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长相端正,大大方方,穿着古铜色地庄严的衣服,纹丝不动地站在池中央。当你走近,它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你,你可以在它的身边坐下,也可以坐在它北面的折桥椅子上,它不在意你的举动,只要你喜欢。
沁芳亭永远是乐陵的优雅
(散文)
文/孙林英(山东乐陵)
我熟悉沁芳亭吗?每月至少来二十五天观看它的迷人魅力。
它长相端正,大大方方,穿着古铜色地庄严的衣服,纹丝不动地站在池中央。当你走近,它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你,你可以在它的身边坐下,也可以坐在它北面的折桥椅子上,它不在意你的举动,只要你喜欢。
我每天早上都来,在遥远处看它,一男士每天都坐在亭北面的折桥椅子上发呆,我远远地看着这位男士。桥上不时的有走动的人,做着自己爱好地动作。桥通向东面的马路,路下有一个几米粗的排水管,上面的几个垂钓者坐着马杂,爽朗地笑声时不时的传到我的耳畔。亭子中央有一位男士,每天提着一个包,打开包再打开包拿出葫芦丝吹起来,他若无其事地与树上的小鸟比赛,他一曲终了,但鸟儿不休息,他再吹一曲,再吹一曲,最后把时间交给鸟儿去享受。
沁芳亭下的鱼有多少茬不清楚,水面泛起地浪花大小不一,当一排鱼立着游走时,岸边会停留很多观望地人,他们看着它们的演出,猜着它们的重量,排着它们的辈分。小鱼苗是最可爱地,光着它们的小屁股乱游,链子游到鲤鱼群里去,鲫鱼游到链子里面去,五颜六色跳上跳下。他们虽然不是一个家族的人,但相互之间很和睦,关系处地不错。
沁芳亭周围的鸟儿有无数种,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只认识黑色白色大的小的。鸟儿们一会儿高空飞翔,一会儿低空飞翔。高空时登上蓝天,低空时飘在水面上。它们逗的水中的鱼跑来跑去,然后再给小鱼们唱个歌,算是赔礼道歉了吧。
我每天都在岸边的上运动,抻拉一下睡了一宿的僵硬的身体,让关节灵活自如地动起来,让体内的血液动起来热起来活起来,让身体向更健康处发展。
乐陵又拾旧时光
(散文)
文/孙林英(山东乐陵)
回想旧时光 ,已是三十多年前的景象了。那时是一个棉长,当时生意很红火,卖棉花的车能排出一里多长的队伍,在遥远处就能看到这里的车辆与人马。
当时我们这里是种植棉花大区,挨家挨户的种,每户都有几亩地,每到秋天,人们家的院子里、房顶上全是雪白的大棉花,一派大好景象。卖棉花是大人的事,也是体力活,一般是男人们干,所以每家的男劳动力显得格外重要,这或许就是每家都想生男孩的原因吧。把棉花装到车上,套上牛或者马就出发了,回来或许就是晚上的事情了。卖完棉花拿着钱,再在集市上吃顿肉包子,脸上嘴上油光锃亮地回到家里,把钱放到钱匣子里,再给牲口喂上料,一家人就带着笑容休息了。
善化桥棉厂故址里,有一个数米高的大烟囱,上面有一列大字为“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横着一排大字为“一九七二年八月”。烟囱结实,字号完整,魏武的耸立在那里。五十多年的沧桑,承载了时代多少地记忆啊。
老棉长代表供销时代,物资资源都是供应制度,米粮面布都要票,自行车、手表、电视要票。茶壶茶碗、暖壶零星家用物品要控制销售,谁家买了收音机,全村人都来欣赏与庆贺,收音机里播放“三国演义”“穆桂英挂帅”等的小说声,好几个户都能听得到。小孩子门更可爱,放学后一起串门听收音机,晚上时就一起串门子看电视,每家每户在定夜前都不会关门,来来去去随人们的便。
来到乐陵拾光,我又看到了以前的物件。电视、自行车、炕柜、箱、梳头匣子、大瓶、小碗、茶壶、暖壶、长柜、桌子、凳子、小椅子、小推车(车上还有装满东西的麻袋),还有奶奶的织布机等等,那时的农具与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还原了供销社、小卖部,婚姻登记处、结婚处的旧时光。还有表演那时用自行车结婚的场景。新娘带着墨镜坐在新郎的大红花自行车上,后面跟着来接亲的人,还有送嫁的人,他们手里提着娘家给姑娘的结婚嫁妆,一行人边走边吹唢呐,伴娘伴郎也跟着来两句,乐的人们前仰后合的,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与回味。
乐陵拾光的墙上,画着以前的学校、邮局、报社、影院。书信、画报、胶卷、儿童自制小玩具也都上了墙,就连我们小时说的当地地方话也有寻可见。以前商店的牌匾还是那个摸样,拨号电话的铃声好像真的响了起来,手里的电话感觉就是墙上的糖葫芦,飞起来的毽子好像是我踢上去的,老冰棍的甜味让我回味无穷。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忆着展览时的快乐,拾光门口的绿皮火车,又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时代的火车上。
来源:文海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