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上半年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8%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17:46 1

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

一个亮点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用逐渐显现。

“对于数量庞大、技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前沿科技,更是一次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中小企业也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从生产降本到决策增效,从“小快轻准”的方案降低门槛到算力调度平台破除资源的壁垒,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小企业突围的利器。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忠泽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AI对于未来产业创新正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驱动力量,成为引发未来产业创新式变革的核心引擎,也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不断地拓展大模型应用的场景,是中小企业转型工程中的破局之举,更是当前培育和形成中小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要以人工智能生态激发数据的动能,以‘人工智能+’引领传统生活方式创新性突破,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为中小企业注入‘敢转、会转、能转’的确定性力量,释放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发优势。”吴忠泽表示。

不过,马彬也表示,面对人工智能,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着“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的三重困境。

“要真正实现AI赋能中小企业,关键在于破解中小企业的实际难题,打造普惠共享的数字生态。”马彬表示。

吴忠泽认为,数据要素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随着我们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进入到一个深水区,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完善流通治理体系,激发要素乘数效应,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命题。

“国家数据局等五个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了《数据资产入表指引》,这个文件明确‘可信数据空间内流转的数据可以计入无形资产’。这样一来,可信数据空间就成为破解数据‘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痛点的一个关键路径。所以中小企业要通过‘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这样一个创新组合,用好多层次、立体化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面向各个领域、各个场景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智化改造,来促进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吴忠泽表示。

地方针对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不少地方都出台了针对性措施。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蒲亚鹏表示,上海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超60%的GDP,超70%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超80%的就业岗位,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当前,上海正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规上企业数量接近400家,产业规模超4500亿元,80余款大模型完成国家网信办的备案,稳居全球前列,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建成了市级算力、语料等公共服务平台,预计到2025年全市算力规模突破100flops,形成50个行业的开发语料库,为本市各类企业提供最优保障,空间布局也不断集聚,形成了一东一西、一软一硬的发展格局。”蒲亚鹏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他表示,下阶段,上海将继续做好中小企业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强化政策保障,依托市区中小企业机制,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聚焦企业遇到的堵点卡点精准发力,为中小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鼓励创新应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制造、金融、科学、教育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标杆型的应用场景。营造最优生态,依托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及政府引导基金构建覆盖全周期多层次的资本生态,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创新低成本、灵活的融资方式。

兰州市七里河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钱玉奎也指出,甘肃省把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实施“四强”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加快壮大经营主体和创新主体,提升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对此,兰州突出专业化,支持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领域。突出精细化,引导中小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开展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改造。突出特色化,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突出新颖化,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设计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