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起,面对柴桥街道外来人口多、社情复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难度大的现状,北仑法院柴桥法庭联合街道、派出所创新建立“矛盾‘金天解’”联动机制。“金”指金盾,代表公安,“天”指天平,代表法院,“解”则代表所有基层解纷力量,以“公安、法院、基层人民调解”为核心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必须要为宁波的办事速度、司法温度点赞,更为‘金天解’点赞。”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是一段发生在2023年的对话,当事人林某在纠纷化解后紧紧握住北仑法院柴桥法庭庭长彭晓晓的手,话语里满是感激。
彼时的“金天解”机制刚运行不久,没成想经过三年的摸索,这一机制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3年起,面对柴桥街道外来人口多、社情复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难度大的现状,北仑法院柴桥法庭联合街道、派出所创新建立“矛盾‘金天解’”联动机制。“金”指金盾,代表公安,“天”指天平,代表法院,“解”则代表所有基层解纷力量,以“公安、法院、基层人民调解”为核心,通过“随警解纷+共享法庭”载体,组建“1+1+1+N”工作团队,努力实现“今天的矛盾今天解”。运行以来,累计前端化解纠纷2500余件,获最高法院、共青团中央等权威平台聚焦报道,全网播放量超五千万。
图为湖南卫视播出“金天解”相关内容
数智赋能“快”字诀:矛盾纠纷就地解
“彭庭,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你,有个案子我们实在搞不定,需要协助。”2023年一个周日晚十点,彭晓晓接到了柴桥派出所民警的求助电话。
原来,货车司机运输时不慎致多台定制空调受损,文章开头的林某作为物流公司负责人要求货车公司赔偿,双方起了冲突。经调解无果,民警启动“矛盾‘金天解’”联动机制,彭晓晓随即通过共享法庭开展线上沟通。经一番释法明理,当事人情绪逐渐平复,约定次日到“金天解”工作室现场调解。
次日一早,彭晓晓指导调解员分别询问了双方当事人,并仔细查看相关证据材料。经耐心沟通和释法明理,成功将损失赔偿要求降低,双方相互理解并确定调解方案,这起原本矛盾激烈的纠纷彻底化解在前端。
“本来以为要等几个月,还要赔一大笔钱,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司机的感激道出了“金天解”的“快”字密码。
这“快”的背后,是数智赋能的硬核支撑。柴桥法庭联合街道、派出所实现派出所及重点村社共享法庭点位全覆盖,集中培训民辅警和调解员熟练运用“线上调解+现场处置”模式,确保纠纷发生后“即时响应、即时介入”。
图为“金天解”机制化解一起纠纷,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柴桥街道位于宁波市北仑区中部,下设22个行政村、8个社区和1个渔业队,辖区人口7万余人,其中外来人口多、社情复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难。“有事找警察”成了当地群众的习惯。据统计,110报警端2022年全年接到涉感情、邻里、经济、健康等纠纷数量达600余件,如前端未集中力量有效应对,任其发展,直至诉讼,矛盾化解时间不仅被动拉长,难度也会成倍增加,严重影响区域稳定。而“金天解”机制的建立,通过“共享法庭”让法官、民警、调解员“组团上线”,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金天解’机制以文件形式明确责任分工,用‘1名员额法官/法官助理+1名人民调解员+1名派出所民警+N个职能部门解纷员’的团队配置,构建起‘发现即联动、线上先疏导、线下速化解’的响应闭环,推动纠纷源头化解。”彭晓晓介绍。
从深夜求助到次日化解,从冲突激烈到握手言和,“金天解”用速度诠释着“为民解忧”的初心。
闭环联动“准”字诀:分级化解破难题
“走出法庭您是有口皆碑的热心肠,身着法袍您是公正严谨的断案人。彭庭,这是给您的锦旗,也是我的心里话。”2025年8月1日,王某向柴桥法庭庭长彭晓晓赠送锦旗时,眼眶湿润。
谁能想到,曾因相邻纠纷长期不和、甚至扬言采取极端措施的“冤家邻居”,终于在“金天解”机制的联动下解开了长达七年的心结。
图为当事人王某向柴桥法庭庭长彭晓晓赠送锦旗
时间回到2018年,王某与张某因自建房超面积起冲突,此后的时光里,双方摩擦不断,积怨越来越深。
2025年初,双方再次爆发激烈言语冲突,甚至出现互殴的行为。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若直接进行行政处罚是无法真正化解矛盾的,反而会造成矛盾进一步升级,于是迅速启动了“矛盾‘金天解’”联动机制,由柴桥法庭法官、熟悉情况的街道调解员、村驻点“芦江大阿嫂”等组成专案调解队伍。
队伍组成后,还邀请城管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联动化解:先勘查现场、走访村民明晰争议点,再从法律角度科普相邻权规定,最后以“远亲不如近邻”为切入点开展心理疏导。
“你们真的只是为了这面新建的墙又有新的分歧吗?”法官的一句话让双方沉默。
“彭庭,你也知道的,我是替我爸妈委屈……”见到熟悉的法官,王某开始拉着彭晓晓诉苦。自2023年“金天解”机制建立以来,这是彭晓晓第二次给这两家做调解工作,上一次违建搭棚的问题已经解决,没成想今天又见面了。
经过多次打交道,彭晓晓明白,这两家其实对法理已经了解得比较充分了,要处理的还是情理上的问题。“你们要相信法院,相信各部门,相信公平正义的力量,邻里关系的和谐影响的是你们自己每天的生活质量。”
最终,经过多轮沟通和各部门的协调,张某承诺拆除这面新的违建墙体,王某也反思冲动行为,和解的那一刻,“心墙”轰然倒塌,双方主动接受了行政处罚。
8月1日的锦旗,意味着这起跨越七年的邻里纠纷终于落下了帷幕。王某对彭晓晓说:“看到您我就觉得有了依靠、有了支撑。”
这起纠纷的化解,正是“金天解”从“零散处置”到“规范闭环”的转型缩影。机制精准划定涉家庭暴力、相邻权、经济纠纷等高频领域为调处范围,并创新“被动接警+主动排查”模式:将辖区划分为6个片区,每片区配“1名片区长+6-8名村社调解员+3-4名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排查苗头性纠纷,及时疏导化解。2023年以来,排查接收纠纷3000余件,无一激化为“民转刑”案件。
民心所向“暖”字诀:司法温度润基层
“辛苦工作一年,没拿到工资怎么回家过年?”2025年1月,眼看年关将至,柴桥街道集运基地的20余名集卡司机愁眉不展。
原来,某公司因内部股东矛盾,拖欠工资及运费近400万元,司机们向走访的民警求助。
“不能让打工人安心返乡过年的事‘打水漂’!” 民警启动了“矛盾‘金天解’”联动机制,柴桥法庭、集运基地工作人员联合介入,迅速组织线下调解,柴桥法庭干警王安应向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某讲清欠薪的法律后果,又约谈股东梅某某明确“股东纠纷不能成为拖欠工资的借口”。经过多次调解,该公司承诺年前付清欠款,法庭全程督促,最终司机们拿到工资时的笑容,成了寒冬里最暖的风景。
柴桥法庭以该案为契机,多次在集运基地共享法庭“彭不红”工作室组织开展“维护劳动权益”普法讲座,用真实案例教司机们懂法用法,实现“解纷+普法”双成效。
图为彭晓晓在集运基地共享法庭“彭不红”工作室开展“维护劳动权益”普法讲座
从“事后化解”到“事前预防”,“金天解”的温度不止于解决纠纷,更在于播撒法治种子。
“咱都是在异乡的'打工人',不容易,咱都懂。”彭晓晓对货车司机说的这句话,道出了“金天解”的“为民”初心。
在柴桥街道7万余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高,他们最怕产生纠纷影响工作和生活。而“金天解”团队里,有讲法理的法官,有熟民情的调解员,有接地气的“大阿嫂”,他们用“乡音调解”“情理交融”化解纠纷,让“为民”初心通过司法温度直抵人心。
针对不同纠纷类型,“金天解”机制构建“自愿申请-分层调解-司法保障”流程:小事由调解员当场化解,大事启动多部门协同,需司法确认的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对于要求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由专人提示风险后快速立案,通过精准分级、闭环联动,让“难啃的硬骨头”不再难啃。
从货车司机深夜纠纷次日化解,到七年邻里恩怨冰释前嫌,再到农民工讨薪成功返乡,“金天解”的每一个案例都写满“为民”二字。机制运行三年来,不仅收获了群众赠送的一面面锦旗、一句句感谢,更收获了辖区百姓的口碑与信任。
如今,在宁波北仑,“今天的矛盾‘金天解’”已从口号变为共识。这背后,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创新实践,是司法力量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更是用速度、准度、温度守护万家灯火的执着坚守。未来,“矛盾‘金天解’”联动机制将继续扎根基层,拓展覆盖面,让每一起纠纷都得到及时化解,让每一颗民心都感受到法治温暖。
来源:无线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