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月朔方雁心苦,八月江南阴复晴”。仲夏的榆林,黄土高原沟壑峁梁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从大运河畔到黄河之边,一场跨越千里的协作接力已持续八年。2023年7月,第四批由19名扬州干部组成的扬榆协作工作组肩负使命,奔赴塞上榆林。他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
“七月朔方雁心苦,八月江南阴复晴”。仲夏的榆林,黄土高原沟壑峁梁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从大运河畔到黄河之边,一场跨越千里的协作接力已持续八年。2023年7月,第四批由19名扬州干部组成的扬榆协作工作组肩负使命,奔赴塞上榆林。他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的殷切嘱托,以大地为纸、实干为墨、创新为笔,在黄土高原上奋力书写东西部协作的时代新篇章。两年来,工作组立足“江苏所能”,聚焦“榆林所需”,在产业互补、乡村振兴、民生改善、文化交融、人才共育等领域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协作新路。
01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协作根基
工作组深刻认识到,坚强的组织领导和过硬的干部队伍是东西部协作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政治引领,使命在肩。工作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将助力榆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身心投入对口协作工作。
机制创新,融合赋能。工作组创新构建“党建+”协作模式,将组织生活深度嵌入项目攻坚全过程。创立“三会一课+项目攻坚”机制,制定完善14项工作制度,建立“月调研、季会商、年评比”闭环管理流程。党日活动开在苹果园里、大鹅基地旁,理论学习与项目推进同频共振,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协作动能。
严管厚爱,激发活力。工作组首创“红黄蓝”三色预警督办机制,对各项协作指标实行动态监测,对滞后项目重点督办。构建“贡献度+创新度”双维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工作实绩。以省、市年度下达任务为“基准”,以上年度任务实际完成量为“参考”,以本年度全省先进地区高标杆为“挑战”,动态设定“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精准评估,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连续两年在全省苏陕协作考核中名列前茅。2024年唯一一次省工作队全体人员的观摩现场会在榆林召开。同时,工作组严守政治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树立了江苏干部的良好形象。
02
聚焦产业升级,激活内生动力
工作组将产业协作作为重中之重,当桥梁、做纽带,积极协调沟通,精准对接两地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专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破解榆林产业发展瓶颈,增强“造血”功能。
立足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条。工作组深入调研,精准识别各县区特色资源与发展痛点,靶向发力。2023年扬榆协作推动落地项目37个、实际到位投资34.9亿元,占陕西全省24.1%,2024年推动落地项目33个、实际到位投资45.9亿元,占陕西全省30.8%,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子洲县,江都区对口帮扶子洲县联络组推动黄芪研究院建设,成功申报“药食同源”试点,开发牙膏、眼罩等高附加值产品,使“子洲黄芪”品牌价值跃升三倍。
面对佳县红枣滞销的难题,广陵区对口帮扶佳县联络组引入扬州酒企,联合研发红枣精酿啤酒,在白云山庙会一炮而红;同时援助建设枣芽茶厂、枣木香厂,推动峪口村集体经济从零跃居全县前列。
在定边县,宝应县对口帮扶定边县联络组促成当地扶贫公司与江南大学深度合作,攻克技术难关,打造酵素饮品品牌“荞定一生”,荣获农高会“后稷奖”,畅销百万瓶;并与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100%荞麦挂面,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经开区对口帮扶清涧县联络组推动打造“小美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加强供应链和销售终端建设,推动陕北优质黑毛土猪肉直供西安大型商超、扬州农贸市场,让农户共享品牌溢价。
创新“飞地经济”,破解工业短板。针对吴堡等县工业基础薄弱难题,仪征市对口帮扶吴堡县联络组积极牵线搭桥,依托苏陕协作平台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高效协调苏州德施普职业防护装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驻,实现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深化消费帮扶,拓展市场空间。工作组以扬州市创建全国消费帮扶重点城市为契机,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消费帮扶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帮助销售榆林农特产品14.5亿元,年均增速25%。累计在扬州开设20家榆林农特产品直营店,建成近2万平方米前置仓,运营“塬上春山”电商平台,开通冷链专线,物流时效提升40%。
创新“扬州订单+榆林种养”“东部企业+西部工厂”模式。在高邮市对口帮扶米脂县联络组助力下,米脂县建成小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园,引入扬州龙头食品企业,培育加工企业9家,开发深加工产品12类,形成“基地+加工+品牌+电商”协同模式,带动年产值7.5亿元。米脂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吸引19家企业入驻,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近6000万元。同时,还推动“高邮土特产馆”在米脂开店,组织米脂县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赴扬州参加“榆林好产品下扬州”活动,实现两地农特产品“双向奔赴”,两年累计双向销售额突破1.03亿元。
探索大鹅养殖,打造富民产业。扬榆协作工作组立足榆林丰富的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在景区横山、邗江绥德联络组先行探索的基础上,围绕建立大鹅产业“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全链条体系,引入扬州龙头食品企业,组织实施“农户+”的榆林大鹅养殖行动,2024年养殖大鹅2.7万只,2025年计划养殖15万只以上。同时工作组对接榆林市畜牧局,建立工作专班,推动政企互访。特别是创新建立“榆林养殖+扬州包销”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每只大鹅可为榆林农户带来近30元净利润。
03
紧扣群众所盼,增进民生福祉
工作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协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医疗帮扶守护健康。累计选派345名扬州医疗专家赴榆林支医,建立“师带徒”长效机制。通过手把手带教、疑难病例会诊、新技术推广,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扬州来的医生技术好、态度好,让我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患者及家属的赞誉是对医疗协作成效的最好肯定。
教育协作启迪未来。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实施“同步课堂”、“网络研学”,共享扬州优质教育资源。联动扬州中学、梅岭中学京华校区与榆林中学、榆林市实验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开展教育教学、英才培养等多方面交流。高邮市36名教师赴米脂支教,米脂本地教师赴扬州跟岗学习。
劳务协作促进就业。建立“订单培训+定向输送”精准就业机制。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250场,带动1.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通过技能培训,众多农村青年成长为技术骨干,实现了“稳定就业、照顾家庭”的双赢。“工作组的培训让我们这些农村妇女也能掌握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的话,道出了劳务协作的实效。
基建协作改善生活。高效利用苏陕协作资金7559万元,精准实施22个民生项目。在横山区投入3220万元实施12个产业帮扶项目,硬化道路12公里,新建灌溉设施3处,惠及5000余人。“工作组帮我们修好了路,建了灌溉渠,生产生活方便多了。”横山县村民的感言印证了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变化。
慈善救助温暖人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广陵区对口帮扶佳县联络组组织广陵区爱心企业成立“广佳协作困境青少年励志成长基金”,累计资助现金55万元,助力困境学子圆梦。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协会向清涧县红十字会捐赠80万元用于大病救助等。“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受助群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教育、医疗、就业,这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事牵动着工作组干部的心。他们聚焦惠民生,用实实在在的改变,让幸福触手可及,让榆林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04
促进文化交融,厚植精神沃土
工作组注重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促进认同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两地文化互鉴、情感互通。
非遗传承共赢。工作组全程对接并服务保障央视大型纪录片《文脉春秋·榆林》摄制播出,协调挖掘800GB影像资料、200卷方志,让腰鼓剪纸等15项非遗亮相全国。在定边县,工作组帮扶建设1490平方米剪纸社区艺术工厂,改良传统工艺,使定边剪纸远销欧洲,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文化空间共建。邗江区对口帮扶绥德联络组在工作组和扬州市图书馆支持下,推动绥德县建成全国首个融合扬州运河文化元素的窑洞式城市书房,年接待读者3万人次,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和当地群众精神生活的“加油站”。市民赞不绝口:“这里离家近,书又多,还能读到扬州的运河文化书籍,感觉特别亲切。”
文旅互促引流。工作组联合华东地区旅行社开通“烟花三月下榆林”旅游专列,成功策划举办“榆林千人游扬州”活动。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对口帮扶横山区联络组牵头策划的稻蟹捕捞节(陕北“第一蒸”、稻田音乐节、捕捞体验、长桌宴),10天吸引游客1.8万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及经营收入近200万元,创新打造农文旅融合品牌。
05
创新协作机制,推动双向赋能
工作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协作模式,推动扬榆协作迈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高质量招引产业项目。创新绘制四链融合“招商图谱”,对接组织赴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城市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推介活动18次,聘请扬州籍企业家为“招商大使”,联合举办招商推介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保姆式”服务,并联合榆林市发改委制定出台16项政策支持江苏企业来榆投资兴业。同时持续深化结对县区“一县一园”产业园区共建机制,扬榆共建园区作为陕西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主编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丛书(第二辑)》。
高起点打造前哨阵地。两年来,扬榆协作工作组以当好两地协作的接线员、援陕人才的服务员、重点事项的督办员为己任,以当好域外招商的特派员、投资考察的接待员、项目建设的指战员为重责,努力深化两市之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共赢。2024年在推动一批产业项目落地榆林的基础上,江都子洲、宝应定边、邗江绥德、仪征吴堡联络组反向招引4个项目落户扬州,总投资62亿元,其中3个项目一期已建成投用。
高效率推动能源互补。工作组敏锐把握两地资源与技术互补优势,协调促成2023年20万吨、2024年40万吨长协煤供应扬州,为扬州能源企业节约成本数千万元。还突破传统帮扶思维,着力构建“扬州研发+榆林转化”“东部市场+西部基地”“榆林资源+扬州技术”的深度融合格局,将扬州的技术、资金、理念引入榆林,积极推动榆林特色农产品24小时直达长三角,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06
奉献赤子之心,彰显为民情怀
绥德联络组组长杨荣带着“出发为什么、去了干什么、离开留什么”三个问题开展帮扶,足迹遍布全县16个乡镇,深入村组农户、企业项目一线。一年多时间,成功引导9家江苏企业落地绥德,《从大运河到无定河—苏陕协作绥德行》一书记录了他在外工作的点点滴滴。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工作组成员用忠诚、担当和奉献,诠释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崇高品格。面对陕北干燥的气候和远离家乡、饮食不习惯等困难,工作组成员毫无怨言。他们常说:“看到群众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一人在榆林,全家当幕后。干部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另一半的肩上。“小孩子高考前一天,我才回到扬州,高二、高三我都不在家。”工作组组长马俊不无歉疚地说。
工作组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信任。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奋战在一起,结下了深厚情谊。“工作组的同志们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扬州同志来了之后,路好了,产业多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榆林干部群众发自肺腑的赞誉,是对工作组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在《陕西省苏陕协作与经济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对口帮扶陕西省工作队关于通报表扬2023年度苏陕协作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的通知》上,时任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胜利批示:“这项工作抓得好”;榆林市委副书记李雄斌批示:“向获得表扬的我市工作队同志表示祝贺。我市从事苏陕协作的同志要向江苏同志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好理念,提升水平,提升工作。”
真情实意协作,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帮助,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窦成松来了以后,不遗余力地跑市场、做工作,为了找资源、招项目磨破了嘴皮子,对我们吴堡的帮助太大了,我们恳请组织上把他留下来再干两年。”榆林的领导不远千里自发到江苏做工作,这是对扬州干部的高度认可。
第四批扬榆协作工作组的实践,是新时代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缩影。工作组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创新的工作机制、务实的合作项目、深厚的为民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扬州榆林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协作之桥、友谊之桥、共富之桥。他们不仅将扬州的资金、技术、理念播撒在黄土高原,激活了县域经济的“造血”功能,更将榆林的资源、特色、精神反哺扬州,实现了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他们探索的“党建引领+精准匹配+双向赋能+民生为本”协作模式,为深化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新的一批干部人才已经奔赴榆林,接好接力棒,与榆林干部群众携手,续写建设黄土高原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群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