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际政治经济的棋盘上,越南正走出一步充满争议与风险的棋。2025年,当特朗普的全球关税计划如阴云般笼罩,这个出口占GDP比重高达86%的国家,经济脆弱性暴露无遗。
在国际政治经济的棋盘上,越南正走出一步充满争议与风险的棋。2025年,当特朗普的全球关税计划如阴云般笼罩,这个出口占GDP比重高达86%的国家,经济脆弱性暴露无遗。
仅仅一个月后,越南宣布开启新世纪以来最激进的一次改革,一系列举措震惊世界,而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看到的更为复杂。
回溯历史,1957年,越南战争的硝烟正浓,美军飞机播撒的橙剂,给越南大地带来了无尽创伤。同年,苏林出生在北越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投身于敌后情报工作。
家庭的熏陶,让苏林17岁便进入中央警察学校,学习情报安全专业。彼时的越南,在实现国家统一后,却陷入了军事称霸的歧途,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从1980年至1988年,GDP增速低迷,通胀率却如脱缰野马般飙升。
在严峻现实面前,1986年越南开启革新开放,苏林也从警校毕业,投身公安部队政治保卫局,开始见证越南政坛的风云变幻。
越共内部,南北两派势力的斗争暗流涌动。革新开放后,西方思潮涌入,南方派主张激进改革、全面效仿西方,政治声量一度高涨;北方派则坚守党内思想工作阵地,力求稳健前行。
越南在经济开放政策上的激进程度令人咋舌,1987年颁布的外国投资法,给予外资企业近乎无限制的优惠,外资大量涌入,到2008年,越南吸引外资规模直逼中国。
然而,这背后隐藏着巨大隐患,外资占比过高,使越南企业在经营和技术转让中话语权旁落,难以摆脱低端代工的困境。
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苏林的仕途稳步上升。2010年,他被任命为公安部副部长,展现出强硬又不失聪明的特质。
2014年,越南国内改革呼声高涨,总理提议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以谋求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与此同时,政治改革的激进声音也在蔓延,要求实行三权分立的公开信流传。但此前的革新开放已带来严重的外资依赖和资本外逃风险,本地企业难以成长,金融系统监管宽松,不良贷款率飙升。
南北两派在应对这些问题上分歧严重,南方派主张进一步开放市场,北方派则以反腐败为突破口,整顿国内秩序。
2016年,阮富仲启动“燃烧的熔炉”反腐行动,苏林成为其得力助手。一系列跨国追捕行动和重大腐败案件的查处,不仅彰显了越南的反腐决心,也让苏林在国内声名鹊起,权力迅速膨胀。2024年,阮富仲去世,苏林成为越南最高领导人,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一场激进的改革势在必行。
特朗普长子埃里克・特朗普的河内之行,成为越南在关税威胁下无奈妥协的缩影。为了取悦特朗普,越南为其集团的豪华高尔夫球场项目大开绿灯,跳过诸多法定程序。这一事件凸显了越南在贸易谈判中的弱势地位,也反映出其经济结构的致命缺陷。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林的改革方案涵盖了多个领域。对外,修改国籍法,废除多项重罪死刑,展现与国际接轨的姿态;对内,大幅缩减政府机构,将63个省、直辖市缩减到34个,目标是降低财政支出中公务员工资和日常运营的占比。教育领域也成为改革重点,推行15年免费教育,计划大幅提高科技研发投入,重启高铁、核电等基建项目。
然而,这场改革并非没有争议。越南长期依赖外资的局面积重难返,优惠政策难以收回,只能进一步开放,这无疑是在走钢丝。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消失,让越南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改革虽旨在促进产业升级,但能否成功仍充满不确定性。从历史上看,激进改革带来的弊端往往需要更激进的措施来扭转,而在世界秩序变动的当下,越南的这次改革,更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冒险。
越南的改革能否突破困境,实现产业升级,在新的国际秩序中站稳脚跟?是成为新自由主义的成功范例,还是在激进的道路上陷入更深的危机?这一切,都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越南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其每一步抉择,都将深刻影响国家的未来走向,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观察新兴国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求变的样本。
来源:社会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