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后要不要“缝伤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19:49 2

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整块切除技术,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疗较大(≥2cm)表浅结直肠肿瘤的一线方案,其优势在于完整的病理学分析和对T0-1期结直肠癌的根治潜力,既往我们讨论过ESD全程管理指南以及ESD技术指南ESGE关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整块切除技术,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疗较大(≥2cm)表浅结直肠肿瘤的一线方案,其优势在于完整的病理学分析和对T0-1期结直肠癌的根治潜力,既往我们讨论过ESD全程管理指南以及ESD技术指南ESGE关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操作技术最新指南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需要面对的是,ESD术后主要的不良事件是出血,发生率为2%-8%,对于结直肠ESD与分片内镜黏膜切除(EPMR)的RCT研究显示,两者术后出血率相近,均为7.5%。

ESD术后要不要“缝伤口”?

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最新指南建议对右半结肠≥2cm病变的EPMR和抗凝治疗患者需要进行创面闭合,但这一建议是否适用于ESD?

ESD和EMR的术后出血危险因素并不相同,ESD术后直肠病变出血风险高,而EMR术后右半结肠病变出血风险高。

这让EMR术后闭合的RCT研究无法直接在ESD技术中复制、推广。不多的ESD术后闭合研究显示闭合术并没有显著降低出血风险。

近期在权威杂志Endoscopy上发表了一项日本大型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分析了来自47家日本医疗机构的34455例结直肠内镜下切除手术病例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的延迟出血情况,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来调整基线特征,以减少选择偏倚的影响。

共计1478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口服抗凝剂患者中,完全闭合组的延迟出血率显著降低5.2% VS. 10.8%;而使用华法林患者中,完全闭合组的延迟出血率也显著降低6.1% VS. 17.1%,对于右半结肠病变,完全闭合显著降低了口服抗凝剂或华法林患者的延迟出血率,而在左半结肠、直肠病变中未观察到风险降低。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

据此,我们关注到了肠息肉切除术后抗凝治疗患者、右半结肠病变患者闭合处理的获益。

但这并不能就此定论所有肠息肉切除患者情况,因为文章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回顾性设计的报告质量、欧美与亚太地区抗凝管理差异等。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闭合所有肠息肉创面性价比很低,因为至少2/3患者的出血风险是低于4%的。

但是,国内的医疗环境下,为了避免潜在的临床、经济和法律风险,大部分消化内镜医生会常规闭合几乎所有创面。

虽然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这并不经济,但是医生不想接受任何患者的术后出血,避免承受精神上、身体上和经济上的多重压力。

哪些肠息肉切除后要“缝伤口”!?

一方面,我们做肠息肉切除后需要筛选出术后出血高危患者,包括病变≥2cm、高龄合并症、抗凝治疗、ASA III-IV级等患者,针对性闭合可能具有价值。

另一方面,随着闭合系统和缝合设备的进步,实现深部组织闭合而非浅表黏膜对合的有效闭合成为可能,未来设计严谨的RCT研究对于肠息肉切除后出血预防、经济效益和生态影响的价值将提供更多依据。

总之,高质量证据是保障患者安全、优化医疗资源和减少生态负担的核心,在完善结直肠息肉切除后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是我们持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Takada K, et al. Endoscopy. 2025 Jun; 57(6):631-642. Jacques J. Endoscopy. 2025 Jun;57(6):643-644.

来源:胃肠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