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正处在授粉的关键时候,要是天不下雨,地都旱得裂了缝,这水到底浇还是不浇?浇吧,怕影响授粉,结不出籽;不浇吧,又怕旱死,最后啥都收不着。老话说“旱出秕子,涝出糠”,授粉期赶上“卡脖旱”,真让人心里发慌。别着急,咱们结合科学管理和老农户的经验,把这事儿说清楚。
玉米正处在授粉的关键时候,要是天不下雨,地都旱得裂了缝,这水到底浇还是不浇?浇吧,怕影响授粉,结不出籽;不浇吧,又怕旱死,最后啥都收不着。老话说“旱出秕子,涝出糠”,授粉期赶上“卡脖旱”,真让人心里发慌。别着急,咱们结合科学管理和老农户的经验,把这事儿说清楚。
一、授粉期为啥对玉米特别重要?
玉米授粉期,就是从顶上的“天花”(雄穗)开始撒花粉,到中间玉米棒子的“须子”(雌穗花丝)接住花粉的这段时间,前后差不多二十来天。这期间:
1. “天花”撒粉得靠风和合适的湿度:花粉得借着风,还有合适的空气湿度,才能飘到“须子”上。
2. “须子”接粉怕干也怕涝:“须子”得新鲜湿润才能接住花粉完成受精,太干旱会让它早早枯死,积水又会让它“喘不上气”。
3. 水就像“牵线的”:水分直接影响雄穗能撒多少粉、雌穗“须子”长出来的时间,还有花粉能不能保持活力。水分不够,雄穗可能早早就撒完粉了,雌穗“须子”却长得晚(花期对不上),或者“须子”干脆干死了,这样就授不上粉,结的籽自然少,稀稀拉拉的。
二、授粉期遇旱,到底能不能浇水?
答案是**“能浇,但得科学浇,看情况浇!”**
- “不能浇”的担心(有道理,但别太死板):
- 怕浇水后地里积水,把花粉打湿、冲走,影响撒粉。
- 怕黏土地浇水后变板结,“须子”伸展不开,接不到粉。
- “必须浇”的原因(有科学依据):
- “卡脖旱”危害更大: 严重干旱会导致雄穗撒的粉少、雌穗“须子”长得晚甚至长不出来、“须子”干枯,直接造成授粉失败、秆子空着或籽稀,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时候不浇水,才是真的乱来。
- 帮着“对上时间”: 适时浇水能让雄穗撒粉和雌穗“须子”长出来的时间协调好,让它们能遇上,提高授粉成功的概率。
- 保持活力: 水分充足才能保证花粉有活力,“须子”也能更好地接住花粉。
三、授粉期浇水?关键看“三看”原则(田里实用经验)
别死记书本上的话,到地里“看天看地看庄稼”最实在:
1. 看地(土壤干湿):
- 要浇: 到地里抓把土,攥不成团,一捏就碎,一吹就飞,地皮发白开裂——这是严重缺水,必须马上浇水!
- 可缓一缓: 抓把土能攥成团,掉地上轻轻一碰能散开——干湿程度基本够用,可以暂时不浇,多盯着点。
- 不浇: 地里明显湿乎乎的,甚至有点积水——千万别浇!先排水才对。
2. 看苗(玉米长得咋样):
- 要浇:
- 大白天叶子蔫蔫的,到了晚上甚至第二天早上还直不起来。
- “天花”的花粉少得可怜,“须子”发黄、干枯、卷起来。
- 可缓一缓: 中午大太阳下叶子有点打蔫,但早晚能挺起来恢复原样——这是轻度干旱,还能扛一阵,多观察。
- 不浇: 叶子水灵灵、精神得很,长得旺——当然不用浇。
3. 看天(天气变化):
- 优先浇: 预报说未来几天一直高温不下雨,旱情会更严重。
- 小心浇/选时间浇: 预报说最近有雨,可以等等;或者选在清晨或傍晚比较凉快、没风或风小的时候浇,避开中午高温和花粉撒得最多时的大风天(减少花粉损失)。
四、授粉期浇水“三要三不要”(科学管理办法)
真要浇水,也得讲究方法,浇对了才能保住收成:
- 三要:
1. 要“小水勤浇”或“均匀渗下去”: 首选喷灌、滴灌,水分均匀往土里渗,不伤害花粉和“须子”,不让土壤板结。其次选沟灌,但一定要快灌快排,地里的积水不能超过4小时。
2. 要浇“救命水”而不是“催增产的水”: 浇水量以把耕作层15-20厘米深(大概一铁锹深)浇湿为准,够授粉用就行,千万别大水漫灌。浇水太多容易让土板结,后期还容易倒。
3. 要“水和肥一起用”(针对弱苗): 如果地里的玉米长得弱、发黄,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让苗长得壮点,但肥不能多放。
- 三不要:
1. 不要中午高温时浇: 防止像“蒸桑拿”一样伤苗,也减少水分蒸发浪费。
2. 不要大风天花粉多的时候浇: 减少对花粉传播的影响。
3. 不要浇完就不管了: 尤其是黏土地,浇后地表稍干点要及时浅浅地松松土,打破板结,保住水分、让空气流通,更利于根系生长和授粉。
总结:
玉米授粉期遇旱,“硬扛着不浇”风险太大,可能最后啥都收不着;“科学巧妙地浇”才是保住产量、多收粮食的关键。 核心就是灵活用“三看”(看地、看苗、看天)原则,加上“三要三不要”的浇水技巧。记住,种地是科学也是灵活事儿,死抱着老规矩不放,不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眼看着玉米都要旱死了,还纠结“影响授粉”不敢浇水,那才是真的耽误了种地的好时候!
大伙儿,你们那儿玉米授粉期遇上干旱都是咋处理的?有啥好办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来源:英姐故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