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没刷到少林寺"离职潮"的新闻?好家伙,这几天后台直接炸锅了,一堆人问我:"和尚还能辞职?""少林寺不是清修的地方吗,咋跟公司似的还搞离职?"今天涛哥就给你们扒扒这事儿,这里头的门道可不少。
最近刷没刷到少林寺"离职潮"的新闻?好家伙,这几天后台直接炸锅了,一堆人问我:"和尚还能辞职?""少林寺不是清修的地方吗,咋跟公司似的还搞离职?"今天涛哥就给你们扒扒这事儿,这里头的门道可不少。
先说个冷知识:少林寺的僧人,还真有"离职"这一说。前阵子有个从少林寺出来的师傅接受采访,说现在寺里年轻僧人走了快三成。有人猜是不是规矩太严?恰恰相反,据内部人说,现在少林寺管得比以前松多了——能拿手机,能上网,甚至每月还有几百块"单金"(相当于工资),可为啥还留不住人?
我琢磨着,第一个坎就是"理想照不进现实"。好多年轻人出家前,脑子里想的都是武侠片里的场景:清晨练拳、午后诵经、傍晚扫地,多清净。可真进了寺才发现,每天三点半就得起来做早课,念的经卷能堆半人高,练拳练到胳膊抬不起来是常事。有个95后小师傅跟我说,他最受不了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打坐时脑子里全是以前玩过的游戏,根本静不下来。
再就是"传统遇上现代"的拧巴。现在的僧人,一边要遵守"过午不食"的古训,一边得面对游客举着手机怼脸拍;这边刚放下经书,那边可能就被安排去直播间带货卖素饼。有个师傅吐槽:"以前化缘靠诚心,现在直播靠流量,感觉自己不像出家人,倒像个网红运营。"这种身份的撕裂感,年轻人最熬不住。
还有个扎心的原因:"出家也得考虑将来"。别看僧人好像四大皆空,可真要离开寺庙,吃饭住宿都是问题。有个30多岁的师傅说,他在寺里待了八年,除了念经啥也不会,出去找工作连简历都写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精着呢,出家前先掂量掂量:这"修行"的手艺,将来能当饭吃不?
有人说这是少林寺商业化闹的,丢了佛门清净。可涛哥觉得,僧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迷茫。以前出家可能是为了避世,现在的年轻人更想找个心灵寄托,但又受不了束缚。说白了,这哪是和尚离职,分明是年轻人在"理想"和"现实"里打转呢。
最后说句实在的:不管是穿僧袍还是穿工装,咱都在找能让自己踏实的活法。觉得有用的给涛哥点个赞,你们身边有这种"跳出圈子"的故事不?评论区聊聊!
来源:涛哥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