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布会上,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中医院、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共同围绕“体重管理年”工作安排、体重分类标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肥胖患者临床治疗等内容进行发布,为市民构建起一套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体重管理知识网络。
为遏制超重肥胖流行,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健康体重 一起行动”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中医院、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共同围绕“体重管理年”工作安排、体重分类标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肥胖患者临床治疗等内容进行发布,为市民构建起一套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体重管理知识网络。
“体重管理年”启动:多部门联动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发布人: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处副处长 张泽宇
当前,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市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是深入贯彻国家和辽宁省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抓手。
“体重管理年”活动核心是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形成覆盖全人群、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服务体系。沈阳市将建立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市场监管等 12 个部门联动机制,利用 2025 年下半年和 2026 年全年时间,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建强专业队伍,构建“市 - 区 - 基层”三级体重管理网络,2026 年底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做活科普宣传,通过科普宣教“六进”行动,让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全网传播”;打造支持环境,推进 11 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建设“15 分钟健康生活圈”;强化医疗干预,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设立“体重管理门诊”;紧盯重点人群,针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及老年人开展精准服务,遏制学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让老年人“健康养老、快乐生活”。
科学识体重:分类标准与健康管理要点解读
发布人: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慢性病防制部全民健康管理室主任、主任医师 王路
近年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健康体重管理刻不容缓。
体重分类标准以体质指数(BMI)为主要衡量标准,我国成年人群中,BMI
健康体重管理需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个人要增强意识,做到吃动平衡、“三减三健”;家庭要相互监督鼓励,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社会要打造支持性环境,如设置体重监测设施、开辟健康活动空间等。同时要避开极端饮食、过度运动、依赖减肥药物等误区,科学减重需综合饮食、运动、睡眠和心理调节。
中医调体重:辨证施治重塑健康代谢
发布人:沈阳市中医院中医康复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 孟宏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的体重取决于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和脏腑功能的协调。肥胖多与脾虚湿盛、肝郁气滞等因素相关,消瘦则可能由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引起。
中医体重管理核心原则为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常见痰湿型、气虚型、肝郁型、阳虚型、阴虚型等体质分型,针对不同分型制定专属方案;整体调理,标本兼治,通过中药汤剂配合中医特色治法疏通经络;注重生活方式干预,引导“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调畅”。
具体方法包括饮食调理,推荐薏苡仁、山楂、山药等食材及多款代茶饮;中药调理,如通腑泄浊汤、五苓散等方剂;外治疗法,有针灸与穴位埋线、火龙罐灸法、铜砭刮痧、中药药浴等;运动养生,推荐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日常建议饮食规律、睡眠充足、适度运动、情绪稳定、定期监测,实现气血平衡与健康体态。
临床治肥胖:多学科诊疗模式破解减重难题
发布人: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刘伟
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温床”,但当前肥胖治疗存在患者盲目节食、单一科室治疗、随访断裂等痛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重管理门诊于 2025 年 3 月试运行,5 月正式挂牌,推出多学科诊疗模式与功能医学双核驱动的立体化健康管理体系。
多学科协作模式由内分泌科、营养科、运动医学科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内分泌科评估代谢状态,营养科制定膳食计划,运动医学科定制运动方案,心血管、神经、心理科等进行风险评估和干预。患者管理采用“三师共管”模式,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营养师负责饮食指导,健康管理师沟通监督,提供全周期管理。
门诊开诊以来,开展 2 次大型义诊,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接诊百余人,平均每人减重 5-8 公斤,代谢指标明显改善。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多学科深度融合,优化治疗方案,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的肥胖症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记者:晓丹)
来源:986路上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