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美国运营商威瑞森(Verizon)、美国电话电报(AT&T)等主要运营商都进入榜单,但从数据看,中美三大运营商利润存在着较大差异。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李洪力)日前,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美国运营商威瑞森(Verizon)、美国电话电报(AT&T)等主要运营商都进入榜单,但从数据看,中美三大运营商利润存在着较大差异。
此前,《通信产业报》全媒体发布的十万加文章《谁是优等生?全球电信运营商TOP20出炉》曾引发热议,一个讨论热烈的话题是,坐拥全球最庞大用户基础的中国三大运营商在关键盈利能力指标上,为何难以撼动人口总数3亿元多的美国同行?
据《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统计发现,虽然中国三大运营商用户数量是美国三大运营商用户的数倍,但中国三大运营商2024年营收合计19540亿元,仅是美国运营商的80%。中国三大运营商2024年营收净利润总和为1920亿元,仅为美国运营商的67%。这巨大的反差背后,折射了什么?用户基数 4 倍于美国市场的中国运营商为何收入利润远低于美国同行?
为了探寻答案,《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剖析了中美三大电信运营商2024年的核心业绩数据,从营收增速、净利润表现、毛利率、用户规模、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实际电信资费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立体化对比,试图揭开中美三大运营商的经营差异和商业逻辑。
财务基本面:美国运营商更赚钱
与中国电信市场不同,美国运营商市场拥有全国性运营商、区域性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其中,威瑞森(Verizon)、美国电话电报(AT&T)、康卡斯特(COMCAST)、T-Mobile四家营收规模超过5000亿元,是入选《通信产业报》全球电信运营商TOP20和财富500强榜单的运营商,也是美国电信市场的主要运营者。
需要指出的是,康卡斯特初创时主营业务为有线电视通信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数次并购,已成为涵盖有线电视通信、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影视娱乐、主题公园等多元化业务集团。由于其业务集中在有线电视通信及网络方面,通常被认为是具有电信服务能力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相比之下,威瑞森、美国电话电报公司、T-Mobile是更典型的电信运营商,与中国三大运营商更具对比价值,本文所列美国三大运营商即指此三家。
公开资料显示,威瑞森成立于2000年,是美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和电视等广泛通信服务,主要业务涵盖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业务通过自有移动网络为客户提供无线通话、数据传输及互联网连接服务;有线通信业务则通过有线网络提供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和电视服务,且公司利用光纤和数字网络进行服务提升。2024年,威瑞森(Verizon)实现营收9693.8亿元,净利润1259.1亿元。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一家老牌美国电信公司,创建于1877年,曾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AT&T在近20年中,曾经过多次分拆和重组,AT&T成为美国最大的本地和长途电话公司,为位于美国和全球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无线、有线电信和宽带服务。2024年,AT&T实现营收8798.3亿元,净利润787.4亿元。
T-Mobile成立于1994 年,是美国第三大无线运营商,截至 2025 年,全球拥有超亿户用户。2020年4月1日,T-Mobile完成了与Sprint的合并。多年来,在美国无线通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以 Magenta 计划等创新服务广受消费者欢迎。2024年,T-Mobile实现营收5854.8亿元,净利润815.6亿元。
再看中国运营商,202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营收分别为10408亿元、5236亿元、3896亿元,合计为19540亿元,美国三大运营商威瑞森、美国电话电报、T-Mobile分别为9693.8亿元、8798.3亿元、5854.8亿元,合计为24346.9亿元,美国三大运营商营收总额是中国三大运营商的1.25倍。
从营收增速来看,中国三大运营商增速高于美国运营商。其中,美国电话电报、威瑞森营收增速均未超过 1%,美国电话电报甚至出现微弱下滑,T-Mobile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约3.6%,在美国三大运营商中表现最好。反观国内,中国运营商在营收增速方面要好于美国运营商,中国联通以 4.6% 的营收增速在中美运营商中拔得头筹,此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营收增速也在3%以上。
从中美运营商利润对比来看,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净利润分别为1384亿元、330亿元、206亿元,净利润总和为1920亿元,美国三大运营商威瑞森、美国电话电报、T-Mobile净利润合计2862.1亿元,美国电信运营商净利润水平远高于中国,是中国运营商的1.5倍。
天翼智库分析认为,美国运营商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成本压降和运营提效,叠加营收增速提振,美国运营商净利润率平均提升幅度高于我国运营商1.3个百分点,中美两国平均净利润率差距从上年度(2023年)的2.8个百分点扩大到4.1个百分点。
基本盘业务:美国资费高 中国偏普惠
对比中美电信市场,《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发现,用户基数与单用户价值的天平两端,中美运营商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砝码。
中国运营商依托全球最庞大的单一市场,用户体量惊人。2024年,中国移动用户数量为10.04亿户,中国电信为4.25亿户,中国联通为3.4亿户,构筑了全球无与伦比的用户基础。这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运营商长期致力于普遍服务、实现网络广泛覆盖密不可分。
中国运营商的发展策略深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肩负着“提速降费”、弥合数字鸿沟、服务最广泛人群的社会责任。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运营商通过用户规模效应摊薄成本、获取市场份额。
相较之下,美国人口总量约3.3亿,市场天花板天然低于中国,其运营商的用户基础则小得多,行业巨头威瑞森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用户数大致在1亿至1.6亿户之间,以威瑞森为例,其移动用户数量为1.56亿户,仅为中国移动的15.5%。
那么,中美运营商用户规模存在巨大差距下,缘何美国运营商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利润水平?
事实上,中美运营商资费存在着巨大差异,《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调查发现,美国主流运营商的月套餐费用普遍在50美元至70美元(约合人民币359-503元)区间。
以威瑞森无限套餐(Unlimited Ultimate)为例,该套餐包括5G超宽带、支持增强型视频通话和流媒体无限移动热点数据等业务,其售价高达65美元。反观中国,即使是最顶级的融合套餐(如中国联通智慧沃家共享版,包含宽带、无限流量等),月费也仅在188元人民币(约28美元)左右。 中国用户的通信成本负担显著低于美国。
反观中国,运营商最贵的套餐月费也不过约200元人民币(约28美元)。以中国联通的智慧沃家共享版套餐为例,在宽带、国内无限流量等套餐内容拉满的情况下,也仅有188元,资费水平远远低于美国运营商。
这种“用户规模小、单位资费高”的策略,是美国运营商维持高盈利能力的关键基础。高资费直接体现在关键的用户价值指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上。美国运营商的ARPU普遍在50-60美元(约合人民币359-431元)。例如AT&T2024年末的ARPU达到407.6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运营商的ARPU显著较低,中国移动的ARPU仅为48.5元人民币,AT&T的ARPU值是中国移动的8倍之多。
从数据看,中美电信运营商在基础业务上是两条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方是依托海量用户基础、推行普惠资费的中国模式,另一方则是聚焦相对有限用户、追求高单用户价值的美国模式。用户规模的巨大差距,深刻植根于两国的人口基数、市场发展阶段以及运营商的核心战略导向。中国运营商通过规模效应实现了网络普及与全民可负担的通信服务,而美国运营商则通过高定价策略在更小的用户池中挖掘出可观的利润深度。
第二曲线增长差异大,中国增长显著美国微乎其微
在传统通信业务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中国三大运营商长期布局AI、云计算、物联网、低空经济、卫星通信、数据要素服务等“第二曲线”业务,而美国运营商依然高度依赖传统通信服务的业务结构。其收入来源仍以基础通信服务为主导,“第二增长曲线”或其他业务贡献微乎其微。
威瑞森业务板块主要分为消费者部门和商业部门,其中,消费类部门主要提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无线和有线通信服务和产品。包括4G、5G网络服务和宽带服务。2024年,该业务板块的收入为1029亿美元,约占Verizon综合收入的76%。
威瑞森商业部门主要提供无线和有线通信服务和产品,包括 FWA 宽带、数据、视频和高级通信服务、企业网络解决方案、安全和托管网络服务、本地和长途语音服务以及网络接入,以提供各种物联网(IoT)服务和产品。收入295亿美元,占比22%。两大板块都与通信业务强相关,基于传统通信业务开发拓展,两者合计贡献了98%的收入,新业务或其他业务占比极小。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通信部门提供了2024年部门营业收入的约97%,几乎占AT&T2024年部门总营业收入的全部。该部门包括移动、商业有线和消费有线业务部门。其中,移动业务提供全国范围的无线服务和设备。商业有线为企业客户提供基于以太网的高级光纤服务、固定无线服务、IP语音和托管专业服务,以及传统的语音和数据服务及相关设备。消费类有线为选定地点的住宅客户提供宽带服务,包括提供多千兆服务的光纤连接和AIA服务。可见,AT&T业务构成主要以传统通信业务为主,营收也严重依赖传统通信业务,而新兴业务或其他业务收入占比极少。
T-Mobile包括后付费、设备、预付三大业务,分别实现营收为523.4亿元、142.63亿元、103.9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4.3%、17.52%、12.78%,合计占总营收的94.6%。具体来看,T-Mobile的后付费账户通常由有资格获得后付费服务的客户组成,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包括平板电脑和热点)、可穿戴设备、数字设备和其他连接设备,包括SyncUP和IoT,客户通常在收到服务后付费;而预付费客户通常会提前为无线通信服务付费;设备收入则是指销售或租赁移动通信设备和配件中获得设备收入。可以看出,T-Mobile业务构成也主要是基于传统通信业务,而新兴业务或其他业务仅占总营收的5.4%。
拆解美国三大运营商具体业务构成不难发现,美国运营商的业务构成还是以基础通信业务为基本盘,除了传统通信服务外,可穿戴设备、数字设备等设备业务也是围绕通信业务开展,并没有类似中国运营商的AI、智算、数据等新兴业务类型。可见,美国三大运营商在第二曲线业务方面的布局已与中国运营商形成较大差距。
反观国内,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第二曲线业务布局丰富,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算力服务、安全、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广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化交付服务是中国运营商从传统管道向智能服务商转型的标志性特征。这一转型不仅优化了收入结构,还凭借技术突破与政策协同,构建起“算网数智”技术壁垒。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算力、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不断筑牢数智基座,第二曲线业务将持续提升占比,为中国三大运营商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想象力。
以云业务为例,中美三大运营商存在着巨大差异。2024年中国三大运营商明确披露了云服务收入的详细数据,凸显其对云业务的高度重视。据年报,天翼云收入达972亿元,同比增长67.9%;联通云实现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41.6%;移动云收入达到833亿元,同比增长65.6%,其中行业云收入达708亿元。天翼云营收逼近千亿元,是运营商第一大“云”;移动云增速比较明显,进入行业第一阵营;联通云也保持了高速发展。美国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几乎一纸空文,已错过了最佳战略机遇期。
不难发现,美国运营商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态度相对保守和被动,其高度依赖传统业务的结构和高资费策略是相互支撑的现状,但也预示着未来增长的巨大挑战。相比之下,中国运营商对以云业务为核心的“第二增长曲线”展现了极其积极和坚定的战略态度,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云业务不仅成为重要的收入增长极,更重要的是为其向综合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参与未来数字经济竞争奠定了关键的“云底座”。中国运营商在云业务上的成功实践,为全球电信行业的转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参考路径。
两个市场 两条路径
这种对传统通信业务和高单位资费的深度依赖,直接转化为了美国运营商显著更高的利润水平。回到财报看,威瑞森(Verizon)、T-Mobile、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毛利率分别为46.59%、63.57%、42.94%,净利率分别为12.99%、13.09%、8.95%。
同期,202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毛利率分别为29.02%、28.66%、24.42%,净利率分别为13.31%、6.3%、5.29%。可见,美国运营商毛利率、净利率水平远高于中国运营商。
事实上,美国电信资费居高不下与其市场格局密切相关。在4G时代,美国电信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众多,除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威瑞森等大型运营商,还有众多中小型和虚拟运营商,以及像康卡斯特这样的传统有线电视服务商。这些参与者通过推出低价预付费套餐,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进入5G时代,美国电信运营商经历大量兼并收购,例如,2020年,T-Mobile公司和美国第四大运营商Sprint公司合并完成,美国也从4家全国性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威瑞森、美国电话电报公司、T-Mobile US和Sprint)变为3家全国性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威瑞森、T-Mobile US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正是由于不断收购兼并,美国电信市场集中度提高,逐渐形成行业巨头垄断的格局,使得美国的移动通信资费价格大幅上升,对消费者造成较大影响。而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恶性价格战得以消退,ARPU也得以企稳回升。
与此同时,美国电信运营商监管政策主要侧重于反垄断,提供宽松的价格监管环境,使其拥有更强自主定价权。在5G部署初期,套餐价格普遍提升,成为ARPU企稳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Verizon为例,其5G基础套餐价格比4G基础套餐高出10美元/月。不难发现,新一代通信技术商用后,套餐价格的提升成为电信运营商移动业务ARPU企稳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难发现,中美电信运营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与盈利模式。美国运营商凭借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自主定价权以及对传统通信业务的深度依赖,成功维持了全球领先的高资费、高ARPU、高毛利率和高净利润水平。然而,这种模式高度依赖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增长引擎乏力,未来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
反观中国运营商,在“提速降费”政策引导下,依托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基数,构建了以普惠性为核心的通信服务体系,承担了广泛的社会责任,确保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全民覆盖。虽然当前整体营收规模、利润率和单用户价值(ARPU)与美国相比存在差距,但其在“第二增长曲线”,尤其是云服务领域(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战略决心、巨额投入和显著成果,已为其未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总编辑辛鹏骏认为,比较中美三大运营商,可以清晰地看到,中美电信运营商在各自广阔的市场,正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国运营商奉行经典的电信运营模式,以技术进步持续加固利润护城河,在有限的技术空间内拓展业务多元化。中国运营商持续转型提升,有破有立。以技术进步推动公共产品普惠,以技术创新加速数字化业务变革。与此同时,中美运营商比较的另一个启发是,传统业务市场将始终是保持收入利润的基本盘,尤其对中国运营商来讲,更有价值提升的想象空间。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深入,企业及个人用户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信息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攀升,这为中国运营商提供了巨大的客户价值提升空间。通过持续深化云网融合、算网融合和智网融合等创新服务,第二曲线业务将呈现出巨大活力。中国运营商有望在保持普惠优势的同时,逐步释放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数字化服务能力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实现从“规模红利”向“价值红利”的跃迁。
可以预见,在未来全球运营商TOP榜中,中国运营商还将向上。
来源:通信产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