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涟源市安平镇突出就业产业帮扶、优化社区配套设施、强化安置小区治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5-08-05 15:42 娄底新闻网盛祥桂 吴勇明 吴媚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涟源市安平镇突出就业产业帮扶、优化社区配套设施、强化安置小区治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谋在深处,筑牢“稳得住”的基石
组建后续扶持工作专班,配齐管理人员,形成多层次齐抓共管的后续管理体系。逐户走访摸排,建立起覆盖全部搬迁家庭的就业信息台账,动态掌握每户劳动力数量、技能特长、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就业需求清单和岗位供给清单,通过线上线下举办招聘会、点对点送工服务,为搬迁群众拓宽就业渠道。今年以来,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场,提供岗位200余个。针对摸排出的技能短板,镇党委与人社部门联动,开设了家政服务、焊工、主播等实用技能培训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40人次,有效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干在实处,拓宽“能致富”的路径
在保障基本就业基础上,安平镇党委政府更着眼于长远发展,多措并举培育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帮扶车间”进小区,就业在家门。成功引进了“李子湾农业”“升旺布艺”“安瑞家居”等帮扶企业,使12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楼下上班、楼上安家”,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特色产业“造血”,致富添动能。盘活安置点周边24.4亩土地,鼓励引导群众参与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公益岗位“托底”,保障无遗漏。设置保洁、安保、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实施精准托底安置,切实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目前,安置点适龄劳动力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落在细处,提升“新生活”的品质
安平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安置点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高标准配齐了党员活动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红白喜事场所等公共服务,附近配套幼儿园、中小学校、卫生院、超市、菜市场和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搬迁群众享受到便捷舒心的小区生活。建立建强安置点社区党支部,完善“支部+网格员+楼栋长”治理网络。常态化组织志愿服务、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新老居民融合,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从“忧居”到“优居”,从“务农”到“务工”“创业”增收,安平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生动实践,是镇党委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为民情怀的生动注脚。在党委政府精准而有力的扶持下,群众生活日益安定、富裕、充满希望,搬迁群众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安平镇党委政府倾情服务搬迁“后半篇文章”最温暖、最珍惜的认可。这份答卷,映照着民心,也彰显着责任与担当。(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盛祥桂 通讯员 吴勇明 吴媚)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来源:娄底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