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化对“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的理解,传承红色基因与文化根脉,近日,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海韵育美”志愿服务队在山东省枣庄市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中华文化,深扎齐鲁沃土”的使命,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化对“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的理解,传承红色基因与文化根脉,近日,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海韵育美”志愿服务队在山东省枣庄市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中华文化,深扎齐鲁沃土”的使命,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循迹历史:
探寻地域文化密码
实践首站,志愿服务队走进枣庄市博物馆(西馆区)。队员们沿历史时序参观“鸿蒙初辟-史前时期”“诸侯并起-夏商周时期”“廪实知礼—秦汉时期”三大展区。从新石器时代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再到秦汉时期的生活器皿,队员们在文物中探寻枣庄地域文化密码。同时,团队结合艺术创作视角挖掘文物美学价值,系统整理史料,将抽象的历史转化为可感的文化体验,深切体悟到鲁南地区作为儒家文化重要发祥地的深厚底蕴。
感悟精神:
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第二站,志愿服务队前往枣庄市薛城区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馆内,“抗日烽火燃鲁南”“铁道飞虎出奇兵”等展区勾勒出烽火岁月:泛黄日记记载浴血日夜,锈迹步枪镌刻硝烟过往,复原场景重现扒火车、炸桥梁的惊险——队员们在实物与场景中,恍见“飞虎队”抗敌壮举。洪振海烈士展品前,众人驻足:老照片里的坚毅面庞、磨损怀表的余温,定格着无畏英雄模样。“微山湖上静悄悄”展区里,军民共抗敌的点滴故事,让“兵民是胜利之本”愈发深刻。离馆前,队员们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右拳与“人民就是江山”石刻交辉,字字叩心。这场精神对话,既是红色教育,更让人读懂初心与使命的分量。
传承火种:
红色精神润泽童心
带着前两站浸润的红色感悟,志愿服务队走进枣庄市小凡星康复训练中心,将这份沉甸甸的精神力量传递给下一代。队员们深植枣庄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壤,以提问互动、情景模拟等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娓娓道来雷锋的温暖事迹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在轻松的互动中,引导孩子们一点点感触“英雄”的轮廓、领会“爱国”的深意。绘画环节里,队员们俯身指导孩子们用画笔勾勒红旗的鲜艳、战士的挺拔,让红色印记在稚嫩笔触中绽放。同时,团队还捐赠了红色绘本与绘画工具,一对一陪伴孩子们阅读——从故事里的英雄壮举到画纸上的赤子之心,孩子们纯真的创作与童稚的话语,让红色种子悄然在童心扎根生长。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沿着“追溯历史根脉—感悟革命精神—播撒红色种子”的路径,构建起“认知—感悟—传承”的完整闭环。下一步,“海韵育美”志愿服务队将持续以实践为笔,深耕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沃土,让沉淀的历史智慧与不朽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供稿: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海韵育美”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成员 宋妍诺、褚楚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