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际贸易中,有一种调查,让不少企业听到名字就倍感压力——337调查。它不止是一个数字,而是一把锋利的“贸易武器”,可能直接影响一家企业的出口命运。那么,337调查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目的又在哪里?
在国际贸易中,有一种调查,让不少企业听到名字就倍感压力——337调查。
它不止是一个数字,而是一把锋利的“贸易武器”,可能直接影响一家企业的出口命运。
那么,337调查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目的又在哪里?
“337调查”全称为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调查(Section 337 Investigation),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负责执行。
它的核心,是针对进口产品涉嫌侵犯美国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的调查程序。
一旦认定成立,ITC有权发布排除令(禁止该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和禁止令(禁止在美销售、分销等)。
简单来说,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被判定侵犯了美国的专利、商标或版权,即使这些产品是在美国以外生产的,也可能被禁止进入美国。
“337调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
当时,美国经济低迷,本土企业面临海外廉价商品的冲击。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关税法》,其中第337节专门针对“不公平进口行为”,旨在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免受不正当竞争影响。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全球贸易迅速发展,美国知识产权产业地位提升,337调查也逐渐演变成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与技术优势的重要工具。
337调查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337调查表面上是法律程序,本质上却是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一把“利器”。
它提醒我们,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时,不仅要关注价格和质量,还要重视知识产权与合规风险。
来源:星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