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的历史沿革及地方特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15:57 1

摘要:四平地区早期为古代少数民族活动区域。先秦时期属肃慎(东北古老民族)势力范围,后受扶余国(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东北古代强国)管辖,境内可能存在扶余族的聚落或城址(如近年考古发现的梨树县二龙湖古城,推测与扶余文化相关)。

一、古代时期:早期开发与政权更迭

1. 先秦至秦汉:民族聚居之地

四平地区早期为古代少数民族活动区域。先秦时期属肃慎(东北古老民族)势力范围,后受扶余国(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东北古代强国)管辖,境内可能存在扶余族的聚落或城址(如近年考古发现的梨树县二龙湖古城,推测与扶余文化相关)。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势力向东北延伸,此地属辽东郡外围,但因地处边陲,主要仍由扶余族控制。

2. 魏晋至隋唐:高句丽与中原管辖交替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公元3世纪—668年)崛起并占据辽东部分地区,四平一带曾属高句丽北境,可能设有戍堡(如梨树县境内发现的高句丽时期山城遗址)。

公元668年唐朝灭高句丽后,此地属安东都护府管辖,纳入中原王朝直接治理范围,后因渤海国(698—926年)兴起,短暂归属渤海国的扶余府(今吉林农安附近)管辖。

3. 辽金至元明:行政体系渐趋明确

- 辽代(916—1125年):属东京道(治所今辽宁辽阳),境内设“韩州”(治所初在今辽宁昌图,后迁至今梨树县偏脸城),成为区域中心,韩州是辽金时期东北重要的交通和行政节点,金代继续沿用。

- 金代(1115—1234年):属咸平路(治所今辽宁开原),韩州仍是重要州府,境内农业、手工业因移民(汉人、渤海人)逐渐发展。

- 元代(1271—1368年):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因元对东北管辖较松散,此地主要为驿站和屯田区,依托辽金旧路维持交通。

- 明代(1368—1644年):属奴儿干都司,朝廷在东北设卫所,四平一带可能属“亦马刺卫”或“塔山卫”管辖,后期因女真族崛起,成为海西女真(叶赫部等)活动区域,是明与女真部落的交界地带。

二、清代:封禁与开发的转折

清朝初期,为保护“龙兴之地”,实行柳条边封禁政策(柳条边是清廷划定的满汉界限),四平位于柳条边外(“边外”),属蒙古科尔沁部游牧地,长期人烟稀少,仅零星有满族、蒙古族牧民居住。

19世纪中后期,清廷因内忧外患(如太平天国、沙俄入侵),被迫开放封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山东、河北汉人大量迁入东北,四平一带逐渐形成村落,因地处平原,农业快速发展。

光绪年间(1875—1908年),清廷在今梨树县设奉化县(1914年因与浙江奉化重名,改称梨树县),属奉天省(今辽宁),四平此时仍是梨树县下属的小村落(因附近有“四平街”村落得名,传说因“四境平坦”或“四水环绕”而称“四平”)。

三、近代:铁路枢纽崛起与城市形成

1. 铁路催生“四平街”:从村落到站埠

1898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满洲里—绥芬河),1903年通车;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南满铁路(长春—大连)经营权,1907年在今四平市区修建“四平街站”(因附近“四平街”村落得名),作为中东铁路支线(长春—沈阳段)与南满铁路的交汇点。

铁路的修建使四平迅速从村落升级为站埠,商贾云集,工商业兴起,形成“道里”(俄占区)、“道外”(中占区)的雏形,1914年设“四平街镇”,属奉天省梨树县,成为奉天省西北部重要的交通和商业节点。

2. 民国与伪满时期:行政地位提升

- 民国时期(1912—1931年):1922年设“四平街设治局”(相当于县级),1929年升为“四平街市”,直属奉天省(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城市规模因铁路枢纽地位持续扩大。

- 伪满时期(1931—1945年):1937年伪满政权设“四平街市”为省辖市,1941年改称“四平市”;1943年伪满设立“四平省”,以四平市为省会,管辖今四平、辽源、铁岭部分地区,成为伪满在东北中部的行政中心,期间日本在此进行殖民开发,修建工厂、学校,城市基础设施有所扩展,但也成为军事据点。

四、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与战略要地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四平因地处沈阳、长春之间,是东北交通枢纽,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1946—1948年先后发生**“四战四平”**:

- 1946年3月:苏军撤离后,中共军队攻占四平,首次解放;

- 1946年4—5月:国民党军进攻四平,中共军队“四平保卫战”后撤离;

- 1947年6月:中共军队“夏季攻势”中收复四平(仅占领部分区域);

- 1948年3月:中共军队“四平攻坚战”后彻底解放四平。

四战四平是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场的关键战役,虽城市受损严重,但奠定了东北解放的基础,四平也因此有“英雄城”之称。

五、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定型与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四平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

- 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原属辽宁省的四平市划归吉林省,成为吉林省辖市,下辖梨树、双辽等县;

- 1956年:设“四平专区”,四平市为专区驻地,管辖周边多个县镇;

- 1983年:撤销四平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四平市辖铁东、铁西两区和梨树、双辽、伊通(1988年改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等县,成为吉林省西南部中心城市;

- 此后虽有微调(如2013年双辽县改双辽市),但整体行政区划稳定,四平市作为吉林重要的工业(如装备制造、化工)、交通(京哈铁路、京哈高铁、大广高速等交汇)和农业基地,持续发展。

总结

四平市的历史,是东北区域开发的缩影:从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到辽金时期的行政节点,再到近代因铁路崛起为枢纽,因战争成为“英雄城”,最终定型为吉林省重要的地级市。其发展始终与东北的民族融合、交通变迁、政权更迭紧密相关,“交通枢纽”与“战略要地”是贯穿其历史的核心标签。

四平市的地域面积、行政区划与人口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具体如下:

一、地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的战略腹地

四平市地处吉林省西南部,松辽平原中部,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近14个新加坡的面积。这一区域涵盖平原、丘陵和山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河流分属辽河、松花江两大流域,是东北重要的农业和生态屏障。市区面积为1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2.5平方公里 ,城市空间布局以铁东、铁西两区为核心,沿铁路和公路轴线扩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来源曾提及四平市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这一差异可能源于统计口径或历史数据更新的滞后。目前,四平市人民政府官网及最新规划文件(如《四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均明确采用1.03万平方公里作为法定面积 ,这一数据已被权威部门广泛认可。

二、行政区划:市管县体制下的五区(县、市)架构

截至2025年,四平市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形成“双核驱动、城乡协同”的治理格局:

1. 市辖区:

- 铁西区: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62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2023年估计)。

- 铁东区:工业集中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945平方公里,人口约36万(2023年估计)。

2. 县:

- 梨树县: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面积3545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2023年估计)。

- 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北地区唯一的满族自治县,面积2523平方公里,满族人口占比超37% 。

3. 代管县级市:

- 双辽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面积3121平方公里,以生态农牧和绿色能源为特色 。

此外,四平市还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平经济开发区)和5个省级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

三、人口结构:老龄化与民族多元并存

1. 人口总量持续收缩

- 常住人口: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为181.47万人,2023年降至167万人,十年间减少约8%,反映出东北典型的人口外流与自然增长率下降趋势。

- 户籍人口:2022年末为208.6万人,但实际居住人口不足170万,户籍与常住人口倒挂现象显著。

2. 老龄化程度居全省前列

- 老年人口占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24.48%(44.43万人),65岁及以上占16.88%(30.64万人) ,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养老服务需求突出。

- 劳动年龄人口流失:青壮年外流导致劳动力短缺,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仅2.02万人,部分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 。

3. 民族构成:满族文化主导的多元格局

- 总人口:汉族占比89.95%,少数民族占10.05%(18.24万人) 。

- 主体少数民族:

- 满族:15.0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2.29%,主要分布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及叶赫满族镇,保留着鲜明的满族语言、服饰和民俗传统 。

- 朝鲜族:1.22万人,集中在铁东区和梨树县,以农业和餐饮服务业为主。

- 蒙古族:1.08万人,多分布于双辽市那木斯蒙古族乡,与畜牧业发展紧密相关 。

- 民族政策:伊通满族自治县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在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例如满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特色农业补贴 。

4. 城乡与性别结构

- 城乡分布:2023年城镇人口占比约42.4%(88.8万人),乡村人口占57.6%(120.6万人) ,但实际城市化率因人口外流存在统计偏差。

- 性别比例:男性占50.4%,女性占49.6%,性别结构基本平衡 。

四、人口变化趋势与挑战

1. 人口收缩与老龄化叠加:2023年出生率仅3.91‰,死亡率高达16.7‰,自然增长率为-12.6‰ ,人口“低增长、高老龄化”特征显著。

2. 政策应对:

- 推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示范”,通过农业现代化吸引劳动力回流 。

- 发展康养产业,建设“田园四平”乡村振兴项目,探索银发经济新路径 。

- 实施“人才兴市”计划,对返乡创业人员提供税收减免和创业补贴 。

总结

四平市以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167万人口,形成“双核引领、五区联动”的行政区划格局,人口结构呈现“总量收缩、老龄化加剧、民族多元”的特点。未来,如何通过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和民族文化融合破解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将是这座东北城市实现振兴的关键命题。

四平市作为东北地区历史文化重镇,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融合了军事历史、民族文化与自然奇观,以下为核心景点的详细介绍:

一、红色历史地标:四战四平的英雄印记

1. 四平战役纪念馆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是了解解放战争“四战四平”历史的核心场所。新馆建筑面积5158平方米,通过声光电技术复原战场场景,展出文物1400余件,包括三级解放勋章、55式校官礼服等珍贵藏品 。2023年升级后新增电动沙盘、延安窑洞场景,生动再现东北民主联军的英勇壮举。馆内半景画馆以44米×14米巨幅画作结合实景模型,沉浸式还原四平攻坚战的激烈场面。

- 开放时间:夏季8:00-17:00,冬季8:00-16:00(周一闭馆),免费开放 。

- 周边联动:与英雄广场上的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旧址、英雄铜像、烈士纪念塔形成红色旅游集群。

2. 四平革命烈士陵园

始建于1951年,安葬着四战四平中牺牲的数万名烈士,包括马仁兴师长等英雄 。园区内的烈士纪念塔高23.5米,塔身刻有毛泽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题词,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辽金古城遗址:东北文明的见证

1. 偏脸城遗址(韩州古城)

位于梨树县白山乡,是辽金时期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古城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似偏脸得名,周长4318米,现存城墙最高处7.4米,出土过金叶子、三彩瓷器等文物,印证其“商贾云集”的繁华历史 。据传说,宋徽宗、钦宗曾被囚禁于此,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 保护现状: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城墙修复后可供参观,游客可沿城墙步道感受千年沧桑 。

2. 叶赫那拉古城

作为明末海西女真叶赫部的王城,这里是清朝孝慈高皇后(努尔哈赤之妻)和慈禧太后的祖籍地,被誉为“两代皇后的家乡” 。古城分东西二城,现存东城遗址,城墙、八角明楼等建筑台基清晰可见,城内复原了贝勒府、点将台等场景,展示满族建筑风格 。

- 文化体验:景区内可参与满族服饰拍照、聆听叶赫部兴衰故事,每年举办满族文化节,重现传统射箭、歌舞表演 。

三、满族文化秘境:伊通的民族风情

1. 伊巴丹满族民俗传承摄影基地

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依托清代京吉大驿路遗址,打造原生态民俗体验区 。游客可观看满族婚礼、花棍舞、萨满跑火池等非遗表演,参与杀年猪、包粘豆包等传统活动,感受“重文好礼”的满族民风。基地内的玉米农舍、谷垛场院还原了农耕时代的生活场景,是摄影爱好者的热门取景地。

2. 叶赫满族镇

除古城外,这里还保留着叶赫部后裔的聚居村落,可探访满族民居、品尝酸汤子、萨其马等传统美食,购买满族剪纸、荷包等手工艺品。每年农历四月的“叶赫满族风情节”吸引众多游客。

四、宗教与自然融合:二郎山庄的多元魅力

1. 二郎山庄

建于山门镇海拔293米的二郎山上,集宗教、神话、历史于一体 。核心景点包括:

- 二郎神宫:通过八大展室讲述“杨二郎担山”传说,结合电动模型与灯光营造神话氛围。

- 青云寺:吉林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庙,寺内供奉三世佛与十八罗汉,香火旺盛。

- 十八层地狱:以雕塑和音效呈现阴曹地府场景,寓教于乐传递善恶有报的理念。

- 庙会文化: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举办庙会,期间有二人转、高跷等民俗表演,热闹非凡 。

2. 中生代火山地质公园

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以“七星火山”群为特色,展示200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柱状节理地貌。这里不仅是地质研究基地,也是徒步观景的好去处,可俯瞰火山口遗迹与熔岩台地。

五、新兴文旅地标:仁兴里沉浸式街区

作为2025年新晋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仁兴里融合国潮与满族文化 。全长520米的街区采用720°穹顶式互动设计,夜间通过灯光秀与实景演出重现历史场景,如宫廷迎宾舞、纳兰书阁文化展示等。街区内汇聚东北特色美食与文创市集,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热门地。

六、其他特色景点

- 二龙湖古城遗址:位于梨树县,推测为扶余国都城,出土过战国时期青铜器,是研究东北早期文明的重要遗址。

- 偏脸城金场遗址:偏脸城内的手工业作坊区,曾出土大量金制品,印证辽金时期的冶金技术 。

- 西湖湿地公园:城市绿肺,夏季荷花盛开,冬季可赏雪景,适合休闲漫步。

旅行贴士

- 最佳季节:5-10月适合户外游览,冬季可体验叶赫皇家山滑雪场的冰雪项目。

- 交通建议:市区景点可乘公交或打车,偏远遗址如偏脸城建议自驾。

- 文化体验:参观叶赫那拉古城时,可租赁满族服饰拍照;参加伊通民俗基地活动需提前咨询日程。

四平市的名胜古迹串联起从辽金到近代的历史脉络,既有铁血战场的悲壮,也有民族文化的温婉,值得深度探索。

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黑土地孕育出丰富的物产,其土特产融合了农耕文明、民族特色与自然馈赠,以下为极具地域代表性的特产分类解析:

一、舌尖上的平原:农产品与特色食品

1. 地标级粮食作物

- 四平玉米:作为全国唯一以区域命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平玉米淀粉含量超74%,蛋白质达9%,脂肪4.5%,依托“黄金玉米带”优势,衍生出鲜食玉米、玉米主食化产品(如玉米碴、玉米面)等,成为“中国优质玉米之都”的核心支撑 。

- 伊通大米:伊通河滋养的东尖大米颗粒饱满、饭香浓郁,获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推出“叶赫味稻”等高端品牌,主打生态种植与古法加工 。

- 双辽小米与花生:双辽沙壤土适宜杂粮生长,小米富含矿物质,补血效果显著;花生因皮薄粒大、出油率高,远销荷兰等国。

2. 民族风味美食

- 李连贵熏肉大饼:1908年起源于梨树县,熏肉以百年老汤腌制,搭配薄如纸的烙饼,集药膳与风味于一体,被列入吉林非遗。

- 伊通烧鸽子:满族传统技法烤制,年销量达500万只,以皮脆肉嫩、香料入味著称,成为全国食客慕名打卡的“网红美食” 。

- 朝鲜族冷面与辣白菜:四平朝鲜族聚居区传承古法,冷面以荞麦面压制,汤头用牛肉或野鸡熬制,搭配苹果片、辣白菜;辣白菜采用本地白菜腌制,酸脆微辣,金刚山等品牌直营店常年热销 。

- 四平黏食:满族传统的黏豆包、打糕、淋浆糕等,以黄米、糯米为原料,甜糯可口,尤其在节庆期间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糕点。

3. 山野珍馐

- 叶赫白蘑: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分为纯白蘑、草白蘑等,肉质鲜嫩,可作调味品或入菜,获地理标志认证,叶赫森林仙子等企业实现规模化加工 。

- 转山湖胖头鱼:叶赫镇转山湖特产,头大肉鲜,清蒸或炖煮均能凸显其原汁原味,是当地渔家乐的招牌菜 。

- 松蘑与榛蘑:秋季山林采摘的野生菌,松蘑肉质厚实,榛蘑香气浓郁,常与小鸡、排骨炖煮,成为东北铁锅炖的经典搭配 。

二、药食同源:滋补佳品与中药材

1. 鹿产品与参茸

- 伊通鹿茸:伊通养鹿历史超百年,鹿茸产量居全国前列,深加工产品包括鹿茸切片、鹿胎膏、三鞭酒等,兼具药用与保健价值 。

- 人参与五味子:四平南部山区种植人参,衍生出参花晶、人参茶等产品;梨树县的五味子粒大色红,药用成分高,常用于中药配方及养生茶饮。

2. 生态酿造

- 双辽白酒:卧虎镇卧虎农庄酒厂以传统工艺酿造五粮、高粱酒,地窖储存5年以上的原浆酒口感醇厚,获长春农博会“金牌农产品”称号 。

- 人参枸杞酒:四平市众品酒业推出的配制酒,以白酒为基,加入人工种植人参和枸杞,酒精度30-50%vol,主打养生概念 。

- 通裕山楂酒:吉林老字号品牌,采用本地山楂发酵,酸甜适口,低度微醺,3L桶装设计适合家庭饮用或送礼。

三、匠心手作:传统工艺与非遗传承

1. 满族文化符号

- 满族剪纸与荷包: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剪纸以花鸟、图腾为主题,刀法细腻;手工刺绣荷包色彩艳丽,常以吉祥图案装饰,成为文旅伴手礼首选 。

- 柳编与草编:山门镇等地以柳条、玉米皮为原料,编织篮、篓、坐垫等,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部分产品出口国际市场。

2. 木雕与根雕

- 椴木雕刻:四平市百隆工艺品有限公司以长白山林区椴木为材,雕刻花鸟、人物等摆件,风格自然质朴,部分作品融入满族图腾元素 。

- 根雕艺术:中兴商场古玩城聚集多位匠人,如周建新师傅以枯树根为原料,雕琢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展现“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

3. 地毯与刺绣

- 双辽羊毛地毯:双辽县地毯厂传承手工编织技艺,以羊毛为原料,图案融合民族元素,曾作为外交礼品赠送外宾。

- 满族刺绣:叶赫满族镇的绣娘们用传统针法制作枕顶、鞋面等,题材多为神话传说,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四、地道风物:日常食材与加工特产

1. 传统腌制品

- 双辽酸菜:立冬后采用本地白菜腌制,加入姜片、山楂等辅料,发酵10-15天,酸爽开胃,是酸菜炖肉、酸菜饺子的灵魂食材。

- 朝鲜族辣白菜:四平朝鲜族社区自制辣白菜,以苹果梨、鱼露等调和酱料,酸中带甜,可直接食用或搭配烤肉 。

2. 特色加工品

- 熏兔与酱货:四平熏兔以多种香料熏制,外焦里嫩;酱牛肉、酱猪蹄等熟食采用老汤慢炖,是下酒佐餐的佳品。

- 速冻粘豆包:工业化生产的粘豆包保留传统风味,采用真空包装,便于携带和储存,成为电商平台的热销品。

五、四季限定:时令与节庆伴手礼

- 春季:蕨菜、刺嫩芽等山野菜,可鲜食或腌制,是“山珍宴”的主角 。

- 秋季:榛子、松蘑、大榛子等山野干货,以及苹果梨(双辽特产,色泽金黄、耐储存),成为丰收节上的明星展品 。

- 节庆:满族“八大碗”礼盒(含扣肉、白肉血肠等)、朝鲜族打糕礼盒,以及包装精美的李连贵熏肉大饼,是年节馈赠的热门选择 。

- 线下:铁东区仁兴里街区、伊通满族博物馆文创店、双辽卧虎镇酒厂直销店等集中展示特色产品;一马路早市、叶赫镇集市可淘到新鲜山货与手工艺品 。

- 线上:淘宝、京东等平台有“叶赫森林仙子”“侯君农副产品”等店铺,提供白蘑、松蘑、大米等真空包装产品;抖音电商直播中,本地商家常以“产地直供”为卖点,推出限时折扣。

四平市的土特产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无论是黑土地上的粮食、民族融合的美食,还是匠心独运的手工艺品,都值得细细品味,将这份“四平味道”带回家。

来源:品味乐与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