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微光成炬丨法治护航演出市场——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八五”普法工作案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6:35 1

摘要: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深化普法。随着“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我市普法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立足职能打造部门普法品牌

编者按:

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深化普法。随着“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我市普法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立足职能打造部门普法品牌,凝聚合力推动普法工作在制度、理念和实践等方面不断创新,为推进法治舟山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为总结提炼各单位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实践经验和典型做法,全面展示“八五”普法工作成效,现开设“法治微光成炬丨舟山市‘谁执法谁普法’优秀工作案例展播”专栏,对先进案例进行展播。

工作综述

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营业性演出市场整治的部署要求,秉持严格监管与优质服务并重的理念,扎实开展营业性演出普法工作,深入推进演出市场法治化建设。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强化执法服务,面向演出举办单位、经营场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全方位普及演出市场法律法规,规范演出市场秩序,助力演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工作举措

一、提前介入,开展事前精准普法。

在各类大型营业性演出筹备阶段,市文广旅体局主动上门服务,对涉及演出的举办单位、票务公司、场地提供方等开展服务指导,详细讲解《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中涉及演出审批、内容管理、票务销售等关键规定,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与义务,确保演出活动从策划起始便纳入法治轨道。如在“星辰大海 乐动青山”2025 Can Festival后摇滚音乐节筹备期,针对海边场地特殊性,执法人员专门对演出安全应急预案、消防设施配备、人员疏散等方面进行重点普法指导,要求举办方严格依法依规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二、约谈指导,强化重点对象法治意识。

针对新城区域重点商圈及演出团体,开展集中行政约谈活动。在约谈会上,传达省、市关于加强营业性演出监管的指示精神,通报近期演出市场乱象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强化法规学习,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同时,执法人员结合实际案例,深入解读不同类型演出的审批流程与要点,帮助商圈和演出团体厘清法律边界,避免因法律认知不足导致违法违规行为。通过约谈,演出企业纷纷表示对营业性演出法律法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将在后续经营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三、现场监管,落实边执法边普法。

演出期间,执法人员全程进驻演出现场,开展实地执法监管与同步普法。一方面,严格审查演出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违反公序良俗、有害社会风气等禁止性情形;另一方面,现场监督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对临时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指出并责令整改,同步向演出举办方普及安全法规知识,强调安全主体责任。如在“红磡30周年”&“东海音乐营”东海跨年音乐会期间,执法人员对舞台搭建、安保方案落实情况等进行实地查看,现场监督演出全过程,确保演出安全有序进行。

四、总结完善,推进事后长效普法机制。

每次演出活动结束后,执法人员及时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普法资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全市发布,提醒从业者引以为戒。同时,建立演出市场法规宣传常态化机制,利用市文广旅体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推送营业性演出法规解读文章、合规经营指南等内容,持续提升演出行业从业者法律素养。

工作成效

一、演出市场秩序明显改善。通过系列普法举措,演出举办单位及相关从业者的守法意识显著提高,演出市场未经审批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幅减少。演出活动从审批到执行各环节更加规范,演出内容更加健康向上,市场秩序得到有力维护,观众对营业性演出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演出行业从业者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增强,依法经营成为行业共识。在日常经营和演出活动中,从业者能够主动对照法规自查自纠,积极履行法定义务,法治观念在演出市场各主体间落地生根。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增值化”服务理念得到有效实践,演出举办单位在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演出市场活力得到充分激发。舟山市演出市场呈现出健康有序、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舟山司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