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孔肯雅热患者会痛一辈子”、“关节会被毁掉”……近日,这类耸人听闻的说法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公众恐慌。随着广东佛山等地报告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关于疾病后遗症的疑问也甚嚣尘上。
科学数据揭开疼痛真相,网络谣言不攻自破。
“基孔肯雅热患者会痛一辈子”、“关节会被毁掉”……近日,这类耸人听闻的说法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公众恐慌。随着广东佛山等地报告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关于疾病后遗症的疑问也甚嚣尘上。
针对这些担忧,多位权威专家结合最新研究和临床数据给出了明确回应:基孔肯雅热引发的关节疼痛虽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痛一辈子”的说法纯属谣言。
基孔肯雅热这个名称源自非洲坦桑尼亚的土语,意为“弯曲身体”,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这种由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突发高热和剧烈关节疼痛。
那么关节痛到底会持续多久?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团队通过《中国日报》公开的跟踪研究数据给出了明确答案:约30%-4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关节炎,症状持续数月到数年不等,但真正超过5年的病例不足10%。
广东省疾控中心2025年7月发布的流调报告提供了更具体的数字:在127例确诊患者中,6个月后仍有关节不适的仅占28.3%,且疼痛程度多从“难以行走”减轻为“偶发隐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详细解释道:大多数人6-12个月内疼痛越来越轻,最后变成‘想起来才隐隐痛’的状态。少数人症状能拖到2-3年,但也多是间歇性发作。
为什么基孔肯雅热会导致如此剧烈的关节疼痛?《科技日报》发布的专家访谈揭示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当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直接攻击关节滑膜细胞,同时引发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炎症因子“风暴”。
慢性关节疼痛的发生有两种机制:一是病毒RNA在关节组织中的低水平持续存在,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二是炎症导致的关节结构损伤,如滑膜增生和软骨退化。
王新宇比喻道:残留的病毒碎片像钉子一样卡在关节滑膜里,免疫细胞火力全开,一边‘清理现场’一边也误伤自己的关节,于是痛感循环不止。
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医学影像检查可见,关节本身很少出现像类风湿那样的骨头侵蚀现象,绝大多数变化是可逆的,不会导致关节毁坏。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专家们特别提醒患者避免陷入三大误区:
“吃点保健品慢慢熬”但不用正规镇痛,易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长期激素单打独斗”,疼痛一停药就反弹,还添副作用。
“盲目购买秘方贴膏”,少数产品含激素或止痛药,治标不治本。
在用药选择上,专家一致强调:在排除登革热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非类固醇抗炎药(如布洛芬),这类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更安全的退热止痛选择。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物理治疗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王新宇建议:在急性炎症消退后逐步活动,开始循序渐进地做关节伸展、小负重训练。
在所有感染者中,老年人面临的风险尤为严峻。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周斌指出: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衰退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感染该病毒后不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急性症状,还容易诱发或恶化原有的基础疾病,如心肌炎、心衰加重、血糖控制困难等。
数据显示,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迁延性疼痛,且康复过程更为漫长。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专家给出六点具体建议:立即就医、充分休息、谨慎补液、遵医嘱用药、加强血压心率监测、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基孔肯雅热对老年人的威胁不仅仅是几天的高烧,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留下长期病痛的阴影。” 老年医学科专家谢志泉强调,“预防蚊虫叮咬是保护老年人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面对基孔肯雅热威胁,预防远胜于治疗。专家们将防控要点总结为 “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九字真经。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媒科主任刘红霞特别指出:选择驱蚊产品要认准有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企业产品标准号“三证” 的产品,成分上优先选择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产品。
“上海健康播报”推出的防蚊灭蚊 “五字真经”简单易行:翻(倒置容器)、填(填平坑洼)、清(清理垃圾)、疏(疏通沟渠)、灭(投放灭蚊剂)。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提醒:伊蚊叮咬高峰时段是早晨7-9点和傍晚5-7点,此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并在裸露皮肤上喷涂正规驱蚊产品。
对于近期引发关注的“全村统一时间点蚊香”做法,刘起勇表示肯定:大家统一行动效果确实更好,能形成 ‘内外夹击’的灭蚊效果。
佛山某社区傍晚时分,工作人员正在挨家挨户分发灭蚊片。居民们按照通知,在统一时间点燃蚊香,配合室外专业队伍的超低容量喷雾作业,形成立体防蚊网。一位刚康复的患者坦言:“关节痛确实折磨人,但三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现在只是偶尔感觉僵硬。专家说得对,这绝不是终身判决。”
随着2025年减毒活疫苗(CHIKV-Δ5nsP3)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对成人保护率达86%,预计2026年纳入应急接种,人类对抗这种蚊媒疾病将增添新武器。
来源:象棋张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