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3黄,医生不用忙”,8月7日立秋,别忘做给家人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6:50 1

摘要:因为暑湿未退,燥气初起,五脏六腑像是在“左右为难”,稍有不慎,便会让人胃口差、疲惫多,甚至旧病复发。此时若能把握住“以食调气”的关键点,用好“3黄”食材,往往能让身体安然过秋。

立秋不是“秋天到了”,而是身体开始“换季”的信号。气温没凉快,湿热却在悄悄透支身体。此时若饮食不对路,麻烦总是悄悄找上门。

立秋前后,是一年中消化系统最容易“出岔子”的时候。

因为暑湿未退,燥气初起,五脏六腑像是在“左右为难”,稍有不慎,便会让人胃口差、疲惫多,甚至旧病复发。此时若能把握住“以食调气”的关键点,用好“3黄”食材,往往能让身体安然过秋。

这里的“3黄”,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从颜色、性味、功效全方位筛选出的黄金搭配。每一种,都是立秋节气里的“食疗扛把子”。

先说黄豆。

很多人以为它只是豆浆的原料,殊不知,它是整个豆类家族里的“营养担当”。黄豆中富含大豆异黄酮,这种成分堪称植物界的“天然雌激素”,尤其适合中老年女性调节内分泌,缓解更年期不适。

但这还不是它的全部价值。立秋之际,湿气仍重,而黄豆偏平性,有助健脾利湿,既不燥热,又能生津。尤其对那种总感觉“身上黏黏的、困倦没精神”的人,黄豆炖排骨、小米黄豆粥,既清补又顺气。

要注意的是,黄豆不宜生吃,泡发后煮熟才是正解。而且比起单独熬煮,和其他食材搭配更能激发它的“本事”。比如搭配薏仁、莲子,有助祛湿安神;搭配山药、胡萝卜,则能增强脾胃动力。

关键在于,别只看它是“豆”,得看到它是“补”,补得刚刚好,不上火也不油腻。

接下来是黄花菜。

这是一种常被忽略的“厨房配角”,但从中医角度看,它却是润燥通便的高手。

立秋之后,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不畅,其实是体内燥邪渐起。黄花菜性甘凉,入大肠经,正好对症。

更可贵的是,它富含卵磷脂,对大脑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常吃有助于提升记忆力与情绪稳定。尤其在气候变化导致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的时节,黄花菜炖瘦肉、炒鸡蛋,简单又实用。

黄花菜有个“性子急”的缺点。鲜品中含有秋水仙碱,必须充分焯水或烘干后食用,否则容易引发中毒。干品黄花菜是最佳选择,泡发得当,才是“温柔好菜”。很多家庭吃黄花菜时忽略了这个细节,吃完肚子不舒服,其实是没处理好。

第三样,是黄鳝。

这不是人人都敢吃的食材,却是立秋养生的一柄“双刃剑”。

黄鳝性温,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末体虚、气短乏力的人群。它富含优质蛋白、铁、钙等微量元素,是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的“动物黄金”。对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人来说,一碗黄鳝豆腐汤,胜过补药。

但黄鳝的“进补力”强,也意味着它并非人人适合。若是体内有上火症状,如喉咙痛、口腔溃疡,那就要悠着点。还有一点很关键:黄鳝必须处理干净,尤其是泥鳅类的内脏,容易藏有寄生虫,必须彻底加热、煮熟。

建议选择正规的水产市场,不买野生、来源不明的鳝鱼,安全放首位。

立秋时节,食物选择不是“看心情”,而是“看身体”。

如果这时候还在吃冷饮、生菜,或是大鱼大肉、重油重盐,那就是在和身体“唱反调”。因为此时的肠胃功能正经历一次“能量下滑”,食欲下降、消化力减弱、湿气未清,是普遍现象,不是“矫情”,而是生理反应。

很多人觉得立秋之后“该贴秋膘”,于是涮羊肉、烤串、炖大骨汤轮番上阵。结果是饭后不消化、肚子胀、睡眠差,甚至便秘、上火接踵而来。这种时候,贴的不是“膘”,是“火”。与其盲目进补,不如顺势而为,用“3黄”轻补慢调,才符合节气养生的节奏。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是: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开始拉大,早晚凉、午间热,身体的调节能力被不断挑战。尤其是年纪稍长的人,容易出现“晨起咳嗽”“夜间腹胀”“晚饭后乏力”等表现

这些看似小问题,实则是身体“换季过程”的信号灯。如果此时饮食上能以温和、易消化、清润为主,很多小症状往往不治自愈。

除了吃对东西,吃的方式也很关键。

立秋后,应避免“狼吞虎咽”“饭后久坐”,饭后散步、细嚼慢咽、晚餐不过饱,才是对身体最大的尊重。尤其是晚餐,若能用一碗黄豆炖汤、黄花菜小炒、黄鳝炖豆腐,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不增加负担,才算真正吃对了。

值得强调的是,立秋并非一夜变凉,而是“热中藏寒”。此时若因天气转凉便急着加衣、盖厚被,容易导致汗出不畅、湿邪内伏。养生更应从“内里”调起,而不是“外表”做戏。从饮食开始慢慢转入“暖润养肺”,才是顺势而养的关键。

而这三样“黄”,正好对应了初秋人体最易失衡的三个方向:黄豆健脾利湿,调理消化系统;黄花菜润肠清心,稳定情绪与排毒系统;黄鳝补虚扶正,提高抵抗力和恢复力。三者一冷一热、一补一清,搭配合理,堪称立秋之选。

真正的养生,不是多吃什么,而是吃对什么。尤其在节气交替的节点,身体比任何时候都敏感。此时若能把握住饮食的节奏,不仅能避免“秋老虎”的袭击,还能为深秋和冬季打下坚实的基础。简单点说,就是现在吃对了,后面不容易生病。

很多人年年都在立秋,却年年都在感冒、拉肚子、上火、没精神。不是节气不好,而是没用对方式。立秋不调,秋冬受苦;此时不养,换季难安。与其看病吃药,不如趁着立秋,用“3黄”给脾胃打个底,给免疫力上一道锁。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萍,张义.黄豆及其制品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04):451-456.

[2]李建军,赵娜.黄花菜的化学成分及其食用安全性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15(09):3142-3146.

[3]陈志强,刘彬.黄鳝营养价值与食疗作用探析[J].现代食品科技,2022,38(10):297-301.

来源:大许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