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这葫芦长得多好,个头匀称,籽粒肯定饱满!”罗城种植户周大哥在田埂边,轻轻托起一个沉甸甸的葫芦,脸上笑开了花。他家今年种了2亩制种葫芦,从春播时的精心选种,到生长期的整蔓打杈,再到盛花期的人工授粉,每一步都跟着农技人员的指导来,如今看着长势喜人的葫芦,心里
眼下,罗城镇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放眼望去,“金瓜瓜”布满田间地头,果实饱满敦实,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希望。
“你看这葫芦长得多好,个头匀称,籽粒肯定饱满!”罗城种植户周大哥在田埂边,轻轻托起一个沉甸甸的葫芦,脸上笑开了花。他家今年种了2亩制种葫芦,从春播时的精心选种,到生长期的整蔓打杈,再到盛花期的人工授粉,每一步都跟着农技人员的指导来,如今看着长势喜人的葫芦,心里比蜜还甜。
罗城镇地处河西走廊腹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制种葫芦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近年来,该镇把制种葫芦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重头戏”,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户从“盲目种”变成“安心种”。企业提前签订订单,提供优质种子和全程技术支持,合作社负责协调管理,农户只需按标准种植,丰收后不愁销路,产业链条环环相扣,让增收有了稳稳的保障。
在河西村的制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给葫芦做最后的管护。“现在主要是清杂工作、摘老叶通通风,防止病害,让养分都往果实上走。”负责人闫菊芳指着田垄说,“河西基地今年种了连片70多亩制种葫芦,光授粉期间就雇了30多个村民,每人每天能挣200元,算下来能带动大家增收近20万元。”这些务工的村民里,不少是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又能挣到钱,日子过得踏实又红火。
为了让葫芦“长得好、产得优”,罗城镇的农技团队可没少下功夫。从播种时的行距株距规划,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技术员们定期下乡,手把手教农户科学种植。“以前凭经验种,产量忽高忽低,现在有技术员指导,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打药都有讲究,去年我家9亩葫芦卖了5万多,今年肯定能更好!”村民许天成一边忙着干活,一边开心地念叨。
据了解,目前罗城镇制种葫芦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成为全镇经济作物的“主力军”之一。随着采收期临近,田间的葫芦一天天饱满,农户们的心里也越来越亮堂。这挂满藤蔓的不仅是沉甸甸的葫芦,更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罗城镇用特色产业铺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再过些日子,这片土地将迎来真正的丰收季,金黄的葫芦籽将带着农户的汗水与希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也让“罗城制种”的招牌越来越响亮。(濮丽君)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