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去三年,户外从一种兴趣小众,变成了生活方式的大众。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防护,更期待服饰能兼顾场景切换、技术支撑与审美表达。专业户外正在走出山野,成为城市日常的一部分。
在过去三年,户外从一种兴趣小众,变成了生活方式的大众。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防护,更期待服饰能兼顾场景切换、技术支撑与审美表达。专业户外正在走出山野,成为城市日常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于品牌方
在这样的语境中,Helly Hansen——一个诞生于1877年、拥有航海与滑雪双重基因的技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它最初由挪威船长 Helly Juell Hansen 创立,为北大西洋水手打造防水装备。一个多世纪以来,Helly Hansen在极端自然场景中打磨产品,逐步成为世界级专业品牌。
相比照搬海外打法,Helly Hansen如何走出一条更踏实的本地化路径?它如何以专业为基础,围绕场景的变化重构产品、空间与品牌表达?作为一个极端自然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户外品牌,Helly Hansen如何从“技术可靠”走向“精神共鸣”?又如何将航海的高门槛,转译为中国消费者真实需求?
在这场对话中,Helly Hansen 大中华区市场营销总监孙乃珊分享了品牌如何理解“本土化”,又如何通过对审美、场景、技术的敏锐判断,将品牌精神落入新的文化土壤中。
孙乃珊 Naomi Sun,Helly Hansen 大中华区市场营销总监
胖鲸:Helly Hansen 以航海为 DNA,但中国航海文化尚在培育期。品牌是如何理解这一现状?
HH:在中国市场推广航海文化、推动航海运动的发展,是 Helly Hansen 这些年一直在默默做的事。虽然中国其实有着很早的航海起源,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当代,都有不少优秀的航海家,最近几年一些沿海城市的帆船运动也在慢慢兴起,但对很多没亲身接触过航海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它依然是一个挺遥远的概念。
我们觉得,航海其实不只是某种户外运动,更像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面对自然的方式。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品牌在市场上的持续表达,让更多人慢慢了解它、对它感兴趣,愿意去尝试、去参与。
图片来源于品牌方
胖鲸:那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的?
HH:首先,我们希望打破航海在大众心中的距离感,不再用单一的航海叙事去讲故事,而是引入更多真实、可感的体验。今年,我们邀请热爱户外的明星好友和中国本土的航海家一起出发,用一段段真实的航海旅程,去还原航海生活的样子,也让更多消费者参与进来。
每年春夏,Helly Hansen 都会开启一系列航海主题活动。去年我们从宁波启航,发起夏日巡浪季,驾驶帆船沿着“北纬30度最美的海岸线”,一路追逐浪花与日落,最后驶入阿那亚。今年则把航海带进了城市——北京三里屯、沈阳万象城,这些都市生活场景突然吹进了海风,也吹进了“扬帆远行”的想象。
图片来源于品牌方
除了帆船,我们也在拓宽航海的边界,把它延伸到泛水上运动。比如在门店组织桨板体验、水上运动分享会等社群活动,让航海不仅是远方的冒险,更是可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次出发。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尝试,把Helly Hansen在航海领域的专业优势真正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胖鲸:市场上有很多高端户外品牌,你们的品牌是如何打造差异化定位的?
HH:航海基因是 Helly Hansen 在户外品牌中非常特别的一个起点。不同于大多数从山地起家的品牌,它是从海洋出发、再延伸到山野的。因为最早就是为海上极端环境服务,所以在产品研发和工艺标准上,Helly Hansen一直坚持非常高的专业水准——要能应对航海中复杂多变的天气和极端状况。
但这种从海洋打磨出来的专业经验,并不仅仅局限在航海。它也成为了滑雪和其他户外产品线的灵感来源。像很多专业级滑雪服和冲锋衣,都保持着这种匠心,也因此受到许多国内外专业用户的认可。
图片来源于品牌方
胖鲸:这次签约王一博的核心考量是什么?
HH:Helly Hansen和王一博的合作是一场双向奔赴,对探索的热爱、对专业的执着、对远方的向往,成就了这次携手。
王一博是非常优秀的青年演员、歌手,同时在演艺身份外,也在多领域不懈探索,赛车、摩托、滑雪等都很擅长。这些领域都是需要很多系统训练和技术积累的,他会钻研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做到专业级。同时,他在真实户外环境中,应对多变或复杂情况时,展现出沉着冷静、勇敢无畏的形象,能够迎接挑战并从容解决。这些都和Helly Hansen的品牌气质不谋而合。
对于Helly Hansen来说,ALIVE是品牌故事的关键词。专业的航海家们在变幻莫测的海上,用专业的技能、可靠的装备、强大的意志,支撑自己穿越一次次风浪,乘风破浪抵达彼岸。能和王一博这样真正具有“户外探索家”气质,同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艺人合作,势必是一次强强联合。可以让Helly Hansen关于ALIVE的故事更近一层,去撬动更多潜在的热爱户外的消费者,激发他们内心对户外的真实向往,一起探寻“视野之外,向远而生”(FURTHER, ALIVE)。
胖鲸:有哪些您印象深刻的 Episode 可以分享?
HH:在这次秋冬大片拍摄过程中,王一博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专业态度。比如在拍雪攀场景时,他主动提出去一个更陡、更有挑战的雪坡,只为呈现出更真实、更有力量感的画面。他对细节的把控和对户外表现的认真,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整个拍摄期间,他也一直和我们保持非常紧密的沟通,真正参与到内容创作中。下半年,Helly Hansen 将上线这支秋冬雪季大片,届时大家也可以亲自感受到他身上那份真实的户外魅力。
HH:在传播和运营方面,我们本土团队结合中国市场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整——从场景选择、故事结构,到航海与滑雪的结合,再到线下门店的空间表达,都充分考虑了本地需求。在产品开发上,Helly Hansen在大中华区设有专门的产品企划和设计团队,能够及时响应中国消费者的户外需求。比如针对轻户外和城市户外的使用场景,推出了轻量化装备,既适合日常穿着,也满足户外需求。对于本土热门的户外运动,我们也量身打造了专业装备,今年先后推出了越野跑、骑行等主题产品。同时,版型设计上更贴合中国消费者的身材和运动习惯。
图片来源于品牌方
胖鲸:在线下门店体验创新上,我们有哪些新的尝试或计划?
HH:Helly Hansen 希望线下门店不仅是户外装备的选购场所,更能承载更多可能——比如成为户外爱好者的交流空间,航海文化的体验空间等。今年下半年,Helly Hansen 计划完成南京德基店的升级,融入更多品牌发源地的特色和航海DNA。店内陈列装置将参考挪威北纬79度“巨人之舌”等地貌,顶部设计则模拟航线指引的形状。未来,各店铺还将推出更丰富的社群体验活动,敬请期待。
图片来源于品牌方
对于Helly Hansen来说,进入中国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品牌输出,而是一次关于信任、场景与精神语言的再学习。它没有执拗于讲硬核技术,也不盲目复制海外成功模板,而是选择了一条更慢、更踏实的路径:从理解真实生活方式出发,将极端自然下的专业能力,转译为中国消费者熟悉、可感的日常价值。
这背后,不只是把产品简单“在地化”——Helly Hansen针对亚洲人的身型做剪裁调整,让它更适应本地的穿着场景;更是表达方式的重建:门店不只是卖货,而是用来讲故事、做氛围的空间;社媒宣传不再只是堆参数,而是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理念,慢慢把品牌带进进大家的生活里。与王一博的合作,也不仅是一次借势流量的传播,而是一次对品牌精神的可视化演绎。他所代表的真实、笃定、自我挑战,正是 Helly Hansen「向远而生」理念的当代表达。
遥远的航海,不仅是一个物理距离,而是一种精神状态。Helly Hansen 用它的方法回应这种精神:不是喊口号,而是走进真实;不是追一阵风,而是做好准备,等风来。
来源:胖鲸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