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招生简章变成“朋友圈”——来自一位高校招生办主任的深夜独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6 14:14 1

摘要:电脑屏幕上,是去年那本厚重的纸质宣传册——300页,印刷成本18万,发出去不到5000份,回收问卷不足200张。更扎心的是,女儿翻了两页就吐槽:“爸,这排版像我们历史课本。”

凌晨1点27分,李主任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第三次删掉了刚写好的招生文案。

电脑屏幕上,是去年那本厚重的纸质宣传册——300页,印刷成本18万,发出去不到5000份,回收问卷不足200张。更扎心的是,女儿翻了两页就吐槽:“爸,这排版像我们历史课本。”

他叹了口气,点开手机。朋友圈里,隔壁985高校的“VR校园漫游”视频播放量破百万;某双非院校用AI生成的“专业选择人格测试”刷屏社交平台;甚至一所职业院校,都靠“宿舍生存挑战”短视频涨粉十万。

“我们有60年办学底蕴,国家级实验室,院士领衔……可孩子们说,看不懂,不想看。”李主任喃喃自语。

“不是学生不爱看,是时代换了阅读方式”

2013年,东方鹏翔团队第一次走进某省属重点大学时,也看到过相似的场景:招生办堆满积灰的宣传册,官网更新停留在三个月前,新媒体账号粉丝不到一千。

“你们要的不是更多印刷品,”创始人说,“是让00后用他们的方式,‘触摸’到这所大学的灵魂。”

12年,400+所高校,1200+个数字项目——东方鹏翔像一位“教育翻译官”,把晦涩的学科优势,翻译成年轻人爱看的“视觉语言”:

· 为医学院打造3D人体解剖交互手册,扫码即可“进入”血管探秘;

· 帮农林大学设计AR校庆树,新生扫码“浇灌”虚拟梧桐,见证与学校共成长;

· 给艺术学院定制动态电子画册,每翻一页,专业作品自动“活”起来……

“当学生用指尖划过屏幕,看到实验室的显微镜影像缓缓旋转,听到老教授讲述野外考察的惊险故事——那一刻,招生不是‘推销’,而是‘心动’。”某合作高校招办反馈。

痛点,从来不在技术,而在“共情”

很多学校找东方鹏翔前,都试过外包设计公司。“美则美矣,但像楼盘广告。”一位艺术院校老师坦言。

东方鹏翔的“笨功夫”在于:先当三个月“编外学生”。团队会住进宿舍,蹭课,采访保安大叔和食堂阿姨,甚至收集学生吐槽:“图书馆插座太少”“选修课像抢票”。

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细节,成了爆款内容的种子。某理工院校的电子手册里,特意加入“真实校园24小时”彩蛋:凌晨三点的自习室灯光,清晨六点实验室的咖啡渍,篮球场边教授和学生的即兴辩论……真实,才是最高级的营销。

数据不说谎:当“传统”遇见“数字”

· 某师范院校使用动态电子手册后,咨询转化率提升300%,偏远地区考生访问量翻倍;

· 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选择AI助手”,单日互动超10万人次,精准分流生源;

· 更多学校发现:数字内容沉淀为资产——毕业典礼视频、名师讲座合集,持续为学校品牌增值。

“我们不再‘追热点’,”东方鹏翔产品总监说,“而是帮学校构建可持续的内容生态——今天为招生,明天为校友,后天为城市文化名片。”

回到李主任的办公室

清晨6点,他收到东方鹏翔团队发来的方案预览:一本“会生长的电子手册”。

· 首页是航拍校园的延时摄影,梧桐树影随季节流转;

· 点击“材料科学”,跳出院士团队研发航天材料的幕后纪录片;

· “宿舍生活”板块,学生可上传自己的vlog,成为手册的一部分……

“这次,”李主任笑了,“连我女儿都说想‘云入住’。”

东方鹏翔 | 12年深耕教育数字内容营销
让每所学校的独特灵魂,被看见,被记住,被向往。
不是改变教育,而是让教育,被新时代读懂。

400+高校共同选择
从“发出去”到“传开来”,我们只做一件事:
让好学校,不再沉默。

来源:高校专业e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