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开放”的国家:从不避孕,人口过亿,背后真相令人咋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7:46 1

摘要:菲律宾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有63%的育龄女性没试过现代避孕方法,而在农村地区,这个比例更是高得惊人,达到了78%。

在东南亚的版图上,有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国,却有着诸多令人惊叹的“特色”。

这个国家对避孕几乎毫不“感冒”,人口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增长。

如今,其人口已轻松突破1亿大关,成为全球人口过亿俱乐部中的一员。

它就是菲律宾。

踏入菲律宾的土地,你会被这里旺盛的“生育力”所震撼。

菲律宾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有63%的育龄女性没试过现代避孕方法,而在农村地区,这个比例更是高得惊人,达到了78%。

走在菲律宾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群群孩子嬉笑玩耍,一个家庭里有四五个孩子是常态,甚至不少家庭孩子数量超过7个。

这种不避孕的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人口的疯狂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3年,菲律宾人口约为1.17亿。

要知道,菲律宾的国土面积仅约29.97万平方公里,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塞进如此庞大数量的人口,其人口密度可想而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国土面积广袤的国家,人口数量却远不及菲律宾。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菲律宾人对避孕如此抗拒,进而导致人口不断膨胀呢?

深入探究后,你会发现,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因素,宗教、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共同造就了如今菲律宾独特的人口现状。

要理解菲律宾对避孕的态度,不得不提及其天主教信仰的深远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之一,菲律宾约80%的人口信仰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事务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天主教教义明确反对人造避孕措施,倡导自然生育,认为每个生命都是“神的恩赐”。

在菲律宾的教堂里,神父们在布道时反复强调生育是神圣的使命,避孕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这种观念深深扎根于菲律宾人的心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在许多菲律宾家庭中,长辈会以教义为准则,教导晚辈多生育是对上帝的虔诚表现。

教会不仅在精神层面施加影响,还在实际行动中抵制避孕措施的推广。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会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使得避孕知识的普及变得异常艰难。

即使到了今天,很多地方的学校依然避讳谈论性教育和避孕知识。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科学避孕方法的正确认知,只能遵循传统的生育观念。

这种宗教影响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就连政府的政策推行都常常在教会的反对声中举步维艰。

例如,2012年,菲律宾政府通过了《生殖健康法案》,试图普及避孕知识并提供免费避孕措施。

但该法案在国会中遭遇强烈反对,教会和部分保守派议员表示,避孕政策违背了天主教义。

尽管法案最终得以通过,但在实施过程中,教会组织了多次大规模抗议活动,使得许多地方政府在执行时畏首畏尾,避孕政策难以真正落地。

这种宗教与政治的深度交织,使得避孕政策在菲律宾的推行一直步履维艰。

菲律宾的历史,是一部被殖民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对其生育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565年,西班牙人带着火枪与十字架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了长达333年的殖民统治。

在这期间,西班牙人强制推行天主教,将其作为统治菲律宾的重要手段。

随着天主教的广泛传播,菲律宾人民逐渐被教化,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每个家庭平均生育6到8个孩子成为普遍现象,大家庭被视为荣耀的象征。

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断强化,逐渐扎根于菲律宾人的文化基因中。

即使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结束后,这种生育观念依然延续下来,成为菲律宾社会的一种传统。

除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美国也曾对菲律宾进行殖民。

美国在菲律宾引入西式教育体系,但这一体系并非着重培养工程师和科学家。

而是集中培训护士、保姆、海员和客服人员等,将菲律宾打造成一个庞大的廉价劳动力预备队。

这种教育体系的导向,使得菲律宾人在就业选择上受到限制,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

在贫困的压力下,许多家庭将生育更多子女视为增加劳动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一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多生育的观念。

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贫困率较高,这也是导致其不避孕、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贫困家庭中,生育更多子女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未来的劳动力和“经济保障”。

在农村地区,这种观念尤为盛行。

家庭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从事农业生产,孩子们从小就被培养参与农活。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劳动力,将来就多一份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

他们幻想着孩子长大后能够外出打工,寄钱回家,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这种“多生一个孩子多一份希望”的赌徒心态,使得贫困家庭在生育问题上往往不加节制。

在城市底层,情况同样如此。

许多贫困家庭居住在拥挤的贫民窟中,生活条件艰苦。

但他们依然认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

哪怕生活再艰难,也会选择生育更多的孩子。

然而,现实往往残酷。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加,这些在贫困中出生的孩子长大后,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更加艰难的生活处境。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继续在贫困的循环中挣扎。

大量人口增长背后,菲律宾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

菲律宾现如今1.17亿人口,超60%挤在吕宋岛等主要岛屿,资源根本不够分。

以首都马尼拉为例,每平方公里有2.1万人,人口的过度集中使得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供水系统扛不住巨大的用水需求,2023年部分区域每天停水17小时,400万人不得不排队接水。

电力供应也时常出现问题,停电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

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47%的农田被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

为了满足粮食需求,2024年菲律宾粮食进口大幅上涨了40%,大米价格飙到每公斤58比索(人民币约22块钱),这给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从就业方面来看,15到24岁年轻人里,超60%处于失业状态。

国内制造业发展滞后,岗位只占12%,无法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为了谋生,2024年有250万人跑到国外打工。

大量劳动力的外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也带来了可观的侨汇收入。

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菲律宾国内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预计到2040年,菲律宾人口将达到1.5亿,届时粮食缺口将达到500万吨,电力供应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菲律宾的高生育率还带来了严重的女性健康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避孕措施,且堕胎在菲律宾属于非法行为(除了在孕妇生命受到威胁等极少数情况下),每年有126万例非法堕胎。

其中40%是15到19岁的女孩,她们大多因为害怕教会指责而选择危险的非法堕胎方式,这对她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不过,在一些大城市,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逐渐发生改变,他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子女的教育培养,愿意选择少生优生。

菲律宾大学的研究也显示,女性多接受一年教育,生育率就会降低0.3个百分点。

菲律宾,这个东南亚小国,在人口问题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宗教、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使得其在控制人口增长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逐渐转变,或许在未来,菲律宾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摆脱人口困境,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参考:2014-07-28环球网——菲律宾成第12个人口过亿国家 面临诸多挑战

来源:听云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