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理想汽车新车上市发布会上,一段“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致后者四轮弹起”的测试视频持续引发热议。该视频引发部分网友对被撞的乘龙卡车质量的质疑。
在理想汽车新车上市发布会上,一段“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致后者四轮弹起”的测试视频持续引发热议。该视频引发部分网友对被撞的乘龙卡车质量的质疑。
对此,8月3日晚,理想汽车和中国汽研先后发表声明。理想汽车回应称,“无意、也没有对其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性评价。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实属无心之举。”
中汽研则声称:“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 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回应中,中汽研和理想均宣布,理想发布会视频中碰撞的卡车,是一辆二手卡车。
双方具体声明如下:
中汽研声明函: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关注到理想汽车发布会上关于理想i8的碰撞测试视频在网络平台引起极大反响和讨论,其中部分言论影射到中国汽研。现就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测试时间:2025年6月27日
测试地点: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性能路
测试对象:理想i8(VIN:HLX13B172S1200081)
测试说明: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企业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下的事故形态制定测试大纲,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根据搭建交通事故场景的需要,仅以卡车整备质量作为选择标准,在市场端随机购买了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测试前,试验团队对样品车辆理想i8进行了查验确认,并对移动式壁障车进行了整备: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伪装粘贴)、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8吨。
测试过程中,理想i8的碰撞速度为60±2km/h,移动式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
测试结束后,理想i8的乘员舱无明显变形,气囊展开正常、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移动式壁障车经高强度碰撞后,驾驶室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形整体结构完整、车门可以正常打开。
以上为整个交通事故场景模拟的测试情况。截至发文前中国汽研未在任何平台、媒介发布测试数据、报告和影像资料,也未就此次事件做出任何官方回应。对此,中国汽研希望行业、媒体和公众平台客观理性,共同维护行业生态,维护网络清朗。同时,中国汽研将保留对恶意解读、误导传播的平台和个人媒体的法律、声誉的追诉权。
中国汽研作为国资央企、国家一类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始终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坚守公正客观的立场开展各类评测活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未来,中国汽研将持续为行业提供专业、可靠的技术服务,以专业力量赋能中国汽车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8月3日晚,理想汽车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理想i8与乘龙卡车安全性碰撞测试。
理想微博:
理想i8碰撞安全性测试视频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就各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做如下说明:
一、为什么要做这次测试
理想汽车始终将用户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为每一位家庭用户打造安全、安心的出行空间。为此,我们在理想i8开发过程中,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既保障了为用户提供“媲美MPV”的宽敞驾乘空间,又兼顾了车辆的被动安全表现。
为了确保新设计的安全可靠性,我们决定通过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对用户安全极为关键的对撞场景,科学验证并持续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本次我们特别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并通过视频形式,透明、真实地向用户展示测试过程和结果,我们的初衷就是让用户看到理想i8在提升车辆安全性上的努力与成果。
面对复杂、不可预知的真实道路环境,我们深知“小车对撞大车”的危险工况,对于车辆安全性的极高要求,“小车碰撞大车”一直是广大乘用车用户最关心的安全话题之一,也是全球众多重视安全性的主流车企广泛采用的测试和宣传方式。
二、碰撞测试的表现
本次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情形制定测试要求,委托中国汽研执行。中国汽研作为国资央企、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是中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试验研究、质量检测的重要平台。理想汽车高度认可中国汽研的专业能力和测试公正性,坚信其碰撞测试的数据和结果具有科学权威性。
理想i8创新的短前悬安全结构,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前舱中密布11个环形吸能结构,有效化解正面撞击带来的冲击力,提升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水平。经本次测试,理想i8的A柱、B柱、C柱、门梁均未发生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充分展现了理想i8的安全性。
三、关于此次事件的舆论影响
本次测试目的只是为了验证和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并非针对其他任何品牌进行产品质量评价,测试结果也不应被解读为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的论断。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品牌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我们无意、也没有对其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性评价。对于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我们实属无心之举。针对网络中因对测试目的和过程不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片面解读,理想汽车希望通过此次声明还原事实,为行业健康交流提供更多真实依据和参考。
东风乘龙作为中国卡车行业的标杆品牌,品质和安全始终值得广大卡友信赖。为此,我们特别澄清,理想汽车与东风柳汽乘龙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我们专注于家庭乘用车,而对方是中国卡车领域的杰出代表、拥有数十年历史的央企行业标杆,我们一直秉持敬重之心。我们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反内卷的号召,为营造公平有序的行业环境、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四、关于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
理想i8开发阶段,按照最新发布的国标(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20071-2025《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20072-2024 《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等国家标准开发。同时,理想i8也按照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24版规程五星标准和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 23版规程G+G+G+A等级要求开发,并涵盖了“钻卡”、“卡车夹击”等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在此之前,理想汽车全系车型均获得包括中汽中心、中保研等权威第三方测试的最高评价。
我们对理想i8的安全性充满信心,也相信它能够通过各种严苛检验。同时,我们对中国汽车行业整体的安全开发水平和持续进步也有坚定信心。未来,我们将与行业同仁一道,不断推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共同守护每一位用户的出行安全。
事件回顾
7月29日,理想汽车正式宣布理想i8上市。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理想还播放了该车型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在该碰撞测试视频中,理想i8车型和重卡正面对撞时,重卡四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和后货箱出现明显的分割,驾驶室几乎倒在理想i8车型的前车窗上。
该测试在互联网引起不少争议,在最初发布视频的时候,由于碰撞的重卡车型方向盘没有打码,网友发现该卡车品牌为乘龙卡车。
于是,发布会过后,不少网友前往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号留言。
7月31日,乘龙卡车发布《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关于某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具体如下: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柳汽”)就某品牌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我司乘龙卡车碰撞测试视频一事,声明如下:
一、侵权事实认定
(一)非法发布侵权视频
某汽车品牌在2025年7月29日发布与乘龙卡车正面碰撞视频的行为,已构成严重侵权,并超过正常商业竞争范畴,严重误导和损害公众知情权,对我司品牌及商业名誉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
(二)某汽车品牌使用特定场景测试,与实际场景运营存在严重差异
截至目前我司了解到的情况,某汽车品牌未公开测试车辆状况(双方车辆是否改装、减配、卡扣是否固定、车辆是否过检等)、场景环境(测试场地状况、车速、驾驶状态等),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的正常碰撞结果偏差较大的碰撞视频,不仅贬低我司品牌形象,还容易对广大车主造成误导,形成安全隐患。
二、乘龙品牌技术说明
东风柳汽作为一家有71年历史的央国企,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乘龙卡车安全体系严格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
(一)行业首创龙骨框架驾驶室;
(二)采用四层吸能结构(抗冲击层→缓冲层→高强骨架→柔性防护层),通过多通道传导专利技术分散碰撞能量,最大化保障驾乘安全;
(三)主动安全双重防线: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主动预防)+驾驶室后移技术(被动防护),有效降低事故伤亡率。
三、致行业与卡友用户
东风柳汽作为央国企,积极响应国家部委及中汽协关于反内卷、反不正当竞争的号召,坚决反对任何通过贬损同业、恶意攀比等破坏行业生态的行为,致力于推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倡议行业同仁共同践行:
安全为本: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定期做好车辆维保,强化主动预防意识——这比任何测试都更能筑牢安全防线!
诚信竞争:恪守商业道德,以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驱动行业进步,共同维护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理性传播:不过分炒作扩大,不被流量诱惑;不被某品牌利用,借机放大影响力。
四、后续追责
我司对此事高度关注,将持续关注此事件,本着专业、严谨、负责的态度成立专项组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对此事造成的影响,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紧接着,8月1日,乘龙卡车再发布《致乘龙卡友的一封信》:
此外,8月1日至8月3日,乘龙卡车连续发布了3张海报,疑似回应回应碰撞测试。
事件反思
“理想i8与乘龙卡车安全性碰撞测试”的词条一直都是本周车圈最有话题度的事件。而从这一事件中,我们也发现了得探讨的点。
首先,车企应该防止“营销过当”。
针对这次测试,专业人士指出了测试存在的诸多疑点。例如,测试卡车空载,而在现实中卡车多为满载运行,这将导致碰撞能量存在巨大差异;
100% 正面对撞这种情况在现实交通中极少发生;更有甚者,有观点怀疑驾驶室锁止结构可能被动过手脚。这些质疑声使得理想 i8 这场看似惊艳的碰撞测试,陷入了信任危机。
理想i8 碰撞事件,并非孤立存在,它只是当下车企营销浮夸风盛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车市营销 “浮夸风” 愈刮愈烈,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硬造概念、杜撰故事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一些车企明明只是推出了一款价格普通的车型,却非要号称是“500 万元以内最好的车”,甚至 “1000 万元以内最好的车” 。这种自定义各种 “唯一”“完全”“最” 等极限词汇,用不合常识常理常情的表达吸引眼球的做法,不仅涉嫌违反广告法,更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其次,不要恶意或随意拉踩对手和同行。
为了博取流量,突出自身产品优势,而随意拉踩对手和同行的做法,在行业中同样是屡见不鲜。
比如部分车企在营销宣传中,毫无敬畏之心地喊出“BBA 不行了、特斯拉靠边站,保时捷发抖了” 等口号。
合理的产品对标本有助于推动行业进步,但不合理的对标,尤其是通过社交平台动用网络水军刷榜、控评,故意制造对立,刻意放大自身优势,贬低对手产品性能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对手,也带动车圈舆论饭圈化,严重破坏了行业生态。
当然,车企之所以会陷入营销过当的漩涡,与当前车市的竞争态势密切相关。
随着当下汽车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车企面临的销售压力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战不断打响,“内卷” 加剧。
当产品成本下降速度跟不上新车价格下降速度,价格战难以持续时,营销便成为了车企更为倚重的手段,甚至不惜走向浮夸和过度。
但是,营销过当,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为车企带来流量和关注,但从长远来看,其危害不容小觑。
过度营销使得消费者难以分辨信息的虚实,对市场上的产品产生信任危机,这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也影响了整个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
理想i8此次 碰撞事件,就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来源:电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