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被关酒店驱魔”:娱乐圈迷信乱象的冰山一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19:57 1

摘要:“我父母当时在房间外崩溃痛哭,而我被锁在酒店里,公司请来的‘大师’说我被下蛊了。”2025年8月4日,演员赵露思在直播中自曝的这段经历,瞬间引爆舆论。这场涉及健康权侵害、合约霸权与封建迷信的争议,不仅撕开了娱乐圈的潜规则,更将行业长期存在的“迷信乱象”推至台前

“我父母当时在房间外崩溃痛哭,而我被锁在酒店里,公司请来的‘大师’说我被下蛊了。”2025年8月4日,演员赵露思在直播中自曝的这段经历,瞬间引爆舆论。这场涉及健康权侵害、合约霸权与封建迷信的争议,不仅撕开了娱乐圈的潜规则,更将行业长期存在的“迷信乱象”推至台前。

据赵露思描述,2024年12月她拍摄电视剧《恋人》期间突发重病,出现失语、瘫痪等症状,体重骤降至36公斤。此时,经纪公司银河酷娱未送医治疗,反而将她锁在酒店房间,聘请“大师”进行驱魔仪式,声称其症状是“被人下蛊”。父母目睹女儿被轮椅推着却无人送医,当场崩溃痛哭。

这一行为直接导致赵露思病情延误。2025年7月的医院报告显示,她当时存在重度抑郁(抑郁标准分75)与重度焦虑(焦虑标准分73),并伴有关节疼痛、眩晕等躯体化症状。更讽刺的是,公司被曝对外散布“装病”谣言,试图掩盖其漠视艺人健康的责任。

“错的永远该被揭露,忍了十年,现在不想再憋屈!”赵露思在直播中直言,这场驱魔闹剧已成为她心理上无法跨越的坎。

赵露思的遭遇并非孤例。娱乐圈的迷信行为早已形成一套“潜规则”:

1. 改名转运:玄学包装的星途

TVB男星欧阳震华早年改名为“欧阳震华”后事业走红,被传因名字中“震”字压制了同期“华”字辈艺人的运势;张嘉益多次改名,2020年改名为“张嘉益”被指为祈求健康。然而,并非所有改名都有效,钱枫曾改名“钱麓安”却因名字拗口被观众遗忘,最终改回原名。

2. 大师算卦:决定前途的“神秘力量”

陈志朋在采访中透露,曾因大师当众否定其星途而被“小虎队”抛弃,事业一落千丈;罗志祥被“白龙王”告诫“戒色”却未听从,最终因私生活丑闻断送前程。这些案例折射出娱乐圈对“玄学指导”的盲目依赖。

3. 烧香拜佛:开机仪式的标配

几乎每个剧组开机时,演职人员都会烧香拜佛、铺红毯、发红包,祈求拍摄顺利。这种行为虽被诟病为“形式主义”,却已成为行业默认的“安全牌”。

4. 极端迷信:驱魔、请小鬼

袁立曾爆料,有女星为走红去泰国请小鬼;赵露思的驱魔事件更将迷信行为推向极端——用封建仪式替代现代医疗,直接威胁艺人生命安全。

赵露思事件暴露的不仅是迷信问题,更是娱乐圈结构性压迫的缩影:

1. 合约霸权:4亿解约金的“卖身契”

赵露思2016年签约时仅17岁,合约期至2030年且涵盖全球范围,解约金预估达4亿元。公司被曝擅自从其工作室账户划走205万代言赔偿金,并拒绝归还运营权,甚至以“家人患病”拖延解约协商。

2. 健康权漠视:资本的冷血逻辑

2024年12月4日,赵露思已需坐轮椅工作,公司仍强排3天行程,直至18日晕倒才送医。这种将艺人视为“赚钱机器”的行为,在娱乐圈并非个例。

3. 信任陷阱:从发小到公司的背叛

赵露思与初中同学合伙开设的甜品店因未签合同,品牌被对方私自注册并反诉侵权;经纪公司则通过冷处理解约诉求、散布谣言等方式,进一步挤压其生存空间。

赵露思的遭遇,是娱乐圈迷信乱象与资本压迫交织的典型案例。从驱魔治病到合约霸权,从改名转运到健康权漠视,这些行为背后,是行业对个体尊严与权利的彻底忽视。

“错的永远该被揭露。”赵露思的呐喊,不仅是对自身遭遇的控诉,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声警钟。当迷信成为压迫的工具,当资本凌驾于生命之上,娱乐圈的“名利场”终将沦为一场荒诞的闹剧。

这场抗争,已超越个人纠纷,成为行业反思艺人权益保护的催化剂。我们期待,赵露思的勇气能唤醒更多人的觉醒,让娱乐圈真正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

来源:清闲的奶酪K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