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好车的标准是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10:59 1

摘要:每个人对于“好车”的理解不尽相同,时代不同标准自然也不相同,但始终应该聚焦在两个方面,“好开”还得“好坐”。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底盘和座椅。底盘承托性能,座椅承托我们。很多品牌来到中国,就会出现水土部分现象,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将无法被中国市场


——梅赛德斯-奔驰的自我标准

一台好车,我们该如何定义它?

每个人对于“好车”的理解不尽相同,时代不同标准自然也不相同,但始终应该聚焦在两个方面,“好开”还得“好坐”。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底盘和座椅。底盘承托性能,座椅承托我们。很多品牌来到中国,就会出现水土部分现象,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将无法被中国市场所接受。所以,聪明的梅赛德斯-奔驰看透了这点,20年的在华研究,在哪里研发就在哪里生产。20年,奔驰究竟如何定义“好开”和“好坐”?

新兴品牌看好了,好底盘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底盘像是一门玄学,根本不相信来自数字上的科学定论。更有甚者,根本不做测试,不足数据积累,甚至连新车测试的两冬两夏都要打个狠折。百年车企一定有它的到底,超过1000个零件的组合,超过130组客观KPI数据,都是通过40个传感器进行测量,甚至覆盖范围都达100多个方向。

有人把底盘分为5大维度,分别是:驾乘舒适性、安全感、掌控感、运动性、精准性。没错,它们就像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三角函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和值,寻找到最佳的匹配方式。无论是如何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但工程师都会坚守一个前提,那就是安全。底盘开发,是系统性的技术,也是平衡性的艺术。所以,但有人说梅赛德斯-奔驰驾控黄金标准,千万别质疑这是不是营销的时髦词汇。因为人家有实力说,简单的营销噱头,从来不会出现在奔驰的新车发布会上。

有人说奔驰的车,一开起来你就能感觉到,奔驰真的可以做到吗?还真能,调校工程师在上亿种阻尼特性组合的细微差别中,找到最契合“梅赛德斯-奔驰驾控黄金标准”的“黄金配方”,让人一上手就知道是奔驰。来自自研的集成自适应连续可调减振系统增强版(ADS+),天生自带“刚柔并济”特性,更实现底盘的舒适性,甚至还有“MO”标识的专车专属轮胎,所以它才能做到这样。但千万别被其它品牌忽悠,毕竟看起来≠开起来。梅赛德斯-奔驰“智能魔术车身系统”,全球首创的主动式悬挂系统,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每秒1000次的路面扫描,可以自动高效地反复升高降低的越野悬架,甚至是当侧碰即将发生时,可在0.1秒内迅速抬高车身80毫米,有谁能做的出来?

为什么都说,“坐”奔驰“开”宝马?

有人说,坐就得做奔驰,没有比奔驰更舒服的乘坐感受。这其实并不完全对,因为除了舒适,奔驰还有豪华。汽车不是“快消品”,座椅也不是“大沙发”,品质和安全需要时间去考验,而不是在大屏幕前只靠嘴说。

你能相信,打造一张座椅,需要超过1460天,6000项以上的标准控制吗?也许觉得这是瞎说,但它实实在在摆在那里,以E级车的座椅为例,就拥有:1,000+个精密零件、400+套工装模具,覆盖材料、功能、舒适与安全等2,000+项专项测试及仿真,以及包括不同缝线、颜色和功能等3,000+种配置组合。而在整个奔驰家族中,这样不同的座椅类型,有上千种。

从“硬核”骨架到舒适“内核”,甚至内部还有有个专属骨架平台。就说E级的座椅,加热垫面积达0.84平方米,S级座椅的加热丝长度甚至长达39米。内藏4个风扇,甚至还可以联动Burmester® 4D环绕立体声音响、杜比全景声。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没什么,那超过1480的测试,在-40℃至80℃区间内完成按摩功能的测试,又有谁做到这些呢?

30年实际道路耐久实证,这不是传说,这是奔驰的日常。40,000次的上下车测试,24,000次机械模拟测试以及15,000真人测试,是不是比一些品牌车型研发时间还要长?1981年的一台奔驰240D出租车,可以在30年内行驶46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行驶115圈。古国你不相信,它就在斯图加特的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内,自从2004年开始。所以,实力都是靠时间,而不是靠嘴说。

来源:齐宇时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