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奔涌 榜样如炬——学习身边榜样丨市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党支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7:01 1

摘要:在渭南这片沃土上,有一支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色使命的队伍——市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党支部。他们用数据解码污染密码,用创新引领绿色变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秦东大地谱写了一曲党建引领环保的奋进之歌。

“党建红”绘就“生态绿”

在渭南这片沃土上,有一支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色使命的队伍——市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党支部。他们用数据解码污染密码,用创新引领绿色变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秦东大地谱写了一曲党建引领环保的奋进之歌。

学思践悟,点燃红色引擎

在市环科中心,“学思想”绝非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行动自觉。

“学习不仅是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还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追求和不断提升的思想境界,更是温暖、凝聚、激励、引领我们的力量。”市环科中心党支部书记马雷云说。

该中心党支部旗帜鲜明地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支部会议的“第一议题”、集体学习的“第一主题”、干部培训的“第一主课”。线上,“学习强国”平台成为指尖上的“移动课堂”,渭南“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则架起即时沟通的桥梁;线下,环境科研大讲堂汇聚专业智慧,读书分享会激荡思想火花……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真正入脑入心。

一组数字见证着市环科中心学习的厚度与热度:累计开展40余次集体学习,举办17期干货满满的环境科研大讲堂,组织10余期启迪思考的读书分享会,精心打造60余块浸润人心的党建文化宣传牌。扎实的学习成效也获得了广泛认可,该中心荣膺“渭南市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先进单位”称号,其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更作为优秀范例在“渭南先锋”微信公众号上推广,成为全市学习的标杆。

急携手联动,绘就共建图景

“学习不是关起门来读文件,而是走出去、联起来,把‘学思想’的收获转化为服务生态保护的真本领。”市环科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余娇对于党建共建深有感触。

理论学习的土壤,最终要结出实践的硕果。市环科中心党支部坚持将党建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探索构建起“理论联学、阵地联享、活动联办、队伍联建、工作联动、品牌联树”的“六联”共建机制,以“党建+”模式激活了融合发展的“一池春水”。

党员干部们更是步履不停,他们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座谈交流,更携手共建了研究生培养基地;他们踏上牛背梁的葱茏山径,在绿水青山间重温嘱托,现场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他们攀登秦岭,面对壮阔山河,胸怀“国之大者”,争当守护这片净土的生态卫士;他们走进乡村,在留守儿童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目光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绿色种子”,传递知识也传递温暖。

共建的“朋友圈”还在持续扩大——市环科中心与临渭区人民检察院开展业务互促座谈,探讨法治护航生态的新路径;与西安煤航遥感信息有限公司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科技力量精准赋能环境监管;与中国电信渭南分公司的党建分享会,碰撞出智慧环保的新火花……一次次思想的交流碰撞,一场场务实的合作联动,如同齿轮紧密咬合,实现了“双向奔赴、共同提升”的聚合效应,生动诠释了“1+1>2”的共建魅力。

党科研攻坚,守护绿水青山

党建如何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环科中心党支部的答案是:让党旗飘扬在科研一线。8个党员示范岗的30多名党员深入企业车间、山川田野,践承诺、当先锋、作表率。

32岁的党员李舒琦正是其中的代表。2023年,面对中联重科环保升级的技术瓶颈,她作为第一负责人驻点攻坚,精准研判、定制方案,助力企业突破难题。2024年,该企业环保绩效评级成功从C级升至A级。

“在帮扶组指导下,我们公司生产线非甲烷总烃排放量较地标降低97%,颗粒物排放量较地标降低91%,达成绩效升级后不限产不停产,实现了环保与生产双赢!”企业环保负责人赵尧轩赞不绝口。

“我们对每一家企业都扎扎实实帮扶到位,确保环保和经济协同并进。”李舒琦的话铿锵有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市环科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编制完成《渭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10个规划报告,组织实施了渭南市主城区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臭氧成因分析研究和地下水现状调查评估及重点区划定等50余个项目,受理70余个建设项目环评技术评估,审核19家重点行业591个排污许可证,策划包装中省环保资金项目161个,帮扶会诊危化企业72家。

凭借突出表现,市环科中心先后获评陕西省“三线一单”工作先进集体、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及渭南市文明单位等荣誉。如今,这支生态铁军正以初心为笔,以使命为墨,在秦东大地上继续奋力书写绿水青山间的红色答卷。

来源:渭南生态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