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到博士,他用坚持改写人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15:48 1

摘要:从中专到博士,从寒门子弟到软件工程师,从助教到副教授,从普通基层员工到云南翰文教育集团人工智能信息中心副主任兼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二十三载岁月匆匆,少年转眼成中年,对于锁配春来说,他似乎已经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近日

38岁的云南经济管理学院2002级计算机应用专业3班

校友锁配春收到一封

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3年,中专→专科→本科→硕士→博士

助教→讲师→副教授

他凭借努力实现了寒门的逆袭

从中专到博士,从寒门子弟到软件工程师,从助教到副教授,从普通基层员工到云南翰文教育集团人工智能信息中心副主任兼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二十三载岁月匆匆,少年转眼成中年,对于锁配春来说,他似乎已经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锁配春

但锁配春深知,他的求学和职场之路并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恣意潇洒,也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轻松顺遂,而是几经风雨泥泞,诸多艰难困苦。

幸运的是,一路行来,锁配春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闯天下,迷茫之时,困境之中,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不止一位老师伸出援手,对他多方扶持。《琅琊榜》中萧廷生有句台词:“生在掖幽庭,得遇先师指导,去除心中的怨愤,终而成人。”到了锁配春这里,就是:“生于白屋寒门之家,幸得恩师们指导,去除心中迷茫、彷徨、犹疑,终在人生的迷雾中寻到了光,穿越风雨迎来彩虹。”

“遇到良师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无论是求学还是择业,我的人生里曾有过很多迷茫的时刻,是老师们点醒了我;我也曾几度想要放弃,是杨红卫董事长(时任云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校长)和老师们伸出援手帮助了我。”回首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度过的那段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锁配春除了庆幸,更多的是感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海源校区旧照

2002年,15岁的锁配春离开家乡昭通,只身来到昆明求学。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锁配春的求学路,一开始就比常人辛苦,物质上的匮乏尚可忍受,远离亲人朋友的孤独和对所学专业不了解而产生的迷茫则成了两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心上。

开学仅仅两个月,苦闷的锁配春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向时任班主任的顾宝坤老师提出了申请,还千里迢迢把父亲从老家叫到了学校,准备办完手续就直接卷铺盖走人。顾宝坤老师在苦口婆心地劝解无效后,并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他,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关上门和锁配春的父亲聊了许久。出来后,两个人口径一致地告诉锁配春:“一学期都已经上了快一半了,现在退学也退不了多少学费,不如你再坚持上完剩下的半学期,放暑假时再退学回家。”

锁配春只好抱着“再忍耐两个月就解放了”的心态,不情不愿地送走父亲,继续留在了学校。成功留下了锁配春,班主任和专业老师给了他更多关心和爱护,不仅从专业角度和未来发展方面为锁配春解了“学计算机究竟有什么用的疑惑”,还鼓励喜欢音乐的他去竞选班里的文艺委员和参加学校里管理学生的组织“纠察队”,通过不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他融入学校生活,润物无声地影响他爱上学习。彼时的锁配春完全没有意识到命运的玄妙,也没想到他这一留,会和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有了后面长达23年的缘分牵绊。

锁配春(右一)和同学们在学校的草地上合影

第一次“退学风波”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就这样风平浪静地度过了,但在后来的求学之路上,锁配春也没能一路顺遂,他还曾“两遇难关”,差点放弃学业。一次是2005年锁配春通过“三校生”高考考上了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打算继续攻读大专时,当时的锁配春面临的是喜忧参半的困境——喜的是可以重新回到校园“深造”,忧的是家里暂时凑不齐学费。百般无奈之下,锁配春只能与面临同样情况的同学一起选择辍学。就在他办好退学手续、刚刚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奇迹发生了,他遇到了恩师、今生的“贵人”——杨红卫董事长。杨红卫董事长叫住了他和他的同学,问他们有没有办理入学手续,“我们现在没钱交学费,学费缓交申请也没通过,决定退学了”,他们沮丧地回答。爱生如子的杨红卫董事长毅然决定给他俩“开绿灯”,随即带着他们去办公室,并在学费缓交申请上签了字。就这样,锁配春和他的同伴再次回到了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的怀抱,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另一次则发生在2014年,攻读硕士时,他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杨红卫董事长得知情况后,再次以学校的名义给予他帮助,使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每一次我都觉得山穷水尽,快坚持不下去了,都是杨红卫董事长和老师们施以援手,才解救我于困顿之中。”锁配春说。

饮水思源,回看曾经走过的路,锁配春感慨万千:“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求学和工作的这些年,杨董和恩师们的帮助历历在目,是他们为我的人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他们的恩情我一直铭记于心,我真的很幸运,能遇到这群好老师,假设我当初没有遇到他们,我现在就不可能坐在这里了。”

“坚持,是母校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

涓滴之水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它昼夜不舍的滴坠。古今凡成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忍耐力,碰到艰难险阻或陷入困境,常人难以坚持下去而放弃或逃避时,他们往往能够挺住,走过低谷,勇攀高峰。

“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只有不成功的做事(方式)以及不肯坚持的心。这是我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锁配春说,现实世界里,没有任何成功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想做成任何事都需要先设立明确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努力,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大专时锁配春(中)和同学们到西山春游时的合影

从2002年到2025年,从学校到职场再到考上博士,锁配春经历过许多“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难时刻,每一次他都咬牙坚持,以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等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抵制诱惑,锲而不舍,战胜困难”,原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龙丹老师的谆谆教诲,锁配春始终牢记于心,也一直恪守践行,多年来,正是这几句话鼓舞着他,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前行。

上学时,锁配春偶然在校园里看到了一张《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榜》,在上面看到了专业课老师通过了计算机三级考试的消息。“我当时就想,太厉害了,希望有一天我的名字也能出现在这个光荣榜上!”这张成绩榜让锁配春意识到学计算机也大有可为,再加上老师们的耐心讲解和引导,锁配春终于走出了一直以来对专业的迷茫,找到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既然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那我就一定要把计算机学好!”下定决心的锁配春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刻苦学习。“每天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到寝室洗漱睡觉,我还在学习,寝室熄灯后,我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楼道里,借着楼道的灯光一直学习到深夜。”锁配春说。

披星戴月又何怨,辛苦寻常志不移。曾经的“学渣”锁配春就这样目标坚定、行动迅速地开启了永不言弃的励志人生,凭着不懈的努力,锁配春在校期间依次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三级、四级考试,助理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职称考试,因为成绩优异,他还连续几年拿到了各种校级、省级、国家级奖助学金。

工作中的锁配春

2008年,大专毕业后,锁配春进入一家软件公司上班,拿着相对丰厚的薪水,但敏于行讷于言的他却很快就在职场中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工作中,学历和能力其实同样重要,有时候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正当他陷入苦闷之时,母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工作中的锁配春

2010年,锁配春重返母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中心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深造,完成了大专到硕士的学历跃升。2015—2016年,他两度申博失利,适逢孩子出生,他只好暂缓计划,专注工作与家庭。期间,杨红卫董事长曾勉励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2019年,孩子入学后,在家人的支持下,锁配春重启申博。经过了解,他选择了国内深造,而高水平论文成为关键前提。这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

2022年,他结合本职工作,开始撰写EI论文。拟定提纲,洋洋洒洒完成8000字初稿。然而,在给领域内的老师看完后,面对一连串修改意见他很快意识到“学术研究并非易事”,这篇论文历经12次修改才定稿,后续翻译成英文又修改了4稿,整个过程耗时两个半月。期间,他克服了工作与写作的双重压力,最终完成了首篇EI论文。随后,他仅用15天完成了第二篇论文。紧接着,锁配春主动拓展研究领域,接触遥感方向并投入学习,耗时约一个半月完成了第三篇论文。

同年冬天,他启动了难度更高的SCI论文写作。锁配春坦言:“EI到SCI的跨越不是一个量级”,这篇SCI论文前后修改达20稿才得以发表。过程中,他面临语言障碍,通过借助翻译工具研读国外文献,并常常熬夜攻关。整个研究周期长达一年半,涵盖了学习算法、数据收集、模型搭建等环节。他特别强调:“这并非仅靠编程能力就能完成,还需掌握算法原理并在计算机上复现,甚至需要购买服务器运行模型,最终目的是根据模型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论文题目也经历了5次调整,最终在经历数据确认后成功发表。

锁配春SCI论文锁配春SCI论文

2025年7月,锁配春顺利收到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将跟随寇卫利教授从事遥感与信息技术研究。(寇卫利教授现任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林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

回望申博历程,锁配春感慨万千:“那一刻,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最紧张又激动的时刻,是拟录取名单公布时——我恰好排在第7名,踩着线入围。”他坦言,从论文撰写到申博推进,过程中屡屡碰壁,“但幸亏有良师指引,才让我一步步靠近并最终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从2010年到2025年,锁配春不仅在学历上实现了大专到博士的飞跃,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也一路通过了助教、讲师、副教授的考评(备评教授职称),还从普通基层员工做到了云南翰文教育集团人工智能信息中心副主任兼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目前负责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新校区信息化项目建设。

在专业技术方面,他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3篇、知网收录期刊3篇,一般第一作者普刊3篇;云南省教育厅课题1个,校级课题2个(结题1个,在研1个);获得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回看曾经那个吵着要退学的15岁少年锁配春,38岁的副教授锁配春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人生的磨难并不是坏事,正是过去的这些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件一件我都做到了。一路走来虽然艰难,但也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这些都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

励志人生,会心处,挫折苦难亦焉哉。

来源:教育早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