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家庭的孩子整天活在痛苦中,更容易得抑郁症,希望你不在其中

B站影视 2024-11-29 10:54 2

摘要:之前在《人民日报》上了解到: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飙升至24.6%,看来抑郁症并不再“小众”,只是不易被家长觉察而已。

之前在《人民日报》上了解到: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飙升至 24.6%,看来抑郁症并不再“小众”,只是不易被家长觉察而已。

而且更可怕的是,孩子得抑郁症后的自杀率,竟在10% - 20% 的高位徘徊。

之前有家长透露过,一个高中的班级,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需要吃药控制抑郁症,真的好吓人呀。

明明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更好了,为什么会容易得抑郁症呢?其实这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01

这类家庭的孩子活得很痛苦,更容易得抑郁症

文涛虽然从小到大成绩很好,但一直胆小懦弱,活得战战兢兢的,在外人面前他一点自信都没有。

文涛的爸爸非常强势,家里的人都得听他的,不然他就会发脾气,甚至经常把气撒在孩子的妈妈身上。

每次文涛不得不屈服,因为他不忍心妈妈为自己受苦

有一次,文涛没胃口,只吃了几口饭就回屋学习了。

文涛爸这个时候狠狠地拍了拍桌子,对正在收拾碗筷的妈妈说:“这碗里还剩下一半没吃呢,给他收拾干嘛,真是浪费食物。这就是你惯出的好儿子,都不懂得爱惜粮食。你连孩子都教育不好,真是一点用都没有……”

文涛在卧室里听到了,赶紧回来憋屈地把剩下的冷饭一口一口地扒完,哪怕噎住了,他也不停下扒饭的动作。

妈妈心疼地帮文涛拍拍背,却也不敢再说什么。

文涛看到妈妈因为做错一点事,就被爸爸骂个狗血淋头,很心疼。

他就替妈妈说了几句话,哪承想爸爸骂得更过分了:这就是你教育出来的“大孝子”,动不动就跟我顶嘴!你就是废物,当初我是瞎了眼,才娶了你这么差劲的婆娘。

看着妈妈只会流泪地说“说不起”,文涛失望极了,生气地反锁了房门。

到了初三,文涛成绩一落千丈,爸爸从来不敢直接骂文涛,而是继续数落妈妈的不是。

文涛更加沉默寡言了,上课恍恍惚惚的,还自言自语,后来还出现了一些自残的现象,比如用圆规捅自己的大腿,这可把老师吓坏了,赶紧家长带文涛去看病。

文涛妈妈带孩子去看精神科的医生,才知道孩子得了抑郁症,而且是重度的,需要休学+吃药治疗,嘱咐一定不能给孩子压力了。

但这爸爸认为孩子是矫情,是装的,仍然不同意休学。

妈妈这次终于硬气了一回,果断带孩子离开了爸爸,回了老家,还跟爸爸办了离婚。

文涛经过一年的休养和妈妈的陪伴,还有无压力的环境,终于恢复正常了,上了老家一所初中继续读书,也如愿考上了好的高中。

02

哪些家庭的孩子,容易得抑郁症呢?

1、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容易得抑郁症。

特别是那种爸爸不尊重妈妈的家庭,爸爸肆意责骂、甩锅给妈妈,孩子出于对妈妈的愧疚,压力反而会更大,更容易抑郁、焦虑不安,想不生病都难。

爸爸不尊重妈妈,或者妈妈不尊重爸爸,又或者双方经常吵架,都容易让孩子有“被夹在中间”的感觉,那么孩子也许是这个家庭里最苦的人,也容易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2、与孩子沟通总是用贬低和打击的语言,孩子也容易抑郁。

“你必须怎样”“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优秀”,父母这般说孩子,就像冰碴子一样令孩子扎心。

孩子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心里很难保持健康。

03

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抑郁呢?

第一,搞好夫妻关系,让孩子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下成长。

家里的爸爸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妈妈,妈妈也尽量自信独立一些,相互尊重、理解,才能共同为孩子树立一个相爱相敬的榜样。

家里尽量避免争吵和发生冲突,如果有发生,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吵完了也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让孩子明白,即使遇到困难,家人之间也能相互支持,共同面对。

如果夫妻到了离婚的地步,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尽量和平分手,并且让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离婚,给他的爱也不会少。

那么孩子就不容易抑郁,心理更健康了。

2、父母跟孩子沟通,尽量用积极正向的语言。

咱们要避免使用那种命令式或打击式的语言,而要用那种鼓励和支持的方式,会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

同时,咱们还要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无论是亲子之间共读一本书,还是一起散步,都能加深亲子间的情感联结,这样孩子就不容易抑郁了。

总之咱们改善好关系和沟通方式,能让孩子们心理健康,再加上培养孩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让孩子少熬夜、少玩电子手机、多参加户外活动,都能让孩子身心愉悦,想生病都难了。

来源:西红柿妈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