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餐厅老板罗伯特的声音像一把冰冷的刀子,划破了“金鸢尾”餐厅周年庆典的和谐气氛,他指着桌上那道色泽红亮、香气四溢的东坡肉,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厌恶。
林涛,你端上来的这是什么东西?”
餐厅老板罗伯特的声音像一把冰冷的刀子,划破了“金鸢尾”餐厅周年庆典的和谐气氛,他指着桌上那道色泽红亮、香气四溢的东坡肉,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厌恶。
“罗伯特,这是我特地为周年庆准备的压轴菜,一道经过改良的中式菜肴。”林涛站在一旁,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稳。
“中式菜肴?”罗伯特夸张地笑了起来,仿佛听到了本世纪最好笑的笑话。
“我经营的是卡梅尔小镇最高档的法式餐厅,你却给我端上一盘黑不拉几的炖猪肉?我花高薪雇你来,是让你钻研惠灵顿牛排和法式焗蜗牛的,不是让你在我的厨房里搞这些油腻腻的中国垃圾的!”
话音未落,他猛地抓起盘子,狠狠地将其摔在餐桌上。
“砰”的一声巨响,精致的骨瓷盘四分五裂,滚烫的肉块和浓稠的酱汁飞溅开来,在纯白的桌布上留下了一片狼藉的污渍。
一块精心烹制的东坡肉滚落到地上,被罗伯特那双锃亮的鳄鱼皮鞋尖无情地碾碎。
厨房里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员工都低着头,不敢作声。
林涛的拳头在身侧悄然握紧,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屈辱感像潮水般涌上心头。
但他没有发作,脑海里反而异常清晰地回响起爷爷在他离家前说过的话:“锅碗瓢盆是你的兵器,灶台方寸就是你的天地,一个真正的厨师,无论用什么,身在何处,都能做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味道。”
罗伯特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嘴角挂着一丝残忍的微笑:“下个星期,就是卡梅尔小镇一年一度的美食节,镇长和《美食家》杂志的首席评委安东尼·博尔顿先生都会亲临现场,我命令你,必须拿出一道能够获奖的、真正的、顶级的西餐来,如果做不到,”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你就给我卷铺盖滚蛋,滚回你的唐人街去洗一辈子盘子!”
说完,罗伯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领带,昂着头转身离开了厨房。
只留下林涛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片狼藉之中,目光深沉。
01
林涛,三十二岁,五年前带着一身精湛的中餐厨艺,从中国来到加州这个以葡萄酒闻名的旅游小镇——卡梅尔小镇。
他凭借出色的手艺,成功应聘进入镇上最负盛名的法式餐厅“金鸢尾”,担任主厨。
这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常住人口不过一万,但每年涌入的游客数量却是这个数字的几十倍。
高端餐饮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而“金鸢尾”餐厅凭借其“正宗法餐”的定位,始终占据着鄙视链的顶端。
但是比起西餐,林涛更想做的是中餐,他坚信以中餐的味道,绝对能在这个小镇大受欢迎,进而推广中国美食。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尝试在这里做中餐了,然而每次都以老板鄙夷的目光告终。
罗伯特的咆哮声彷佛还在厨房里回荡,林涛缓缓蹲下身,沉默地开始收拾地上的碎瓷片和食物残渣。
“林,你还好吗?”副厨,一个名叫卡洛斯的墨西哥小伙子,小心翼翼地走过来,想帮忙。
“我没事。”林涛的声音平静得有些可怕,他抬起头,直视着卡洛斯的眼睛,“五年了,卡洛斯,我为这家餐厅带来了什么,你们都看在眼里。”
卡洛斯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五年前,林涛刚来的时候,“金鸢尾”的生意其实已经显露疲态,菜品一成不变,顾客流失严重。
是林涛,用他东方人特有的细腻和巧思,在不改变法餐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对酱汁的调配、食材的处理、火候的掌控进行了诸多精妙的改良,餐厅的口碑和营业额这才重新回到了巅峰。
“现在,就因为我坚持要做一道自己国家的菜,他就要把我赶走?”林涛的声音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冰冷。
“老板他,他就是那样的人。”卡洛斯无奈地说,“他觉得法餐是世界上最高贵的菜系,其他的,尤其是中餐,在他眼里上不了台面。”
“上不了台面?”林涛冷笑一声,将最后一块碎瓷片扔进垃圾桶,“去年餐厅的利润翻了一倍,这个数字难道也上不了台面?”
“他总说那是他的经营策略和餐厅的品牌效应。”卡洛斯小声说,“你知道的,他从不承认是你的功劳。”
林涛感觉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这五年来,他将自己对烹饪的全部热情和智慧都倾注在了这里。
他研究法餐的历史,学习复杂的西式烹饪技巧,甚至为了迎合罗伯特那套所谓的“正宗”,牺牲了无数中餐里博大精深的烹饪理念。
他以为自己的付出和才华能换来最起码的尊重,但现实却给了他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你知道安德烈农场的顶级和牛为什么那么贵吗?”林涛站起身,目光扫过厨房里那些昂贵的进口食材,“因为罗伯特追求的是所谓的‘血统’和‘出身’!一块牛排的成本就要八十美元,他却不允许我用更具性价比的本地食材做出同样甚至更好的味道!”
“我不管你怎么想!”刚才已经离开的罗伯特不知何时又折返回来,他猛地一拍料理台,发出巨大的声响,“总之一个星期,美食节上,要么你用一道惊艳的西餐堵住所有人的嘴,要么我就找一个真正的法国厨师来取代你!镇上多的是人排队想到‘金鸢尾’工作!”
说完,罗伯特再次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林涛站在原地,双手在厨师服的衣兜里紧紧握成了拳头。
当晚回到家,林涛把自己摔在沙发里,一言不发。
妻子王梅从花店下班回来,看到丈夫那阴沉得能拧出水的脸色,就知道餐厅里肯定出事了。
“又怎么了?那个罗伯特又找你麻烦了?”王梅放下包,坐到他身边,温柔地握住他的手。
林涛将厨房里那屈辱的一幕,连同罗伯特最后的通牒,一字不落地复述给了王梅听。
王梅听完,气得浑身发抖,美丽的眼睛里燃起了怒火。
“他太过分了!简直就是个混蛋!当初餐厅快开不下去的时候,是谁熬了多少个通宵研发新菜品救活了它!现在他功成名就了,就开始卸磨杀驴了!”
“小梅,我们该怎么办?”林涛第一次在妻子面前,流露出如此深切的疲惫和迷茫,“如果我真的被解雇了,我们在这个小镇,还能做什么呢?”
王梅反手更紧地握住丈夫的手,眼神坚定:“怕什么!天无绝人之路,他不开除你,我们自己辞职不干了!凭你的手艺,到哪里不能有口饭吃?大不了我们换个城市,一切从头再来。”
但林涛清楚,在美国,尤其是在他这个年纪,带着妻子和还在上小学的女儿,想要从头再来是多么艰难。
没有一份稳定的高薪工作,他们精心构筑的生活,包括女儿的私立学校费用和每个月的房贷,都会瞬间崩塌。
那一夜,林涛彻夜未眠。
凌晨四点,他悄然起身,走到书房,看着窗外沉睡的小镇,漆黑的夜色中,他的眼神逐渐从迷茫变得锐利。
一个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慢慢成形。
02
第二天早上,林涛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餐厅,而是开车去了镇子的另一头,那里有一家华人开的杂货铺,也是全镇唯一能买到正宗中式调味料的地方。
店铺老板姓陈,是个五十多岁的广东人,大家都叫他老陈。
看到林涛走进来,正在看报纸的老陈抬了抬老花镜。
“阿涛,今天这么早?要点什么?上好的花椒和八角刚到货。”
“陈叔,我不是来买香料的。”林涛开门见山地说,“我想向您打听个人。”
老陈愣了一下,放下了报纸:“打听人?打听谁?”
“您还记得吗,大概五六年前,在‘金鸢尾’餐厅工作过的另一个中国厨师,姓王。”林涛的语气十分认真。
老陈的表情瞬间变得有些复杂,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你说的是老王吧,唉,一个很有才华的川菜师傅,可惜了。”
“可惜了?他后来去哪了?”林涛追问道。
“被那个罗伯特赶走的。”老陈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老王那个人,性子直,脾气火爆,他总想在西餐厅里搞点中西结合的创新,结果罗伯特根本不接受,说他弄的那些是‘不伦不类的杂碎’,两人大吵一架,老王就被解雇了,后来听说他心灰意冷,回国了。”
林涛的心沉了下去,他没想到,自己的遭遇,竟然是历史的重演。
“陈叔,那您知道,老王在这里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林涛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
老陈想了想,摇了摇头:“他走得匆忙,应该都带走了吧。不过,”他话锋一转,“我倒是记得,他以前总在我这里念叨,说他自己秘制了一种豆瓣辣酱,是他的独门绝技,比任何市面上卖的都要香,他说那是川菜的灵魂,可惜罗伯特那个蠢货不懂欣赏。”
秘制豆瓣辣酱。
这几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涛心中所有的迷雾。
他向老陈道了谢,转身离开了杂货铺,他没有回家,也没有去餐厅,而是驱车来到了镇中心的图书馆。
他在图书馆里待了一整天,查阅了所有关于“卡梅尔小镇美食节”的资料。
从历届的获奖菜品分析,到评委的背景和口味偏好,尤其是那个以挑剔和崇尚法餐纯正血统而闻名的首席评委——安东尼·博尔顿的资料,他都看得格外仔细。
安东尼·博尔顿,一个能准确分辨出法国不同产区黄油细微差别的“老古董”,一个毕生致力于捍卫法餐“纯洁性”的美食评论家。
他的评论文章,措辞优雅却又刻薄无比,曾让无数星级餐厅的主厨颜面扫地。
看着安东尼·博尔顿那张不苟言笑的照片,林涛的嘴角,却勾起了一抹谁也看不懂的弧度。
回到家时,王梅看到丈夫眼中的光,那是一种混杂着风险和自信的复杂光芒。
“你想好怎么做了?”王梅有些担忧地问。
“想好了。”林涛握住妻子的手,眼神无比坚定,“他不是要看真正的西餐吗?我就做一道让他,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的‘西餐’给他看。”
王梅看着丈夫的眼睛,虽然心中充满了不安,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一个会轻易认输的人,一旦他决定了方向,就一定会走到底。
接下来的两天,林涛在餐厅的行为变得很奇怪,他不再像往常一样钻研菜品,而是主动承担了所有最繁琐的杂活。
清理仓库、盘点库存、擦洗厨具,他做得一丝不苟,仿佛一个刚入行的新手。
厨房里的其他厨师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窃窃私语。
“看,那个中国人,肯定是服软了。”一个法国厨师皮埃尔对同伴说。
“肯定的,他知道自己根本做不出老板想要的西餐,现在是想用苦力活来博取同情,免得被开除。”另一个厨师嘲笑道。
林涛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他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餐厅那间又大又乱的地下储藏室里。
03
“金鸢尾”的地下储藏室,阴暗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和香料混合的怪味。
这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材和杂物,很多东西因为长期不用,已经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罗伯特把盘点库存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交给了林涛,美其名曰“信任”,实则是想让他远离厨房,免得在美食节前“乱来”。
林涛对此心知肚明,也毫不在意,这正中他的下怀。
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将储藏室的货架清理得井井有条。
就在他清理最角落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货架时,他的手触碰到了一个冰凉坚硬的物体。
他拨开层层叠叠的蜘蛛网和灰尘,发现那是一个半人高的棕色陶罐,用油布和麻绳封着口,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林涛的心跳猛地加速,他小心翼翼地将陶罐搬了出来,解开麻绳,掀开油布。
一股浓郁、醇厚、辛辣中带着酱香的复杂香气,瞬间扑鼻而来,占据了他的全部嗅觉。
就是这个味道!
陶罐里,是满满一罐暗红色的酱料,油润光亮,质地粘稠。
林涛用手指蘸了一点放进嘴里,那股熟悉的、层次丰富的味道在舌尖上炸开,这正是老陈所说的,老王秘制的豆瓣辣酱!
他将手伸进陶罐里摸索,果然在酱料底下,摸到了一个用油纸包着的小硬块。
他拿出来,打开层层包裹的油纸,里面是一张已经泛黄的信纸。
信纸上的字迹潦草而有力,是用中文写的:
“此地不容中餐,洋人只识牛排,吾毕生所学,竟成笑柄,憾甚!此酱乃吾心血,留待有缘人,望后来者,莫忘根本,珍重。”
没有署名,但林涛知道,这一定是老王留下的。
他紧紧攥着这张字条,仿佛能感受到那位素未谋面的前辈,在写下这些字时,心中那无尽的悲愤与不甘。
“老王师傅,你放心。”林涛对着陶罐,用中文轻声说道,“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也不会让我们的中餐,再蒙受这样的羞辱。”
他将字条小心地折好,贴身收起。然后,他把那罐珍贵的豆瓣酱藏到了一个更隐蔽的角落。
就在他准备离开储藏室时,他听到了楼梯上传来了脚步声,他立刻闪身躲到一个巨大的货架后面。
是罗伯特和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
“琼斯先生,这批货绝对是顶级品质,冷链直送,保证新鲜。”一个油滑的声音说道。
“新鲜?”罗伯特冷哼一声,“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些都是你们工厂生产的预制牛排,解冻之后二次加工的,不过,”他话锋一转,“口感模仿得还不错,只要烹饪手法得当,那些挑剔的食客也吃不出来,最重要的是,价格只有安德烈农场的三分之一。”
“那是,那是,我们公司的技术绝对一流。”
林涛从货架的缝隙中看过去,只见那个男人递给罗伯特一个厚厚的信封,罗伯特不动声色地收下了。
“记住,美食节那天,我要双倍的量,出了任何问题,我可不负责。”罗伯特警告道。
“您放心,绝对万无一失。”
两人很快就离开了。
林涛从货架后走出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却冷得像冰。
他走到刚才两人交易的地方,看到地上掉落了一张送货单。
他捡起来,上面清晰地印着供应商的名字:“美味速享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产品名:“顶级风味合成牛排”。
他拿出手机,对着这张送货单,以及仓库里堆放着的那些印着同样公司标志的纸箱,从各个角度,清晰地拍下了照片和视频。
做完这一切,他才像个没事人一样,走出了储藏室,他知道,反击的时刻,快要到了。
美食节前三天,罗伯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他看到林涛每天都只是在后厨最偏僻的角落里,默默地处理一些最基础的食材,比如土豆和洋葱,便彻底放下了心。
他认定这个中国厨师已经被彻底驯服,再也翻不起任何风浪。
皮埃尔等西餐厨师们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嘲讽,他们当着林涛的面,大声讨论着自己为美食节准备的“高级菜肴”,言语间充满了对林涛的鄙夷。
林涛依旧沉默,他只是在无人注意的时候,悄悄从储藏室里带出了一些“废料”——那些因为放得太久而变得干硬的法棍面包,以及一些最便宜的猪里脊肉。
美食节当天,整个卡梅尔小镇都沸腾了。
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
各大餐厅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搭建起华丽的展台,希望能赢得评委和游客的青睐。
“金鸢尾”的展台无疑是全场最耀眼的,罗伯特穿着一身昂贵的定制西装,亲自坐镇,向来宾们介绍着他引以为傲的“顶级安格斯现煎牛排”。
后厨里,林涛被安排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他的面前,只有一个小小的油炸锅,和一些最简单的食材。
他有条不紊地将干硬的法棍面包碾成粗细不一的面包糠,又在里面混入了一些从储藏室香料罐里刮下来的粉末。
然后,他将猪里脊切成大小均匀的条状,用一种复杂的中式手法进行腌制。
最后,他将腌好的里脊肉裹上特制面包糠,放入滚烫的油锅中。
“滋啦”一声,肉条在油锅里迅速定型,翻滚,颜色由白变黄,再由黄变成诱人的金棕色。
一股奇异的、难以言喻的香气,悄悄地在后厨的一角弥漫开来。
与此同时,他用一个小锅,将那秘制的豆瓣辣酱,混上番茄酱、白醋和糖,用文火慢慢熬制,调出了一碗色泽晶亮、酸甜中带着微辣的神秘酱汁。
当罗伯特气急败坏地冲进后厨,质问为什么评委席的餐前小食还没送上去时,一个新来的、紧张得满头大汗的服务员,慌乱中端起林涛刚刚炸好、还没来得及淋酱汁的一盘“黄金猪柳”,就往外冲。
“站住!那不是给评委的!”皮埃尔大喊,但已经来不及了。
那个年轻的服务员,已经像一阵风似的,将那盘菜送到了主评委席上。
席位的正中央,坐着的正是那位以刻板和挑剔著称的美食评论家,安东尼·博尔顿。
04
安东尼·博尔顿先生今天的心情并不算太好,他品尝了不下十种所谓的“创意菜”,但大多都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花架子,让他感到乏味。
他用银叉拨弄着面前这盘刚刚端上来的、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炸物,眉毛不悦地皱了起来。
“这是什么?看起来就像是路边快餐店的炸鸡柳。”他对身边的助手低声抱怨。
罗伯特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心脏几乎跳到了嗓子眼。
他认出了那盘东西,正是他让林涛做的员工餐!
他想冲过去解释,但评委席周围有安保人员,他根本无法靠近。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脸上血色尽失。
安东尼·博尔顿终究是专业的,尽管心中不屑,他还是按照流程,叉起一根金黄色的“肉柳”,放进了嘴里。
在他咀嚼的第一秒,他的表情凝固了。
他那双阅尽天下美食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这是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口感,外壳,酥脆得恰到好处,咬下去能听到清脆的“咔嚓”声,但又不像普通炸物那样干硬,反而带着一种韧性。
而里面的肉,鲜嫩多汁,充满了弹性,肉质的纤维和丰富的酱汁在口中完美地融合。
更让他震惊的,是那股复杂的风味,那绝不是简单的盐和胡椒能调出来的味道。
有一种淡淡的香料气息,既熟悉又陌生,酸甜巧妙地中和了油炸的腻感,将肉本身的鲜美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闭上眼睛,仔细地回味着。
那不是法餐,不是意大利菜,更不是任何他所熟知的西餐体系里的味道,但它又是如此的和谐,如此的令人着迷。
“我的上帝。”他喃喃自语,然后迫不及待地叉起了第二根。
评委席上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博尔顿先生的异样,他们看到这位向来以优雅和克制闻名的美食权威,竟然一根接一根地吃着那盘“炸鸡柳”,甚至在吃完最后一根后,意犹未尽地用指尖捻起盘子里剩下的酥脆碎屑,送入口中。
全场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只空空如也的盘子上。
罗伯特僵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安东尼·博尔顿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然后抬起头,用他那洪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向全场问道:“请问,这道菜是哪位厨师的作品?”
没人回答。
他又问了一遍,声音更大了:“这道外酥里嫩、风味独特、堪称完美的‘法式香料脆皮鸡’,究竟是出自哪位天才之手?我要见他!”
来源:顶级松鼠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