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日深夜,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签署命令,将原定当日生效的全球关税调整推迟至8月7日。这一“临时变招”引发国际市场震动,多国贸易命运随之反转。
前言
8月1日深夜,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签署命令,将原定当日生效的全球关税调整推迟至8月7日。这一“临时变招”引发国际市场震动,多国贸易命运随之反转。
此次关税调整针对性极强,部分国家税率飙升,而少数国家暂避锋芒:
印度:关税从10%飙升至25%,美国以“印度与俄罗斯能源合作威胁美元霸权”为由施压。
巴西:税率从10%暴涨至50%,总统卢拉扬言报复,南美农产品贸易战一触即发。
墨西哥:原定25%涨至30%的关税暂缓90天,换取美墨边境安全承诺,供应链暂获喘息。
铜产品:美国对进口半成品铜加征50%关税,制造业成本骤增,企业被迫提前囤货。
特朗普政府此次调整暗藏三大动机:
1. 国家安全牌:如指控加拿大“芬太尼管控不力”,将其关税从25%提至35%。
2. 贸易逆差论:对顺差国征10%关税,逆差国(如印度、越南)税率更高。
3. 政治交易:墨西哥以妥协换缓征,加拿大则因支持巴勒斯坦遭“惩罚”。
多国迅速反制,全球贸易拉锯战升级:
巴西拟对美农产品加税,欧盟280亿美元报复清单(针对肉类、谷物)蓄势待发。
-加拿大诉诸WTO,并寻求替代市场。
供应链区域性转移加速,企业纷纷避开高关税地区,铜价飙升推高制造业成本。
- 美国本土钢铁、铜业等制造业。
- 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税率20%),相比印度更具供应链吸引力。
最大输家:
印度:对美出口的纺织品、机械受重创。
小国经济:如莱索托被扣“占便宜”帽子,关税高达50%,贸易濒临瘫痪。
特朗普此举或引发深远连锁反应:
1. 多边体系崩塌:WTO规则遭挑战,双边谈判取代国际合作。
2. 供应链区域化:企业转向近岸生产,“全球化”退潮。
3. 去美元化试探:部分国家探索人民币、欧元结算,削弱美元霸权。
结语
8月7日关税落地后,全球贸易将步入新博弈时代。消费者面临涨价,企业被迫调整战略,而美国能否凭“关税大棒”重塑经济秩序?答案即将揭晓。
来源:嘉和短视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