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兴隆街,越“夜”越有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7:14 1

摘要:7月30日,晚上6:30左右,下班的高峰刚刚过去,沉寂一天的商河县兴隆街夜市已开始“苏醒”,一个个摊位纷纷亮起霓虹灯,而与灯光几乎同时升腾的,还有那霸道而诱人的香气。

7月30日,晚上6:30左右,下班的高峰刚刚过去,沉寂一天的商河县兴隆街夜市已开始“苏醒”,一个个摊位纷纷亮起霓虹灯,而与灯光几乎同时升腾的,还有那霸道而诱人的香气。

正在夜市摊位上忙碌的杨俊荣(右一)。

夜市南头路西,刚刚出摊的“红蜻蜓特色麻辣串”摊位前早已围满了人,摊主杨俊荣和三名帮工也开始了一天的“战斗模式”:点炉子、搬桌子、摆调料……随后顾客开始下单,你三串、他五串,你要水煮的、他点油炸的,下单提示音和收款到账提示音此起彼伏。

1978年出生的杨俊荣,和兴隆街夜市颇有缘分。13年前,也就是2012年,兴隆街还没有正式的夜市,为挣钱养家,她开始尝试在兴隆街摆摊卖炸串。“兴隆街是我们县城的一条主街,街道宽敞,附近有实验小学、人民公园、市场等,人流量多,所以我就想在这里摆个摊试一试。” 杨俊荣说,“当时街上还有几个摊位,基本都是卖特色小吃的。”

随着摊位越来越多,夜晚的兴隆街热闹起来,聚集效应开始显现,炸串、烧饼、羊汤、煎饼等小吃品种越来越丰富,夜市已然形成。

热闹的兴隆街夜市一角。

夜市经营,最怕脏乱差。为规范兴隆街夜市经营,商河县相关单位及部门,特别是城市管理局,针对夜市特点,探索出“自治联盟+城管引导”的模式,引导该夜市规范有序发展。对摆摊的摊主,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摊位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保证食品安全,经营中不使用高音喇叭,避免扰民;撤摊后摊主对各自经营区域进行清理,自觉保持环境干净整洁。为保证管理成效,夜市名牌上公布了相关投诉电话,执法人员还会不定期巡查,并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城管介入管理后,没人敢来找事惹事了,我们经营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夜市不仅有效吸引了客流,还实现了购买力与人气的双赢。”杨俊荣感慨地说。初步统计,兴隆街夜市当前已汇聚了30多种本地特色小吃和诸多来自各地的风味美食,室外美食摊位与室内200多家商铺“联动”,兴隆街夜市可以说越“夜”越有味,“逛兴隆、吃宵夜”已成为当地人的新生活习惯。

夜市名牌上有二维码,摊主和消费者可方便查询相关注意事项及联系电话。

十三年来,杨俊荣跟夜市一块成长。最初,她是一个人出摊,每天经营额也就一百多块钱。目前,她雇了三个帮手,夏天有时凌晨才能收摊,至于每天经营额是多少,她不好意思透露,只说现在收入比过去多了,因为收入有了保障,孩子还上了当地私立学校。虽然很累,但她很知足。而兴隆街夜市,则成了当地知名夜市。

兴隆街夜市是商河县统筹发展相关便民市场的缩影,全县像这样的便民市场还有不少。早市以“晨曦摊区”为代表;夜市有兴隆街夜市、未来广场;全天经营的则有春辉博学街市场、盛景城市场、富东市场等。这些便民摊区在时间、功能与地理位置上相互补充,全方位满足了周边群众的生活需求。

来源:农村大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