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一入立秋,胃口大开,吃啥都香?可没几天,肚子胀了、胃不舒服了、嗓子痛了、口腔溃疡也找上门了?你以为是“秋燥”?很可能是“吃错了”。
刚过完三伏天,好不容易盼到立秋,很多人就像是被放出笼子的鸟,烧烤啤酒、火锅麻辣、小龙虾、冰淇淋轮番上桌。嘴巴是爽了,可身体却开始“闹情绪”了。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一入立秋,胃口大开,吃啥都香?可没几天,肚子胀了、胃不舒服了、嗓子痛了、口腔溃疡也找上门了?你以为是“秋燥”?很可能是“吃错了”。
为什么立秋之后反而更容易出问题?不是说秋天进补正当时吗?那为啥民间会有“立秋不忌嘴,郎中跑断腿”的说法?难道不该趁天气凉快好好大吃一顿,补补三伏天亏掉的元气?
不忌嘴,真的会让医生“腿跑断”?这句老话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有科学道理?到底哪些东西,是立秋之后不能乱吃的“禁区”?
今天咱就来好好说道说道,别等到人进了医院、药灌了胃,才发现,原来是嘴惹的祸。
立秋虽然意味着暑气渐消,但这个时节的气候变幻其实比你想的还要“狡猾”。白天热得要命,晚上又突然凉飕飕的。一热一冷,身体的调节系统根本来不及适应,稍不留神,免疫力就开始打折。
很多人觉得立秋就是“秋天”了,立秋只是节气上的转换,湿热并没有真正撤退。尤其在南方,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坐镇,气温飙高不说,湿气也照样重得让人喘不过气。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大口吃辛辣、冷饮、油腻食物,身体出问题几乎是板上钉钉。
肠胃功能本来就因为一整个夏天的冷饮、空调、晚睡而变得脆弱,这会儿你再给它加码刺激,等着它“闹情绪”吧。轻则腹胀、腹泻,重则肠炎、胃痉挛,真不是吓唬你。
那么问题来了,立秋之后,到底什么该吃,什么不能碰?尤其是那“5不吃”,究竟是哪5个“高危选手”?别说你不知道,多少人就是吃了它们,才让医生“跑断腿”。
冷饮得停了。你没看错,就是你手里那杯冰奶茶、冰西瓜、冰可乐。很多人觉得天气还是热的,喝点冰的没事。
可你不知道,立秋之后,脾胃功能开始由“泄”转“收”,也就是说,它开始“收功”,开始变得敏感、易伤。而冷饮一入肚,直接就把它冻得打哆嗦,胃肠道蠕动变慢,消化吸收跟着出问题。
再说说烧烤。立秋一到,很多人就直接奔向深夜烧烤摊,撸串配酒,觉得不吃根本对不起这凉爽夜色。
但你知道吗,烧烤食物高温焦化,产生的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对身体简直是慢性“毒药”,尤其是对肝脏和胃黏膜,伤害非常大。加上各种佐料、孜然、辣椒,一顿烧烤下肚,胃酸分泌直接飙升,胃不痛才怪。
肝火这两个字,立秋后常常被忽视。很多人以为只有夏天才容易“上火”,其实立秋之后的“秋燥”更容易引起肝火旺盛。
你吃得越重口、越辛辣,它就越燥,内热上火、口苦口臭、便秘、嗓子发干、牙龈肿痛就统统来了。不信你试试,火锅辣椒一吃,晚上睡觉都能感觉自己“热气腾腾”。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隐形杀手”——油炸食品。秋天食欲上来了,炸鸡、薯条、油条、麻花这些金黄酥脆的东西,一口下去太满足了。
但你知道吗?这些高油高热量的食物,不仅让胆固醇飙升,还会让胃肠道负担加重。更别提反复炸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简直是慢性“埋雷”。
而最后一个“高危食物”,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大补之物。就是你以为秋天该吃的:羊肉汤、牛骨汤、老母鸡炖黄芪、药膳炖乌鸡……这些补品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乱吃。
立秋虽然是“进补季”,但不是“狂补季”。很多人一顿猛补下去,结果上火、消化不良、湿气加重,本来想养生,反倒伤身。补得不对,等于吃错药。
现实中,真有不少人就是立秋后吃得太猛,结果血压飙升、血糖失控、胰岛素紊乱。特别是中老年人,原本代谢能力就下降,再加上秋季进补不当,反而容易引发慢性病波动。
你也许会问,难道立秋之后什么都不能吃了?当然不是。关键是要顺应身体的节律,吃得“对”,而不是“多”。适当吃点温和的、好消化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百合、银耳、南瓜、红枣这些,既能养胃润燥,又不会给身体增加负担。
脾胃虚弱的人,尤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性质”。不要贪凉,不要贪辣,不要贪补。立秋之后,身体开始“收敛”,你也该“收口”了。
年轻人常常嘴上说“没事我扛得住”,可你知道吗?很多急性胰腺炎、胃出血、胆囊炎的病例,都是在“吃爽了”的那一顿之后爆发的。你以为的“补”,其实是给身体添乱。
而中老年人更要警惕立秋后的“饮食陷阱”。很多人觉得自己老了,得多吃点“有营养”的。结果三高没控制住,动脉硬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也跟着冒头。医生不是“跑断腿”,而是看着你一次次因为吃错而进来,心里替你急。
立秋之后,饮食起居其实要“收心”。起得早一点,睡得早一点,吃得清淡一点,情绪也要平稳一些。不要给自己的身体制造额外的“战场”。
很多人问我,医生是不是特别会吃?我说,其实不是我们会吃,而是我们见得太多。见过太多人因为一顿饭进了急诊,也见过太多人因为一口没管住,引来了肠道菌群紊乱、血脂异常、胃炎复发。所以我们不是吃得精,而是吃得“稳”。
有些人总觉得健康离自己很远,觉得那些“忌口”的建议都是老年人才听的。可别忘了,身体从不说谎,它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你做错了。立秋不是任性的开始,而是自律的起点。
一句老话流传百年,不是没有道理。“立秋不忌嘴,郎中跑断腿”,说得不是医生多忙,而是提醒你,该收收嘴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手册》
[3]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健康》
来源:狄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