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提醒:3大极赛水果和3大极寒蔬菜,孩子少吃,伤阳气伤脾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5:25 1

摘要:老一辈常说“娃娃阳气足,长得快”,这话有点道理。阳气在中医里,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能保暖、能推动、能抵抗外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阶段,阳气就像燃烧的小火苗,既脆弱又关键。

天气一热,孩子嘴馋,冰凉的水果和爽口的蔬菜上桌了,但有些吃不得,小心越吃越虚,阳气走光,脾胃受寒。

孩子的“阳气”到底是个啥?

老一辈常说“娃娃阳气足,长得快”,这话有点道理。阳气在中医里,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能保暖、能推动、能抵抗外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阶段,阳气就像燃烧的小火苗,既脆弱又关键。

要是阳气被寒凉的食物“泼灭”了,就容易手脚冰凉、胃口差、动不动就感冒,甚至影响发育。脾胃也会跟着罢工,吃啥都不香,拉肚子、积食、肚子胀成了常态。

有些水果虽然甜,但对孩子来说太“凉”

西瓜是夏天的顶流,甜、沙、解渴,孩子一口接一口。但西瓜属寒,吃多了容易让肠胃打摆子。尤其冰西瓜,刚从冰箱拿出来,直接下肚,孩子脾胃一遇冷,马上“抗议”,轻则腹泻,重则呕吐。

火龙果颜值高、口味好,但它也是偏寒性的水果。很多家长以为火龙果“补铁”,其实果肉里的红色是植物色素,铁含量并不高。火龙果吃多了,孩子容易出现肠胃胀气、大便稀烂。

柿子到了秋天最诱人,软糯香甜,但也是寒性的。尤其空腹吃柿子,柿子里的鞣酸会和胃酸结合,容易在胃里结块,孩子的胃肠道娇嫩,出现“胃柿石”的风险比成人还高。

为什么说脾胃是孩子最怕“伤”的地方?

孩子的消化系统像是刚装好的新锅炉,还没完全运转顺畅。如果灌进去太多“冷水”,锅炉就容易熄火。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意思就是,吃进去的食物能不能转化成成长需要的营养,得看脾胃工作得好不好。

受寒的脾胃就像是罢工的厨师,做饭不香、胃口变差、营养吸收不上,还容易积食、口臭、舌苔厚。

有些蔬菜,看着“绿色健康”,实则冷到骨头里

苦瓜是公认的降火好手,很多人觉得孩子上火了就该来点苦瓜“清清火”。但苦瓜性寒,孩子的火不是“虚火”,而是成长需要的正常热能,硬给“压”下去,反而让阳气更弱。吃多了,孩子可能不想吃饭、睡觉不安稳、手脚发凉。

冬瓜名字里就带“冬”,本就偏寒。冬瓜汤、冬瓜炒虾仁,家长常拿来给孩子“清清肠胃”。但孩子肠胃一旦受寒,就像被冻住的水管,不通畅、易积食,也更容易腹泻。

茭白外形清爽,口感脆嫩,但也是寒凉之物。孩子吃多了茭白,会出现大便偏稀、肚子发胀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寒湿困脾的表现,嘴里总有酸味、舌苔发白厚腻。

孩子爱吃凉的,是因为身体在“喊热”吗?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天热时总爱吃冷饮、冰水果、凉拌菜,其实这不是身体的“需要”,而是大脑的“喜好”。孩子的自控力差,吃了凉的舒服一时,但胃肠道付出的代价很大。

冰凉的食物下肚,胃里的温度瞬间下降几度,就像热锅里倒进冷水,蒸汽噗地熄灭。长期这样,会让脾胃变得越来越懒,运化食物的能力下降,孩子体质也慢慢变差。

孩子阳气不足,会有哪些小毛病?

很多父母只注意孩子个头、成绩,其实身体的小毛病才是最早的信号。孩子老是手脚冰凉,哪怕夏天也不爱出汗;吃饭没胃口,饭点一到就犯困;一吹风就流鼻涕,动不动就感冒。这些都可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还有些孩子晚上睡觉不安稳,爱踢被子、多梦、磨牙,也可能是脾胃受寒导致的“夜不安”。

天气热,孩子到底该吃什么?

气温高,孩子出汗多,确实需要一些清热的食物,但不能靠寒凉食物来压制。可以多吃一些性质平和、带点清凉但不寒的食物,比如黄瓜、番茄、绿豆汤,但都别冰着吃。

水果方面,苹果、香蕉、葡萄、木瓜都是比较平和的选择。吃之前放在常温下,不要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吃。蔬菜方面,胡萝卜、山药、菠菜、南瓜等都是温补脾胃的好帮手。

怎样判断孩子吃得“冷”了?

不是每次腹泻都是吃坏肚子,有时候是吃凉了。孩子如果饭后总喊肚子凉、肚子胀,一摸肚皮是凉的,那多半就是寒凉食物吃多了。

还有些孩子吃完水果后不久就要上厕所,拉的又稀又多,或者饭后总是打嗝冒酸水,也可能是脾胃抗议的信号。

阳气养起来,孩子才能长得快

孩子的阳气像是一根正在生长的树苗,不能浇太多冷水,要给它阳光和温暖的土壤。除了饮食,平时可以让孩子多晒太阳,尤其是早上九点前的阳光,既补钙又补阳。

穿衣也得注意,别看天气热,空调房里冷风直吹,孩子穿得太少,阳气更容易溜走。肚子、后腰这两个部位尤其要护好,晚上睡觉时可以盖个小肚兜。

吃什么调理脾胃受寒?

一旦发现孩子脾胃受寒,可以用点温和的食疗方式来调理。比如煮一锅山药小米粥,加一点红枣;或者做点南瓜糯米饭,既补脾胃又不刺激。也可以炖点猪肚汤,搭配白胡椒和姜片,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要警惕市面上一些“清火”的凉茶、饮料,很多其实性寒,不适合孩子饮用。特别是绿豆汤、凉茶,孩子常喝容易脾胃虚弱,反而更容易上火。

孩子的饮食,别靠“凉”压火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嘴角起泡、喉咙红肿,就急着给吃“清火”的寒凉食物。其实那是身体在“排毒”,如果一味压火,等于把热气堵回去,后果更严重。

要调理这种“虚火”,不如从调整作息、减少油腻、增加饮水做起。吃饭定时,少吃零食,多喝温水,睡觉时间别晚,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才是孩子身体恢复的关键。

留住阳气,孩子少生病

阳气足的孩子不容易感冒、不容易过敏、胃口也好。一个人阳气充足,抵抗力就像是穿了盔甲,风吹雨打都不怕。阳气被寒凉的食物耗光了,哪怕吃得再多,营养也吸收不上去。

夏天不是凉快吃凉的时候,而是更要护住身体的一段时间。孩子还小,身体基础薄,吃错一两口,看着没事,日积月累就是问题。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红,张玲,王建宇.儿童体质与饮食寒热偏性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07):759-763.

[2]王晓东,林静.中药寒热性味对儿童脾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2):1721-172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来源:科普健康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