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3日,印度海军“德里”号驱逐舰、“基尔坦”号护卫舰及“沙克蒂”号补给舰,与菲律宾“米格尔·马尔瓦尔”号、“何塞·黎刹”号护卫舰组成编队,在南海民都洛岛附近启动首次联合巡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同步访问印度,高调宣称此举旨在“深化海上联系”并维护“基于
2025年8月3日,印度海军“德里”号驱逐舰、“基尔坦”号护卫舰及“沙克蒂”号补给舰,与菲律宾“米格尔·马尔瓦尔”号、“何塞·黎刹”号护卫舰组成编队,在南海民都洛岛附近启动首次联合巡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同步访问印度,高调宣称此举旨在“深化海上联系”并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然而,开源船舶追踪数据显示,菲印编队全程未越过中国九段线,也未按计划抵近黄岩岛,实际活动半径局限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边缘。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坚称行动“无意外事件”,但未解释为何放弃原定航线。
菲印“联合巡逻”的高调开场与实际缩水
2025年8月3日,印度海军“德里”号驱逐舰、“基尔坦”号护卫舰和“沙克蒂”号补给舰,与菲律宾两艘护卫舰组成编队,在南海民都洛岛附近启动首次联合巡逻。这场被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称为“深化海上联系”的行动,原本计划抵近黄岩岛,却在出发前就被打上了“政治表演”的烙印。
从表面看,菲印双方都在刻意营造声势。马科斯在访问印度期间高调宣称,此举是为了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印度媒体也渲染这是“印太民主国家协作对抗中国”的标志性事件。但实际情况却颇为尴尬:开源船舶追踪数据显示,这支编队全程龟缩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边缘,连中国九段线都未越过,更别提接近黄岩岛了。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事后坚称“无意外事件”,却始终不敢解释为何临时更改航线。
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联合巡逻,本质上是菲律宾试图通过拉拢域外势力壮胆的老套路。自2023年以来,菲律宾已与美、日、澳、加等国搞过多次类似行动,每次都宣称要“维护航行自由”,但最终都在中方反制下铩羽而归。此次拉上印度,更多是想利用印度“东向行动”政策中对抗中国的意图,为马科斯访印营造“战略协作”的假象。然而印度的算盘也不简单——既想通过介入南海刷存在感,又不愿真正得罪中国,毕竟中印边境仍有重兵对峙。这种各怀鬼胎的合作,注定了行动从一开始就缺乏实质性内容。
中国海军的“贴身紧逼”与精准反制
就在菲印舰队离港的同时,中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与054A型护卫舰已悄然抵达预定海域,以5公里目视距离展开贴身跟随。这种“贴脸警告”的战术,既展现了中方捍卫主权的决心,又避免了直接冲突的风险。菲律宾随舰记者事后透露,中方舰艇通过多次专业机动,精准封锁了编队前往黄岩岛的所有航线,迫使菲印军舰只能在民都洛岛附近打转。
这种应对策略背后,是中国对南海局势的绝对掌控。南部战区当天即声明“任何搅局南海的军事活动尽在掌握”,外交部则点名批评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破坏稳定”。事实上,中方的反制手段早已形成体系:除了水面舰艇的贴身监视,空中的预警机和岸基雷达也在实时跟踪,确保任何异动都逃不过“天罗地网”。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南海的常态化存在早已让所谓“联合巡逻”失去了突然性——仅2024年,美军在南海的舰机活动就达到和平时期峰值,但每次都被中方全程监控并反制。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海军的052D和054A舰艇在性能上完全压制菲印编队。052D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可同时应对多方向威胁;054A则以反潜能力见长,适合在复杂海域执行跟踪任务。反观印度的“德里”号驱逐舰,虽吨位较大但电子系统老旧,菲律宾的护卫舰更是以二手装备为主,双方在信息化水平上存在代差。这种实力对比,让菲印所谓的“联合威慑”沦为笑话。
“贴脸警告”背后的战略博弈与地区影响
此次拦截行动的直接后果,是菲印联合巡逻彻底沦为国际笑柄。菲律宾媒体ABS-CBN不得不承认,中方拦截导致“未能抵达目标海域”,亲杜特尔特的《达沃新报》更是直言印度军舰遭“贴脸警告”。这种尴尬局面,暴露了菲律宾“以外部势力制衡中国”策略的破产。
更深层的影响,则体现在南海地区的战略平衡上。中国通过此次行动再次证明,任何域外势力介入都无法动摇中方维护主权的决心。南部战区的声明和外交部的批评,不仅是对菲印的警告,也是对其他试图染指南海国家的明确表态。与此同时,中方始终保持着与东盟国家的沟通——就在今年2月,中国与东盟刚举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23次高官会,重申通过对话解决争议的立场。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让菲律宾拉拢域外势力的企图在东盟内部也难以获得支持。
对印度而言,此次行动更是得不偿失。尽管印度试图通过“东向行动”政策扩大在南海的存在,但实际表现却显得畏首畏尾。印度媒体此前曾扬言要“威慑中国”,但最终却连九段线都不敢触碰,反而暴露了其海军远洋行动能力的不足。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不仅未能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反而让其在中美博弈中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这场看似剑拔弩张的“联合巡逻”,最终以中国海军的精准反制和菲印的灰头土脸收场。它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南海这片中国世代耕耘的海域,任何外部势力的挑衅都注定徒劳无功。
来源:旭华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