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妈:摊牌了!年糕学习“开窍”,是因为这几件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6:00 1

摘要:不少姐妹催更年糕暑假动向,我睁大眼一看,发现咱们的姐妹 Talk,竟然还停留在期末成绩、妈妈牌作业和自驱力那一集(文末可以看上一集,忙得晕头转向的我啊)。

Hi 姐妹们,我是糕妈。

唰的一下,暑假竟然都过去一半了!?

不少姐妹催更年糕暑假动向,我睁大眼一看,发现咱们的姐妹 Talk,竟然还停留在期末成绩、妈妈牌作业和自驱力那一集(文末可以看上一集,忙得晕头转向的我啊)。

从北欧回来后,年糕马不停蹄去了 AI 硬件的独立营(小家伙对于独立营既不特别向往、也不特别反对,老母亲坚持丢他出去自己待几天,主题是他自己选的),回来后紧接着又回了农村老家,上田下地。

没错,从放假到现在,小伙子一直是疯玩状态,期末成绩没人再提过,暑假练习还没打开,妈妈牌作业也是真真没布置。

倒是年糕自己,得知自己语文得 B,作文跑题,再加上他最爱的科学因为审题错误丢了 2 分,在期末的时候主动表示“妈妈,我确实要多看些书”。(特指纯文学,科普类他看的很多)

所以在去北欧之前我给了他几本纯文字书备选,他挑了《小狗钱钱》,断断续续、磨磨蹭蹭花了半个月也算看完。

文学书不太看得进的他,已经在缓慢的、一点一点进步中。总的来说,老母亲是提供陪伴和建议,主打一个平常心(实在是你急了也没用)。

上次留言区就有不少姐妹问“年糕怎么就突然开窍了?”“我家娃咋就没有自驱力呢”?

不如就借今天的机会,掰开揉碎,给大家也给我自己,做个阶段性小总结。

说实话,自驱力这个事儿可能还真有点玄学。

一直追更的姐妹都知道,就在 1 年多前,年糕还是个天天“不想上学!作业是谁发明的?为啥要写作业?”轮番轰炸我的反骨男孩。

看见语文作文那更是一个头两个大,纯文字书是摆满书架到落灰三尺,无人问津。

说句实在话,小学低年级(据我的猜测),的确很难有真正的自驱:

一方面当然是生理基础决定的,另一方面从“撒手没”到“坐得冷板凳”,成长需要时间。

尤其小男孩,发育比女孩稍慢,所以我们那个年代还流传着“男孩后劲大”的传言。

这可能也是家长一开始手足无措,总想手动推着孩子做点什么的原因,因为并不知道“自驱”要等到何年何月。

这对生活已经有一些掌控的成年人来说,的确是很反常识的。

不过幸运的是,随着孩子们心智逐渐成熟,那个“开窍”也许就会不期而遇:

所以姐妹们,沉住气(比起一无所有,是不是总算还有一点盼头?)。

当然在等待之余,抛开玄学的解释,我想跟大家分享点更落地的东西。

那就是,首先,放下“做点什么”的执念。

其实我现在回过头看,年糕之所以愿意“学”,并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让他“幡然省悟”,相反恰恰是我在很多地方都做少了一点,才没有磨灭他内在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而“妈妈牌作业”,可能就是我少做的其中一点。

在我看来,出于对孩子的帮助,针对弱项有一些额外的任务当然无可厚非,尤其有些学校没有布置暑假作业,考虑到孩子承受力,稍微做一些题锻炼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但如果他本身已经有很多作业了,刚做完老师的作业,又来一套妈妈的卷子;或者本来就考得一般,有点难过,暑假转头就被塞满补习班,这感觉就像你刚做完今天的工作,老板没有一点肯定,立马就堆了更多的任务来……

慢慢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件负向的事情,没有任何(当下的)快乐和成就感。

他都还没有体会过学习到知识的成就感,就已经厌恶学习了;他的自驱力都还没生长出来,就已经枯萎。

比起一次考试成绩的掉落,在我看来,失去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才是更可怕的。

年糕也曾因为语文字词不过关、写不出作文在房间里关了一个多小时 ,结果只写了 3 行开头(熟悉的感觉又来了)!

当即我就快爆发了,“你到底在干嘛?”已在嘴边,然后接着忍,缓和了语气和他说:“如果你卡住了,就及时向我求助,而不是一味拖延。”

也忍住想要推他一把的死手,拒绝了给他报班和补习。

当妈的,这些都是「修炼时刻」。

所以抛开其他,在我们家,首要考虑的还是保障孩子们的童年。

从长远来说,错过的童年不会成为滋养他前景的养料,反而可能成为回忆中无法弥补的缺失,又何必急于这一朝一夕呢?

当然,“少做一点”并不代表着家长就要摆烂,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从来不接受这个设定。

在成绩之外,我和糕爸尽可能在为他们提供一片好的土壤,对他们产生正向的影响力。

首先是榜样的力量,孩子不会听你说什么,他看你做什么。

我们很少跟他谈学习,但是我和糕爸一直保持吸收新的知识,包括不定期的书单分享,已经是我日常的 routine。

年糕曾问过一个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问题,他说:妈妈,那些晚上不写作业的大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说:首先他们要先带孩子。孩子睡了之后,他或许会刷手机,如果自律的人也许会锻炼或者看书。

然后他看着我说:那妈妈,你们就是自律的人。

我没有在自己玩手机的时候,要求他放下游戏看书。

也尽量在跟他的对话中言之有物,让他能听得进去。当他真正遇到困难时,不是站在困难那一边指责他,而是提供帮助,告诉他可以如何改进。

所以现在,虽然他已经是一个准青春期的小伙子了,但是爸爸妈妈讲话,他还是很愿意听(大部分时候)。

除了正向的影响,我们也接住了他们每一次的好奇心。

说起来真的不可思议,我最近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中都有点爱上科学了。

以前的我学物理化学,只是背公式而已,不讨厌但绝对谈不上喜欢,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但现在我好像理解了其中的乐趣。

那天我们乘坐一架螺旋桨飞机,起飞的时候,一家人兴致勃勃聊了它的运转原理,顺带就聊起了航空燃料的问题,为什么用航空煤油而不是汽油?它有哪些特点?这里面涉及到低温流动性、热稳定性、高能量密度、环保和经济性,等等,还是很好玩的。

在哥本哈根的码头,年糕看到了一艘军舰,他说我要拿一颗核弹把它给轰掉,糕爸立马就开始跟他讨论,你需要多大的威力?要用什么材料做?需要多大的核弹?从哪里发射?

我常说他们就是真人版的《what if》!

(《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是前 NASA 工程师兰道尔·门罗创作的一本科学问题集(年糕非常喜欢):牛排从多高处坠落可烤熟?如果哭多了会导致身体缺水吗?……作者会把这些荒诞的问题细细剖析)

而我们今天在探讨的自驱力,本质就是一个孩子的兴趣所在,热爱所长,那是孩子在出生时就带着的种子,是他们自己孕育了这个东西。

最后我想聊聊自驱力的迁移。

我知道,很多姐妹想要的自驱力=学好学校的东西,考个好成绩。

但自驱力的生长,首先需要自信不断的打底。

所以建议鼓励娃先做成一点事情。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先让他尝到“甜头”。

之前年糕暑假在户外打网球,一打就是四个小时,挥汗如雨,换做是我我都坚持不下去,但是他做到了。

包括去年他坚持骑行突破 50 公里。

我想,让孩子体会到「哇,原来我真的可以」的爽感,就是体育运动给年糕最大的奖赏了。

这股由内而外的自信,我相信会慢慢复制到他的其他方面。

那家长能做的、值得努力的方向,可能是陪孩子找到感兴趣的部分,挖掘 ta 内心的能量。

比如尝试参加一些比赛。尤其是男孩,可以去足球、篮球等团体协作的比赛。因为表现差对团队有影响,大多数男孩会在乎这个,容易激发对胜利和完成目标的渴望。

等有一天,他品尝了胜利的果实和喜悦后,他可能自然会发生变化。

但话说回来,这依然是不带功利心的举动。虽然年糕在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关注自己的成绩,在数学和科学上表现不错,但他依然是个贪玩的、心智也并不太成熟的小男孩,远不是一个大家想象中热爱学习的学霸。

同时,这也不影响他是我骄傲的儿子。

我始终坚持的是,学习终究是他自己的课题。

其实你看,培养孩子自驱力的过程,真的很像养花,那句“静待花开”有着超越其本身的智慧。

我们不会要求花主动成长,因为这是自然而然,植物天生就有向阳向上的力量,孩子也是一样;

当花停滞生长,我们也不会揠苗助长,而是去看水、看土壤、看风、看阳光,这个环境是否适宜,这个节气是否符合它生长的规律,每朵花有每朵花的节奏,孩子也是一样;

我们更不会去质问一朵玫瑰:你为什么不长成向日葵的样子?因为在播种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玫瑰有玫瑰的美。

而养孩子最美秒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你并不知道你播下去的是什么种子,但你仍然相信,他值得等待,他终会花开。

来源:年糕妈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