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寿光校园“微改革”立项案例中期展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9:17 1

摘要:为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基层学校创新活力,推动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2025年寿光市教体局立项34项校园“微改革”项目,聚焦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家校共育等关键领域,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以“微创新”赋能“真成效”。

为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基层学校创新活力,推动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2025年寿光市教体局立项34项校园“微改革”项目,聚焦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家校共育等关键领域,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以“微创新”赋能“真成效”。

为总结改革经验、推广典型做法,促进校际互学共进,《寿光教育发布》特开设“微光成炬”专栏,系列展播优秀“微改革”案例,展现基层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今天刊发第一期:明珠小学、营里镇西黑前小学、圣城小学幼儿园、汇文学校相关案例经验做法。

明珠小学

思维协同促改革 守护明眸见实效

明珠小学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通过机制创新、课程开发、部门协同等三项举措,推动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学校近视率实现“三连降”,学校先后获评山东省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全流程干预”管理试点学校。学生近视防控家校医协同、课程融合等做法在区域内推介推广。

01

机制革新筑根基,压实防控责任链

以制度改革破解防控难题,成立校长任组长的防控领导小组,将近视防控纳入学校、教师、班级三级管理考核体系。落实“一生一档”视力监测、眼保健操督查公示等刚性制度,改造教室视觉环境并配备可调节课桌椅,每学期根据学生视力变化情况灵活调整桌椅高度,每周轮换座次,构建从硬件配备到日常管理的全流程防控网。

02

课程融合创载体,激活爱眼内驱力

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近视防控与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度融合。创新编创预防近视拍手歌、保护眼睛童谣,通过黑板报大赛、手抄报创作等常态化活动渗透护眼知识。构建“体育课+课后服务+社团+大课间”四级体育运动体系,开足轮滑、足球等社团活动,保障每日户外锻炼时长,在实践中养成护眼习惯。

03

校医协同破壁垒,构建防控共同体

建立“学校引导、家庭监管、医疗支撑” 联动机制,推行周三无作业日,引导学生参与亲子运动、实践活动;通过家长群、家长会推送护眼知识,督促家长严格控制孩子电子娱乐设备使用时间;联合卫健部门进行定期筛查,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共建 “视力健康小屋”,为学生视力健康提供专业保障。

营里镇西黑前小学

乡村小学乡土趣味游戏实践探索

营里镇西黑前小学聚焦当前课外活动缺乏多样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匮乏等难题,将乡土趣味游戏引入校园日常生活,全力培养身心健康、文化底蕴扎实的新时代少年。

01

推进乡土游戏课程化

组织教师团队深入挖掘本地乡土游戏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需求,开发一套适合小学各年级的乡土游戏校本教材。将乡土游戏课程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每周安排固定课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多样化的乡土游戏。

02

加强游戏文化建设

在校园内设立乡土游戏主题角,展示乡土游戏道具、图片等资料,定期举办乡土游戏展览和体验活动,营造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每年定期举办乡土游戏文化节,邀请家长共同参与,通过游戏比赛、文化讲座、亲子互动等形式,增进家校合作。

03

实现家校社协同推广

邀请家长参与乡土游戏的学习和体验,鼓励家长与学生在家中共玩乡土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扩大乡土游戏的受众范围。与社区组织合作,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期,在社区广场、文化站等地举办乡土游戏推广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04

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

定期对乡土游戏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设立意见箱和在线反馈平台,鼓励学生、家长和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圣城小学幼儿园

建构《探秘仓圣》微课程 探索校外教育大资源

圣城小学幼儿园以“为孩子打造仓圣园里的童年院落”为工作目标,秉持“户外即教室、资源即教材、行走即研学”育人理念,挖掘公共资源育人属性,创新开发《探秘仓圣》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01

走进仓圣寻资源

以仓圣公园为园外课程基地,通过“四方联动”机制进行资源审议:教师负责资源价值判断,家长结合经验补充细节,幼儿基于兴趣体验反馈,专家专业提升优化整合。梳理形成“汉字之源、风景之美、动植物之谜、场域之广、交往之乐”五大类资源,为幼儿活动提供坚实支持。

02

依托仓圣做活动

将课堂及活动场地搬至仓圣公园,开展生活、游戏及探究活动,真正让幼儿在真实场景中探索未知、学会交往、建构经验。一年以来,累计2万余名师生、家长走进仓圣公园,参与教育活动。2025年4月,《寿光日报》以“建构探秘仓圣园本课程 打造仓圣园里的童年院落”为题,推介幼儿园课程建设相关经验做法。

03

整合仓圣建课程

创新“资源-活动-课程”进阶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幼儿园生活深度融合,形成系统化课程体系。同时,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课程实施小组,以“预约+跟踪”的方式推进课程建设,建立“自评+他评” 课程评价优化机制,切实提升课程开发质量。2025年7月,项目相关案例《“在地”仓圣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探秘仓圣”课程的实践研究》获山东省学前教育学会立项推进。

汇文学校

“双核驱动”探索思政育人新途径

汇文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深化红色教育、构建特色校园、培养时代新人”为德育工作目标,努力探索以课堂、课程为“双核心”的思政育人新生态。

01

立足课堂,促进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构建思政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主题党日活动轮流讲党课;专职思政教师作为核心力量,常态化出示公开课;兼职教师定期参与听评课,学习教学技巧。定期组织开展评课、晒课、赛课等活动,持续提升思政教师育人素养。深度挖掘各学科思政元素,打造跨学科思政教育典型课例,将思政育人理念贯穿教学全程。例如,将党史融入语文、历史、音美等课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红色故事,汲取红色营养,推动党史教育走深走实。

02

丰富课程,拓展思政教育活动新形态

建立“润德课程”校本资源库,将集体打磨、实践反思的精品课例及时纳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思政课质量,全力营造“教师倾心施教、学生沉浸乐学”的良好氛围。实施分年级序列化德育:小学低中年级侧重“童蒙养正”,开展“红领巾思政小课堂”“每周一红歌”等活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聚焦“少年养志”,通过“国旗下讲话”、专家讲座等强化立志报国的理想信念。同时,将思政因子与研学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教育等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拓宽思政育人活动载体。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