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35+岁,或职场有危机感的朋友,最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要为自己以后做决策。
最近总被问,超级个体值得做吗,到底一年能赚多少钱。
尤其是35+岁,或职场有危机感的朋友,最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要为自己以后做决策。
如果你在职场又痛又爽,每天都能学到东西、见到新世面,薪水也还满意,那就好好上班。
但如果你是这种情况:
35岁+,晋升无望, 眼看自己要被年轻人和AI拍在沙滩。
公司变相降薪,收入逐年下滑, 性价比低到地板。
内心焦虑,天天内耗,每天都干同样的事,不再有任何提升。
这种不如早点出来,这就是早晚的事。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规划“超级个体”之路。
因为我自己完整经历过。
从大厂出来创业,在决策做什么的时候,也算过能赚多少钱。
但我的逻辑,可能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我不是按订单数和客单价这样的逻辑来算的,而是追求长期价值,追求复利。
短期赚的少没关系,关键是每做一件事都是有价值的,不是重复造轮子。
在职场,受够了「亲手把楼盖起来,又亲手拆掉」的事。
我当时就想,哪怕写一篇只有1000次阅读的公众号、拍一条只有1000次播放的视频,哪怕每个月只接1个客户,都没问题。
短期数据差和收入低,没关系,有长期价值就行。
我相信,这样持续做一年,就能积累认可我的潜在客户,可以转化成交。这也是我过去十几年的逻辑,就是这样过来的。
所以,我选择做超级个体的模式,以及高客单+非标品业务。
我在狮途会分享这个模式的时候,有一个会员问,他的目标是年入200-300万,超级个体能否够得到这个目标?
其实真的不难。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很快把营收从几百万到千万级,增速挺快。
关键是你的产品是什么,用了什么组织形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把超级个体的收入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技能变现 (从0-0.1起步期,100W以内)
技能变现模式:
本质: 从“服务一个老板”到“服务多个客户”。
核心:找到“离钱近”的、有商业价值的技能。
技能变现的关键点:如何把自己的技能和市场需求结合。
怎么让技能商业化成功概率更高?
---离钱近。
前面我们一直在强调这个逻辑,越前端的技能离钱越近,变现的概率越大。
比如怎么做IP、怎么做流量、怎么做销售、怎么做营销、怎么做获客,这些能直接变成钱。
这些技能市场需求也巨大,尤其是销售,我对这个技能感触很深。
在去互联网大厂之前,我也做了几年销售,当时主要卖IT硬件,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我就意识到:越前端、离钱越近的技能越能变现。
你可以盘一盘自己有什么技能,排列一个顺序,越前端的排在越靠前。
那什么叫技能?
你能帮某个人群在某个场景里解决某个问题,并且能收到钱。
比如,你说你会打算盘,这算一个技能吧,抱歉,市场不需要。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财务总监,有20年财务、税务的操盘经验,我相信有很多公司都会请你做咨询。
技能可以在市场里变成钱,才有商业价值。
还有一种容易变现的是新技能+传统行业,比如过去的互联网+行业、新媒体+行业,现在的AI+行业。
说一个具体案例:
有个狮途会会员,是一家旅游公司合伙人,最近跑出了用AI+RPA重构了业务流。
从公域发布内容,到私域成交,再到线下交付链路的设计。
不仅提高了人效,还增加了收入。
靠技能变现,还有一个关键点:选大众赛道还是小众赛道。
有个误区:想要赚得多,当然要选大众赛道了。
可你想过没,你拿什么和头部拼。
渠道、产品、内容、营销、资金、人才、技术...这里面哪个你比头部更强,更有优势呢?
肯定没戏,所以我们要切细分行业。
足够细分=蓝海赛道
赛道足够细分,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完全不要担心,太细分就没钱可赚,让超级个体从0到1完全没问题。
比如留学市场,是个大赛道。
但可以做细分,专门做英国留学、美国本科留学、新加坡留学、香港留学、艺术留学等。
有人聚焦美本留学业务,客单价基本上20-30多万,贵的到100万,一年做5单就够了。
再比如,职场赛道。
可以做专门为新兴企业输送高端人才猎头、专门帮金融海龟找投行工作、专门帮人拍三条置顶视频等等...
反而越是小众赛道技能,需求精准、越好变现。
我有个朋友,从投行出来,去了大厂战略投资部。
后来出来做超级个体,专门帮留学生找金融行业的工作,从简历到面试辅导一站式服务,每年也能做两三百万。
虽说都是在存量竞争,但只要足够细分,现在还是有机会。你会发现有很多品类,是没有太多人在做的,产品有稀缺性。
如果单靠技能变现,收入更多是30-100万这个区间。
有了自己的产品,才能突破技能变现的框架,上升到更高层级的赚钱系统。
而想要上升到1000w+的利润框架里,必须要团队化作战+做好品牌IP。
第二阶段::靠产品变现(从1-10发展期,100-1000w)
单靠技能有上限,收入要跃迁,必须把你的经验和解决方案“提炼”成可复制、可销售的产品,
产品落地的关键两点:
1)打造MVP:瞄准细分人群痛点,快速做出60-70分的产品,立刻投入市场验证,别追求完美。
2)让“人民币”投票:用户真金白银的付费,才是唯一可信的反馈。
第三阶段:建团队,会分钱(从10-100扩张期,1000w+)
超级个体≠单打独斗,想突破千万,必须善用团队杠杆。
比如,以IP为核心的新模式,
创始人主导流量: 通过短视频/直播构建影响力和信任,持续吸引精准客资;
销售团队承接转化: 以专业方案、高效响应和深度互动促成交易;
而以IP为中心的新模式,只需小规模专业团队承接流量。
涉及这个阶段的朋友比较少,就不展开了。
我发现,现在身边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实际,不会有那种明显超出自己能力的预期了。
以前很多人想财富自由,现在普遍认为:有个事干,就挺好。
职场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尤其是35岁+的朋友,找个相对自由,又能发挥自己优势,还能赚到钱的事,就挺好的。
来源:Wen雯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