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新住持释印乐推行清修新政:五顿素斋归初心,千年古刹复晨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4:35 1

摘要:少室山巅的晨钟,近来比往日早了半个时辰。自释印乐法师接任少林寺住持以来,这座承载着千年禅武精神的古刹,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流深的修行变革——一日五顿全素斋饭取代了荤素搭配的餐食,僧人们的手机、电脑被统一收存,昔日偶见的娱乐活动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凌晨四点的诵经声

少室山巅的晨钟,近来比往日早了半个时辰。自释印乐法师接任少林寺住持以来,这座承载着千年禅武精神的古刹,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流深的修行变革——一日五顿全素斋饭取代了荤素搭配的餐食,僧人们的手机、电脑被统一收存,昔日偶见的娱乐活动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凌晨四点的诵经声、庭院里的扫地身影与菜畦间的劳作场景。

素斋飘香:从餐桌开始

的初心回归

少林寺斋堂的木格窗棂间,近来飘出的是纯粹的豆香与菜蔬清气。释印乐住持上任后的第一道规约,便落在了饮食上:废除此前为方便部分访客与年轻僧人设置的荤素分餐制,恢复禅宗"过午不食"古制的现代演绎——一日五顿皆为素斋,且食材优先采用寺内菜园自种的青菜、豆腐、菌菇。

"佛门饮食,非为口腹之欲,乃修心之助。"在首次向全寺僧人开示时,释印乐手持一碗杂粮粥说道。如今的斋堂里,不见了油腥荤气,添了几分清苦淡泊:清晨的稀粥配腌菜唤醒肠胃,上午的素面佐香菇补充体力,午时的米饭配三样时蔬简约果腹,午后的豆羹与晚间的杂粮粥则以轻淡养气。这种调整并非简单的"禁荤",而是通过饮食节律的重塑,让僧人在每一餐中体会"惜福"之意。

负责斋堂事务的永明师父观察到,推行半月后,僧人们吃饭时的交谈声少了,碗筷碰撞的轻响里多了几分专注。"以前总有人惦记着加餐时的荤菜,现在大家更在意的是粥饭是否温热,菜蔬是否新鲜,这份心的安定,比什么都重要。"

断舍离俗:电子设备与娱乐的退场

释印乐住持的第二项举措,在年轻僧人中激起了更大涟漪。他以"护持正念,不被外境扰"为由,要求僧人们将个人手机、电脑交由客堂统一保管,仅在处理寺务时由执事僧人按需领用。同时,取消了寺内阅览室的棋牌、影视播放等娱乐项目,禅堂与武场之外的空间,只剩下经卷、扫帚与农具。

"不是要隔绝于世,而是要在纷扰中守住本心。"释印乐在解释新规时强调。曾依赖手机联系外界、查阅资料的年轻僧人,起初颇有不适:有人忘了背诵的经文段落无处检索,有人习惯了睡前刷资讯的节奏被打破。但随着时日推移,变化悄然发生:午后的庭院里,原本低头看屏幕的身影,转而拿起扫帚清扫落叶;禅堂的灯下,翻阅纸质经卷的僧人多了起来,偶尔的困惑,也化作了向资深师父请教的契机。

负责保管电子设备的知客僧统计,新规实行后,寺内申请使用手机的频次锐减七成,而禅堂的上座率较以往提高了近半。"以前总觉得手机是工具,离了不行,现在才发现,少了那些消息提示音,心反而更清明了。"二十出头的行空师父坦言。

朝暮修行:从晨钟到暮鼓的日常节律

如今的少林寺,晨昏作息有了铁一般的定规。凌晨四点,随着首通钟声划破山雾,僧人们已列队进入大雄宝殿,开始两小时的早课诵经;六点半至七点半的早斋后,是集体打扫寺院、整理禅房的时间;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禅堂打坐与武场练功交替进行;午后的时光,一部分僧人在菜园劳作,一部分参与佛经抄写;黄昏时分的晚课结束后,七点至九点是自由研读经卷的时段,晚间十点,随着暮鼓声落,整座寺院归于寂静。

释印乐住持带头遵守着这套作息。清晨的诵经队伍里,他站在僧人中间,声音沉稳;菜园里,他手持锄头除草,动作熟练;傍晚的禅修课上,他常与年轻僧人探讨"行住坐卧皆是禅"的要义。有僧人见他日渐清瘦,提议为他单独准备些滋补食物,被他婉拒:"大家吃什么,我便吃什么,修行路上,无有特殊。"

这种紧凑而有序的生活,让寺院焕发出久违的生机。以往偶见的散漫身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步履稳健的行持者;禅堂里的昏沉少了,诵经声里多了几分清亮;就连菜畦里的青菜,也因照料得法而长势喜人。有香客来访,见此情景感叹:"这才是少林寺该有的样子——既有千年古刹的庄严,又有修行者的清苦与精进。"

守正与应变:传统修行在当代的回响

对于外界关于"过于严苛"的议论,释印乐在一次接待访客时回应:"佛法修行,本无难易,在于是否契合本心。少林传承千年,靠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守住'禅武并重、以戒为师'的根本。"他同时强调,新规并非拒绝现代文明,而是要在纷繁中为僧人筑起一道"护心墙"——需要时,电子设备仍可服务于寺务与弘法,只是不能让其成为扰乱正念的源头。

如今的少林寺,晨钟暮鼓间,既有传统修行的坚守,也有对当代的回应:菜畦里的收成,一部分供寺内食用,一部分赠予山下村民;年轻僧人在研读古经之余,也会在执事僧指导下,通过统一保管的电脑整理佛教典籍,上传至寺院官网。这种"内守初心,外应世事"的平衡,恰是释印乐推行新政的深意所在。

山风吹过少林寺的飞檐,带着松涛与诵经声远播。这场由饮食、作息与日常行持构成的修行变革,或许正让这座千年古刹,在时代浪潮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以清苦养定力,以正念护初心,正如那每日清晨准时响起的钟声,穿透迷雾,直抵人心。

来源:心灵暴风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