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占领启动!军方敢拦?内塔尼亚胡无视警告:必须100%占领加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11:41 1

摘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再一次做出惊人决策:他计划全面占领加沙。这个决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政府内部多次会议后逐渐浮出水面的野心。他向内阁放出信号,哪怕以色列国防军不支持、哪怕哈马斯仍手握人质,他也要一口气将整片加沙地带纳入以色列的直接控制之下。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再一次做出惊人决策:他计划全面占领加沙。这个决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政府内部多次会议后逐渐浮出水面的野心。他向内阁放出信号,哪怕以色列国防军不支持、哪怕哈马斯仍手握人质,他也要一口气将整片加沙地带纳入以色列的直接控制之下。

从1967年到2005年,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占领长达38年,直到单边撤军政策才真正离开这块土地。那之后,加沙原本交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掌控。

可谁都没料到,2006年哈马斯通过选举上台后,彻底封锁政治进程,再没有进行过任何新的选举。从那年起,加沙在哈马斯手中一步步变成以色列眼中的火药桶

现在内塔尼亚胡不仅把占领这两个字摆在桌面上,还据说在私下会议里直接表态,哪怕是人质问题也不能动摇军事推进。他不再满足于局部打击,而是想彻底改变地缘格局,把临时军事行动变成永久性战略部署。

以色列国防军目前已控制加沙地带约75%的区域。但要拿下剩下的25%,意味着军队必须越过最危险的区域,那正是哈马斯残余力量最密集、也是部分人质可能藏匿的地方。军方高层并不认同这个策略。他们警告,彻底摧毁哈马斯的武装网络至少需要几年时间,一旦冒然推进,最先遭殃的,可能就是那些早已身陷囹圄的人质。

2023年10月那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彻底点燃了以巴之间本就脆弱的火药桶。哈马斯越境发动攻击,造成超过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另有约250人被掳进加沙。事到如今,这些人质中还有50人下落不明,活着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仍然决定推进加沙的全面占领计划。人质问题,被彻底边缘化。他展现出来的,不是顾全大局的克制,而是一种不惜代价的推进意志。把那些以色列公民的命,变成了一张张可以随意烧掉的纸。

这不是普通的战争行为,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政治豪赌。以军进入加沙后造成的景象,不是精准打击能解释的。加沙城如同经历一场大型天灾,基础设施被夷为平地,医院没电没水,救护车开不出来,死者被埋在废墟底下,活人哭喊着找不到亲人。据当地卫生机构的估算,死亡人数已经超过6万。这不是数字游戏,是一具具血肉之躯消失在人类视野的代价。一个自诩民主国家的政府,选择把人命摆在军事部署之后,说反恐就可以为任何破坏背书?这不是安全维护,这是道德塌陷。

最令人讽刺的是,内塔尼亚胡这个决定,不仅不是全民共识,连自己军队的高级将领都未必认同。有接近内阁的人透露,他在闭门会议中甚至放话,如果总参谋长不同意占领,就应该卷铺盖走人。这不是决策协商,而是威逼强迫。一个复杂的战争问题,被他拿来当成个人强硬形象的道具,彻底脱离了军事与外交的专业判断。

如果说控制加沙曾是短期军事目标,那么现在他想要的,是永久驻扎、政权接管,甚至重启定居点建设。这一步跨出去,不只是军事升级,而是彻底改变区域秩序。边境冲突的烈度会被拉高,加沙人民的日常生活将再无喘息空间,来自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反弹也会迅速集结。这不是什么防御性战略,而是直接将冲突常态化、长期化的行动。

国际社会表面上发出了一些呼吁克制的声音,可真正的硬动作几乎看不见。美国作为以色列最大盟友,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显得尤其暧昧。一边继续提供军事援助,一边派特使周旋,但从未在公开场合强烈反对这项可能引爆整个中东的新计划。表面是和平调解者,实则是旁观者。当盟友放任以色列在战争边缘越走越远,国际秩序本身也就跟着失去了底线。

而这场计划的核心问题始终没被正面回应:一旦以色列真正占领了加沙,谁来负责治理?哈马斯被消灭后,谁来填补权力真空?是由以色列直接管理,还是设立临时机构?是否邀请国际监督组织介入?对于这些最基本的治理设想,目前官方没有一个完整答案。

甚至可以说,这不是一场军事推进,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工程。以国家安全为由重回加沙,以反恐之名打破原有秩序,却没打算重建一个新的、包容的政治结构。这不是防御性作战,是宣告式接管。而宣告之后的混乱和牺牲,谁来承担?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场全面占领背后的真实逻辑早已不在于战争胜负,而是权力表态。在内塔尼亚胡看来,掌控战争议程、摆脱司法危机、巩固政治地位,才是真正的目标。人质只是挡在镜头前的背景,加沙民众只是地图上的阴影,他要的是镜头焦点和话语权。

战争会结束吗?也许不会。因为战争早已成了某些人维持权力、掌控舆论的手段。在这场以安全为名的地缘重构中,代价早已超越了军队编制和军事预算——是人的命,是城市的废墟,是文明的崩塌。

谁来为这些无名的死者、无声的儿童、无助的平民承担责任?当我们看到全面占领四个字,不应该只想着军事成功,而要看见那些再也回不了家的家庭,看见那些在废墟中翻找亲人的手。

这不是战略胜利的捷报,而是未来更大人道灾难的前奏。

人质要回来、行动需要速度、确实需要应对哈马斯恐怖主义的袭扰。但若全面占领成为常态化政策,如果一方以完成任务为由牺牲另一方的人道与自主,那这场返工战争的真正胜者也许根本不在人道主义或和平谈判之列

是否全面占领,已不只是历史书上的大国抉择,它是今天就要发生、就在你我直播里展开,未来代代受困的现实。每一个政策决定,都将成为社区重建、政府监督、国际法制的新节点。如果连基本的公民讨论空间都遭压缩,那么和平世代的愿望,也可能从未来变成被掩埋的遗憾。

来源:旁观者谈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