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丨警惕免费领鸡蛋背后的坑老骗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5:13 1

摘要:一群老人为领取免费鸡蛋扫码入群,最终陷入“直播福利”连环套,以高价购买劣质商品……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新型网络诈骗案件,这一看似荒诞的剧情,实则是数字时代老年群体被精准围猎的缩影。

□ 张英东

一群老人为领取免费鸡蛋扫码入群,最终陷入“直播福利”连环套,以高价购买劣质商品……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新型网络诈骗案件,这一看似荒诞的剧情,实则是数字时代老年群体被精准围猎的缩影。

当“免费鸡蛋”成为诱饵,当“亲情话术”替代商品价值,当技术鸿沟沦为犯罪工具,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何老年群体总成为消费陷阱的“重灾区”?如何为老年人构建更坚固的防护网?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60%曾因“免费礼品”参与过商业活动,其中近半数遭遇过消费欺诈。

这种“以小博大”的套路之所以屡试不爽,源于老年群体特有的心理特征:一方面,退休后社交圈收缩、情感需求未被满足,使得他们对“被关注”“被需要”极度渴望,骗子通过微信群内“叔叔阿姨”的称呼、定时问候、生日祝福等“情感经营”,迅速拉近与老人的心理距离,甚至营造出“家庭”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信息获取渠道单一、风险识别能力薄弱,让老人难以识破“专利话术”“限量抢购”等营销套路。“线上引流—直播洗脑—私域收割”的完整产业链,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利用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心理,迫使老人在冲动中下单。

守护老年消费安全,要构建多方协同的综合治理体系。家庭方面,子女应主动帮助父母提升数字技能,例如安装反诈App、设置支付限额、定期检查消费记录,通过高频陪伴缓解老人的孤独感,避免其将情感寄托于虚拟网络。社会方面,基层组织应发挥“前哨站”作用,通过案例讲座、情景模拟、上门宣传等方式,提升老人风险意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监测异常消费行为,如短时间内多次购买同类商品、向陌生账户大额转账等,及时触发预警机制。

老年群体是数字时代的“慢行者”,唯有家庭、社区、企业、政府形成合力,填补数字鸿沟、筑牢监管防线、厚植人文关怀,才能让“银发经济”真正成为充满善意的朝阳产业。

编辑:郭艳娜审核:刘 飞

本文来自【聊城日报-聊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