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甘肃省在高等教育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之下,甘肃的高等教育慢慢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有了突破,但甘肃省高校的发展仍然碰上不少难题,特别在区域资源分配以及院校发展不平衡等地方,本文将会借助2025年甘肃省高校排名和发展趋
近些年来,甘肃省在高等教育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之下,甘肃的高等教育慢慢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有了突破,但甘肃省高校的发展仍然碰上不少难题,特别在区域资源分配以及院校发展不平衡等地方,本文将会借助2025年甘肃省高校排名和发展趋势来剖析这个地区的高等教育状况,发展的动力以及未来的走向。
甘肃省高等教育资源在近几年有着进一步优化的趋势,在科研实力和学科特色打造上有着极为突出的发展,从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可以看出,甘肃有9所高校进入全国前400名,这样的结果是有着极大的学术发展趋势,在整个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中,兰州大学属于龙头高校,甘肃在全国学术排名中占据第37位,在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中依旧保持领先,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有着科研上的强势表现,在学科打造方面同样有着明显优势。
兰州大学在草业科学、 敦煌学、核科学这些特色学科领域,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全国甚至国际上的领先位置,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30亿元,而且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这样的国家重大任务里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这给学校在全国排名上取得的优势给予了支持,兰州大学在国内有着不错的学术名声,它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慢慢增长,特别在草业科学,生态学这些领域,研究水准排进全世界前1%,依靠兰州这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学校同中科院近物所保持着合作关系,推进许多重大的科技项目,从而加强了自身的全球科研影响力。
兰州理工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都是甘肃省的重点大学,工科学科方面比较强,兰州理工大学在全国排名第178名,在有色金属、工程技术方面成绩不错,特别是兆瓦级精密行星齿轮箱方面的创新性表现,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兰州交通大学与中车集团合作取得明显成果,智能化轨道车辆方面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给学校排名带来支持。
甘肃省部分高校在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一些院校在整体提升中仍陷入困境,甘肃政法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在特色学科建设上取得一定的突破,但是整体排名仍然不高,甘肃政法大学在司法鉴定、法学研究等领域有所突破,但是由于在全国排名低于300,学术影响力较小,同样甘肃中医药大学虽然在陇药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国内学术界影响力也不足,排名同样未突破300名。
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根据最新的相关排名可以看出,高校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兰州地区,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等市地院校排名靠后,发展受限,陇东学院是庆阳地区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长期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排名逐年下降,说明甘肃省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甘肃省高校一直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特别是在民族文化,法律服务以及农业科技这些领域‚西北民族大学可作为典型代表,在民族文化大数据平台创建方面,它已取得很大进步,特别在裕固族语言数字化保存方面,给民族文化的流传与更新赋予了很强的力量,甘肃农业大学也在旱作农业技术,抗旱小麦品种等方面实现了很大的冲破,带动了当地农业技术的升级与转变。
兰州财经大学身为甘肃省财经教育的核心地带,在统计学,金融学等学科上有着区域上的优势,兰州财经大学的学科设置虽然有特色,但是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并不高,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没有达到预期,因此排名有所下降,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甘肃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体现在科研和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也是对地方经济转型与提高做出了一定的帮助。高校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是甘肃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其中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转型突破存在一定的关联,兰州理工大学与兰州交通大学的工科研究为甘肃的有色金属产业和轨道交通等提供技术支持,西北民族大学利用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承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当地的软实力。
甘肃高校发展过程中,要保持优势院校地位,还要促进地方院校发展,兰州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政策、科研资源、关注等资源获取上具有优势,其他高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受限,通过跨省合作、学科交叉等方式提高地方院校整体水平,促进区域内部均衡发展,是甘肃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问题。
甘肃省高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要面临重要的机遇与挑战,在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时,解决好本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地方院校转型不易等问题将会成为甘肃省高教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在这一过程里政策、资金的支持起着推动性的作用,借助于校校合作以及区域合作来帮助甘肃高校发展得更加平衡而且持续化,进而为地方经济做贡献并为国家整体教育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大林看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