型、促根发育、预防病害。配方包含矮壮素水剂、三唑酮乳油、恶霉灵乳油、生根粉等成分,科学配比实现“一喷三效”。

中耕松土是护根的重要措施。雨后待土壤湿度降低时,及时进行3-5厘米深的中耕,能破除土壤板结,增加透气性,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中耕结合除草,一举两得。

第三层:雨后的“急救护根”

暴雨来袭时,第三层护根法立即启动。排水要快,争分夺秒。第一时间清理沟渠,确保畦面不积水。若田间已积水,立即用抽水设备抽排,避免芝麻幼苗浸泡超24小时。

排水后及时补肥是救根的关键。雨水冲刷导致养分流失,幼苗易出现叶片发黄。老农的做法是:亩追施5公斤-8公斤尿素,或用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溶液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次。

雨后病害防控决定护根成败。潮湿环境易诱发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雨后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重点喷施幼苗基部和叶片,为根系筑牢“防护网”。

盛花期若遇渍涝,可叶面喷施0.03mg/kg的2,4-表芸苔素内酯溶液,能显著提高芝麻耐涝性,促进侧根生长,帮助植株恢复。

雨后芝麻田里,根系健壮的植株三天就能挺直腰杆,叶片重新舒展油绿。而那些只靠排水不重防渍的田块,农民只能望着烂根枯苗叹气。“三层护根法”的精髓在于:治渍在防,不在排;护根在早,不在救。

“选地挖沟防未涝,苗期养根土疏松,雨后急救三联动”——记住这28字口诀,种芝麻的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雨打芝麻全烂秧”了。

来源:江西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