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监狱举办的此次创业培训班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要把老师们传授的技能创业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出狱后好好把握机会,努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再步入违法犯罪的歧途。”8月1日,在云南省安宁监狱教育改造中心多媒体教室里,来自云南省经济管理学院的师生团队,正在为
“监狱举办的此次创业培训班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要把老师们传授的技能创业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出狱后好好把握机会,努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再步入违法犯罪的歧途。”8月1日,在云南省安宁监狱教育改造中心多媒体教室里,来自云南省经济管理学院的师生团队,正在为即将刑满释放的100余名罪犯讲授《菌菇种植》《育苗育种》《直播电商团队搭建》等实用课程,罪犯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时不时向讲授的老师发出提问。学习结束后,参加学习的多名罪犯表示,老师们讲授的课程既“听得懂”“记得住”,又“接地气”“用得上”,对自己今后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帮助非常大。
“刑满释放后,他们如何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降低重新犯罪率?这是省安宁监狱一直在研究探索的问题。”云南省安宁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杨振华告诉《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为打破高墙内的教育壁垒,近年来,省安宁监狱秉承“社会所需、监狱所能、罪犯所盼”的办学理念,创新罪犯教育改造模式,携手云南省经济管理学院等机构创新举办罪犯创业培训班,开启“监校融合”的“新生课堂”,为罪犯搭建起一座学习技能、重塑自我的桥梁,深受监狱罪犯们的喜爱。
据云南省安宁监狱分管教育改造工作的副监狱长李俊勋介绍,监狱举办的创业培训班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今年以来共招收300余名罪犯学员参加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培训班紧密追踪市场变化,充分考虑罪犯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从培养罪犯“基本功”出发,开展了涵盖创业基本理念、商业模式、市场营销等课堂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结合省内外产业特点和罪犯基本情况,设置了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电子商务等从“田间”到“云端”的产业链教学课程,为罪犯提供了实用的创业技能储备。此外,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方式。线上依托监狱电教平台,为罪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线下则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和学生到监狱开展一次授课,并为罪犯答疑解惑,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班还设置了多种模拟实践和考核方式,让罪犯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有效确保了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李俊勋说,“监校融合”举办罪犯创业培训班这一创新举措,是监狱践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和应用社会资源协同推进罪犯教育改造的有益尝试。通过与高校的合作,监狱充分利用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罪犯提供了更加专业、系统的教育服务。
“这一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罪犯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有效降低了再犯罪率,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杨振华表示,下一步,省安宁监狱将不断延伸“职业技能教育+就业推介+创业培训”的教育改造链条,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让每一名刑释人员的脚步都踏得稳一分,让社会和谐的根基深一寸,为建设平安云南、法治云南贡献监狱积极力量。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飞 通讯员 李佳永
文章转自丨法治日报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