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专家秘密访俄:引发西方恐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11:29 1

摘要:2023年8月4日上午9点40分,伊朗马汉航空的一架航班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乘客中有一位名叫阿里·卡尔万德的43岁伊朗核科学家,随行的还有四名自称来自德黑兰“达马万德科技咨询公司”的员工。

近日,金融时报披露,伊朗核专家秘密访俄,引发西方恐慌和猜忌, 下面是文章正文,发上来供大家参考,立场不同,请注意甄别。

伊朗核专家秘密访俄:重启核武计划疑云再起

2023年8月4日上午9点40分,伊朗马汉航空的一架航班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乘客中有一位名叫阿里·卡尔万德的43岁伊朗核科学家,随行的还有四名自称来自德黑兰“达马万德科技咨询公司”的员工。

这几位伊朗人持的是外交公务护照,其中一些甚至是同一天、连续编号签发的。西方情报官员称,这支代表团中包括一名为“国防创新与研究组织”(SPND)工作的科学家。美国政府曾将SPND定义为“伊朗2004年前秘密核武计划的直接继承机构”。

另外一名成员曾领导一家因协助SPND采购而被美国制裁的公司,最后一人则被认为是伊朗军方的反间谍官员。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这支伊朗代表团此行造访的是俄罗斯数家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从事“双重用途技术”的研发——即既可用于民用,也可能与核武器研究相关的技术组件。

调查所依赖的信息包括:书信往来、旅行文件、伊俄企业登记记录,以及对西方官员和核扩散问题专家的访谈。《金融时报》还获得了一封达马万德公司在出访前三个月发给俄方供应商的信函,其中卡尔万德表达了对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的采购意向——其中包括氚(Tritium),这是一种在核医学中有用途、但也能被用于增强核弹威力的关键材料,且在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中受到严格监管。

这次出访正值西方国家越来越警觉伊朗科学家在海外进行可疑技术采购的时间点。虽然美方此前认为伊朗在2003年已经终止其秘密核武计划,但情报显示,伊朗可能正在为“如有需要时”快速重启核武器制造铺设技术路径。

尽管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伊朗已恢复核武计划,但5月,美国再次对SPND实施制裁,警告其正在从事与核武器和运载系统相关的“双重用途研究”。

长期追踪伊朗核活动的专家认为,德黑兰一直采取一种“有意模糊”的策略:不明确违反核不扩散规定,却在科学研究的幌子下积累关键知识储备,为将来若决定造核弹时提供便利。

正如国际科学与安全研究所负责人大卫·奥尔布赖特所说:“这种研究本质上就是一种‘潜在的核武计划’——目的是缩短造弹时间。伊朗高层并未下令制造核武器,但也没有完全放弃为此作准备。”

虽然这次代表团访问并未直接改变西方对伊朗核计划的整体判断,但正是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模式,引发了西方情报界的持续担忧。

以色列6月袭击伊朗伊斯法罕核设施的后果 ©以色列国防军/EYEPRESS/路透社

伊朗政府一贯坚称其核计划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并引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布的宗教法令,声称伊朗禁止使用核武器。在被英国《金融时报》联系时,伊朗驻英使馆未就此行及相关目的做出回应。

俄罗斯方面一贯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也未回应采访请求。

目前尚不清楚伊朗代表团此行具体寻求哪些技术或信息。但多位核不扩散专家指出,从与会者背景、接触机构性质到出行的保密方式来看,此次访问疑点重重。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防扩散事务主任普拉奈·瓦迪评论说:“无论俄罗斯是否真的向伊朗分享了技术或组件,光是SPND这种机构能与俄方会面,本身就令人担忧。”

英国防部前核工程师、现任美国詹姆斯·马丁不扩散研究中心华盛顿分部主任伊恩·斯图尔特则表示:“虽然也可能存在无害的科研合作解释,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这更像是伊朗SPND在通过俄罗斯渠道维持其核武相关知识体系。”

2024年初 ,卡尔万德收到了来自伊朗国防部的请求——让他的小公司DamavandTec安排一个敏感代表团前往莫斯科,根据《金融时报》看到的通信内容显示。

到了5月,卡尔万德——一位精通俄语、毕业于基辅理工学院、拥有核物理学位的专家——收到了来自奥列格·马斯连尼科夫的一封信。这位78岁的俄罗斯科学家在信中邀请卡尔万德和另外四位被点名的人员以官方身份访问他在莫斯科的一家公司。

然而,这个代表团并不是一群普通的学者。根据伊朗的企业注册文件、制裁名单以及西方官员的说法,这些出行人员与SPND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伊朗所有与核活动相关的机构中,SPND无疑是最具争议、同时也是西方情报机构最密切关注的对象之一。

作为一个高度机密的研究机构,SPND隶属于伊朗国防部。美国政府曾指出,该组织“主要负责核武器开发领域的研究工作”。

该组织于2011年由莫森·法克里扎德建立,他是一位物理学家,与其亲密合作的法雷杜恩·阿巴西-达瓦尼一起,于2007年被联合国列入制裁名单,原因是他们“参与了伊朗的核或弹道导弹活动”。

法克里扎德被广泛认为是伊朗2003年前核武器开发计划——“阿马德计划”(Amad Plan)的总设计师。尽管伊朗长期否认阿马德计划的存在,亦否认有任何核武器开发行为。

2021年,阿巴西-达瓦尼在接受伊朗官方报纸采访时表示,法克里扎德后来创建了SPND,并成功“抵御了外部压力,并强化了该组织”。美国政府以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均认为,SPND已经成为阿马德计划的“制度性继承者”。

2010年,阿巴西-达瓦尼在德黑兰上班途中,遭遇了一次暗杀未遂事件——一名摩托车骑手在他车上安装了炸弹,但他侥幸逃生。十年后,即2020年,法克里扎德在一起被普遍归咎于以色列的路边伏击中被暗杀,当时使用的是一套远程操控的人工智能制导机枪系统。

伊朗核计划之路

在法克里扎德遇刺身亡后,阿巴西-达瓦尼誓言要继续他的事业。“我们必须将这项科学带入大学,并在社会中传播它,”他在接受伊朗官方《Iran》报采访时说道。“通过这种方式,它就像一个操作系统——没人能通过暗杀个人的方式让它停止运转。”

德黑兰方面宣称,SPND从事的是“现代国防领域产品的生产、供应和支持”工作,但并未提及其参与任何核研究。过去十年中,美国政府已多次对SPND及其下属机构实施制裁,理由是该组织从事核、化学和生物武器的研发,并“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或其运载系统的扩散方面发挥了实质性作用”。

2024年,伊朗议会首次依据伊朗法律正式承认SPND的法律地位,将其置于国防部的直接管理之下,并最终归属于伊朗最高领袖的个人权力之下。

该法律声明称,该举措旨在“继承并巩固科学家、烈士莫森·法克里扎德的道路”,并赋予SPND若干特殊权限:其预算不受议会审查,且具备合法组建商业和学术子机构的权力。

卡尔万德及其代表团的这次8月访问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马斯连尼科夫在5月发出的最初邀请信中就列出了将与卡尔万德一同前往的四人姓名,说明这些人早在数月前就已被挑选确定。

在访问前,卡尔万德在回信中向马斯连尼科夫说明此行目的,是“讨论并商定电子设备研发的技术和生产方面的问题”,以及“探讨扩大科研合作的潜在路径”。

卡尔万德还提前一个月向俄方提供了代表团成员的护照复印件。

《金融时报》查阅并核实的这些护照复印件显示,伊朗外交部于去年6月12日为卡尔万德的两名随行官员新发放了外交公务护照。这类护照仅在经国家批准、执行官方任务时才会签发,且这两本护照编号连续,表明系同一批次办理。

这批护照中的第一本属于贾瓦德·加塞米(Javad Ghasemi),48岁,他曾担任Paradise Medical Pioneer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在2019年被美国政府制裁,原因是它是一个与SPND相关的核武器采购前线公司。SPND创始人法赫里扎德(Fakhrizadeh)生前也曾在该公司担任职务。

根据伊朗的企业注册记录,加塞米与至少五名SPND官员或受美国制裁的公司存在现任或曾任董事的重叠关系。

加塞米目前担任伊朗公司Imen Gostar Raman Kish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提供核安全和辐射检测设备,其现任和前任高管与SPND以及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伊朗精锐军队——之间有诸多关联。

加塞米的前任CEO是侯赛因·阿里·阿加·达迪(Hossein Ali Agha Dadi),他是一名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将军,曾在多个涉及伊朗弹道导弹和无人机项目的公司中担任高级职务,其中包括“见证者”(Shahed)无人机的研发——该型号无人机曾由伊朗提供给俄罗斯,用于袭击乌克兰。目前,阿加·达迪仍在Imen Gostar公司的董事会任职。

另一名获得外交护照的人员名为鲁霍拉·阿齐米拉德(Rouhollah Azimirad)。据西方官员表示,他是西方情报机构已知的SPND高级科学家。同时,他也是马勒克阿什塔尔工业大学(Malek Ashta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副教授,该校因隶属于伊朗国防部,已被欧盟和英国列入制裁名单。

根据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阿齐米拉德在辐射测试与运输领域具备专业技术能力。

而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代表团中最重要的一员是核科学家索鲁什·莫赫塔沙米(Soroush Mohtashami),他隶属于伊朗的阿米尔卡比尔工业大学(Amirkabi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莫赫塔沙米专攻中子发生器技术,这种装置既可用于工业和医疗领域,也可作为某些类型核武器中引爆系统的关键组件。他于2023年完成博士论文,其联合导师正是前文提及的阿巴西-达瓦尼(Abbasi-Davani)。

詹姆斯·马丁防扩散研究中心(CNS)华盛顿办公室负责人、英国国防部前核工程师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指出,中子发生器是“核武器的关键组成部分”。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核政策项目研究员妮可·格拉耶夫斯基(Nicole Grajewski)则表示,莫赫塔沙米在阿巴西-达瓦尼指导下所接受的训练,“构成了与‘阿马德计划’(Amad Plan)之间的直接联系”。她进一步指出,尽管这些研究已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但“显然与核武器化研究相关”,而这些研究正是伊朗为填补核武器化相关技术空白所需的“关键环节”。

显示莫斯科代表团成员如何与SPND联系的图表

代表团中的最后一名成员是一位35岁的男子,名叫阿米尔·亚兹迪安(Amir Yazdian)。与其他成员不同,他没有任何学术背景记录,也未出现在任何伊朗企业登记信息中。

根据《金融时报》查阅的资料,亚兹迪安的公务护照编号与贾塞米(Ghasemi)的护照是顺序编号。多位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西方官员证实,亚兹迪安是伊朗国防部的反情报官员。西方情报界指出,这类官员通常会陪同敏感代表团出访,职责不仅是保护代表团成员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监督其行为、确保行动纪律的执行。

尽管如此,在卡尔旺德(Kalvand)与俄罗斯方面的通信中,并未透露这些人员的真实身份或隶属关系。他们仅被称为“以DamavandTec公司名义出访”。

DamavandTec成立于2023年,自称是一家民用科研咨询机构。在其网站上,DamavandTec宣称拥有“在技术转移领域经验丰富的团队”,目标是“促进学术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科学交流”。

不过,DamavandTec的领导层并非全无背景。卡尔旺德本人与俄罗斯有长期合作经历。其公司主席阿里·巴库伊(Ali Bakouei),59岁,是一名核物理学家,现任德黑兰塔尔比亚特·莫达雷斯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系主任。巴库伊于2004年获得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后来曾担任伊朗驻俄罗斯的科学专员。

卡尔旺德和巴库伊一直保持与俄罗斯核研究界的密切联系。2016年,他们曾访问俄罗斯著名的联合核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2023年,卡尔旺德还曾赴新西伯利亚参加一场关于粒子加速器的国际会议。

虽然DamavandTec表面上看是一家普通的学术顾问公司,但实际上似乎与伊朗国防部有着密切联系。该公司高管、卡尔旺德的妻子拉莱·赫什马蒂(Laleh Heshmati),同时还是MKS International公司的董事长。美国已对MKS实施制裁,理由是该公司代表伊朗国防部,为其弹道导弹项目秘密采购相关技术。

DamavandTec与俄罗斯方面的往来并非仅限于信函交流。

根据《金融时报》获得的一封2023年5月由卡尔旺德写给俄罗斯供应商的信件,该公司还表达了对获取一系列同位素的兴趣。其中包括氚(tritium)——一种在民用领域具有特定用途、但同时也可用于增强核弹头爆炸威力的材料。氚的获取受到国际防扩散规定的严格控制。

卡尔旺德在信中还提及,公司“希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请求对方协助“安排会议并提供报价”,以获取包括氚在内的多种材料。

虽然伊朗方面始终坚称其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并否认追求核武器,但这一信件仍引发西方专家的关注。一位不愿具名的核扩散问题专家表示,氚“在民用领域的实际需求很有限”,但在军事用途上却极为关键,尤其是在制造增强型核武器时。专家指出,伊朗对这种材料表现出的兴趣“非常值得注意”。

此外,还有文件显示,DamavandTec曾向俄罗斯某研究机构索要高纯度镍、石墨以及碳纤维等材料的详细资料。这些材料在核能、航天以及导弹制造等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用途。文件中并未明确说明这些材料的采购是否最终完成。

西方官员和防扩散专家普遍认为,伊朗近年在与俄罗斯的技术接触中,逐渐表现出一种新趋势——在不触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前提下,悄然推进与核武器相关的“能力积累”,即通过“科学研究”绕开明确的禁令,为未来可能的核突破奠定技术基础。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专家妮可·格拉耶夫斯基(Nicole Grajewski)指出:“这些操作具有高度策略性。伊朗不直接制造武器,但在逐步缩短从决定制造到真正实现之间的技术距离。”

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后,在俄罗斯停留了四天。

在此期间,这支伊朗代表团访问了马斯连尼科夫旗下的Tekhnoekspert公司,以及位于波柳斯科学研究所附近的一家研究机构Toriy。Tekhnoekspert是马斯连尼科夫在波柳斯园区注册的两家公司之一。波柳斯研究所是俄罗斯国有军工集团“俄罗斯技术集团”(Rostec)的子公司,早在1990年代末便因向伊朗提供导弹制导技术而被美国制裁。

马斯连尼科夫的另一家公司BTKVP同样设在波柳斯园区,根据法院文件,这家公司是俄罗斯国防部第18中央科学研究所的供应商,而该研究所归属俄罗斯军事情报机构——格鲁乌(GRU)控制。

专家指出,没有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的批准,伊朗代表团几乎不可能访问上述这些敏感科研单位。曾在1990年代为白宫提供核政策建议的马修·本(Matthew Bunn)表示:“外国人能进入那种地方,FSB肯定是知情甚至批准的。”

此次伊朗代表团所访问的研究机构,专注于所谓的“双重用途技术”——即既有合法民用用途,同时也可能被用于核武器开发的技术组件。

根据“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ISIS)主席大卫·奥尔布赖特(David Albright)的分析,马斯连尼科夫在高功率射频系统方面的专业背景,加上代表团成员阿齐米拉德的核技术资历,以及这些俄罗斯公司的产品线,种种迹象都表明,伊朗代表团可能正在寻求获取与核武器测试诊断工具相关的信息。

马斯连尼科夫曾共同撰写至少六篇关于多束速调管(multi-beam klystron)的学术论文,这是一种能够放大高功率射频信号的专用真空管。虽然速调管在粒子加速器等民用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它们也可为闪光X光系统提供动力,而这正是核武器测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闪光X光系统可用于捕捉核弹芯在爆炸模拟时的超高速放射图像,让科学家在无需真实引爆的情况下,对核爆过程进行高度还原的模拟测试。

“我们目前最合理的判断是,伊朗代表团对高功率闪光X光管感兴趣,”奥尔布赖特表示。“这种系统可用于测试核武器的内爆机制。我们尚不清楚伊朗人究竟是想要获取技术本身,还是具体的硬件设备。”

代表团所访问的俄罗斯公司之一——Toriy,正是生产脉冲式与连续式速调管,以及电子加速器的厂家。而这些电子加速器,在外形和功能上与核武器测试中所使用的设备高度相似。马斯连尼科夫的另一家公司BTKVP也制造各类功率等级和频率范围的速调管,广泛应用于无线电中继与太空通信领域。

马斯连尼科夫同时也是真空技术专家,而这正是伊朗SPND组织高度关注的技术方向。美国国务院在今年5月就制裁了与SPND有关的一家公司——Ideal Vacuum,理由是该公司试图从外国供应商处采购,或在本土自主制造可用于核武器研发的相关设备。根据奥尔布赖特介绍,该公司生产的真空感应炉,可用于熔炼武器级铀金属。

美国政府,以及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家的情报机构公开表示,过去十多年中,SPND一直在绕开西方的出口管制,秘密获取上述技术。多位前情报官员告诉《金融时报》,该组织在提交项目描述时往往故意使用模糊语言,以维持“可否认性”,掩盖真实用途。

当《金融时报》就伊朗代表团访问一事联系马斯连尼科夫及其公司Toriy时,双方均未作出回应。

然而,文件显示,这次访问的关注重点不仅限于技术合作,还涉及更为敏感的领域:放射性物质。

2024年5月下旬,就在卡尔万德安排前往俄罗斯的行程期间,他使用DamavandTec公司抬头纸向俄罗斯的一家核同位素供应商Ritverc发送了一封简短的信函。

在信中,卡尔万德表示,DamavandTec希望出于科研目的采购三种放射性同位素:氚(Tritium)、锶-90(Strontium-90)和镍-63(Nickel-63),但信中未说明具体的申请剂量。

Ritverc公司没有回应《金融时报》就这封信的置评请求。

这三种同位素的出口都受到严格控制。其中,氚被认为是最具核扩散风险的材料之一,尤其当申请方与国防系统有关时,更会引起高度警惕。在大剂量条件下,氚是现代核弹头设计中的关键成分,可以显著增强爆炸威力。

虽然氚在民用领域也有应用,例如用于照明、医学诊断以及聚变研究,但由于其潜在军事用途,这些商业用途的范围非常有限,且高度受控。根据核政策专家马修·本(Matthew Bunn)的分析,代表团成员阿齐米拉德在辐射传输与探测方面的专业能力,可能与氚在核内爆测试中的测量系统应用有关。

据前北约裁军与防扩散事务负责人威廉·阿尔伯克(William Alberque)介绍,目前全球只有极少数反应堆仍在生产氚,其目的基本上都与核武器升级直接相关。

阿尔伯克现在是太平洋论坛的高级研究员,他表示:“只要有人提出采购氚,我第一反应就是——他们在搞核武器。”他补充道:“如果是申请速调管,我还可能会想‘嗯,也许还有别的用途’;但要是加上氚,那就是实锤。”

专家指出,即便这类请求最终未能实现,只要其与伊朗的SPND组织有关,也足以引发西方防扩散机构的强烈警觉。

《金融时报》目前未发现任何证据表明,DamavandTec公司最终获得了卡尔万德所申请的这些同位素。

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伊朗总统马苏德·佩兹什基安将于一月在克里姆林宫会面。多年来,俄罗斯的正式立场一直是反对伊朗发展核弹的想法。 ©维亚切斯拉夫·普罗科菲耶夫/卫星通讯社/路透社

两位前西方官员告诉《金融时报》,美国情报部门在去年就曾捕捉到迹象,显示伊朗的SPND组织不仅从俄罗斯获得了与核武器研究相关的实物设备,还进行了一些“军民两用”的技术知识转移。不过,他们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伊俄两国的高层官员是否知晓这些合作的具体内容与性质。

另有西方官员透露,他们注意到SPND曾表现出对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兴趣(不包括氚),但该组织为何希望获得这些材料,其动机尚不明确。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官方立场上一直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

一位前美国官员指出:“俄罗斯确实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在某些技术层面上进行交流——这些技术对伊朗来说也许并非至关重要,却足以让俄罗斯在形式上‘有所回馈’。”

事实上,俄罗斯长期以来与伊朗在民用核能领域保持合作,也曾在防止核武器扩散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然而,一些专家认为,俄乌战争爆发后,莫斯科在与伊朗的合作中,可能已不再严格遵守以往的防扩散规范。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核安全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瓦迪(Pranay Vaddi)表示:“俄罗斯在核技术方面拥有大量经验,而且他们也愿意分享这些技术。我们不能再假装俄罗斯还维持着从前的立场……如今,核技术分享已经成了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众多工具之一。”

伊朗议会议长穆罕默德·巴盖尔·加利巴夫上个月在德黑兰为在六月以色列袭击中丧生的伊朗核科学家举行的悼念仪式上向哀悼者发表讲话。 ©莫尔特扎·尼库巴兹尔/NurPhoto/路透社

6月20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约一周后,以色列国防军宣布,他们在冲突期间第二次打击了“SPND核项目总部”。

此次空袭中,至少有11名伊朗核科学家被定点杀害。

其中包括阿巴西-达瓦尼(Fereydoon Abbasi-Davani)——这位是核物理学家莫塔沙米(Mohtashami)博士论文的导师,也是伊朗强硬派核官员,以色列近二十年来始终试图暗杀的目标。

在随后解密的情报中,以色列军方指控阿巴西-达瓦尼“一直参与伊朗核项目中与军事有关的机密部分”,并与“SPND的人员以及双用途技术的推进”密切相关。

尽管以色列与美国在6月的联合打击可能摧毁或重创了伊朗部分核基础设施,但一些专家认为,SPND建立起来的整个体系——包括人才队伍、技术传承和科研训练——比物理设施更难被彻底铲除。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核问题研究员格拉耶夫斯基(Nicole Grajewski)指出:“以色列无法彻底摧毁伊朗的核项目,因为伊朗已经让曾参与‘阿马德计划’(Amad Plan)的老一代科学家培养出了一批新生代人才。”

就在阿巴西-达瓦尼被杀害前一个月,他曾语气平静地说过一句话:“我们的力量,来自我们的科学家。”这不仅是对外界的警告,更像是一个希望火种已经顺利传承下去的告别。

来源:小夭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