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染翠 绿满汉江 湖北襄阳科学绿化的破茧之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4:07 1

摘要:《中国网·中国湖北》(http://hb.china.com.cn)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专门设立、全方位服务新时代湖北外宣的专业平台,主要负责采集、聚合、制作、展示湖北外宣全媒体信息,目前已开通“中国网湖北”系列第三方平台账号,中国网湖北事业部投稿邮箱:z

《中国网·中国湖北》(http://hb.china.com.cn)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专门设立、全方位服务新时代湖北外宣的专业平台,主要负责采集、聚合、制作、展示湖北外宣全媒体信息,目前已开通“中国网湖北”系列第三方平台账号,中国网湖北事业部投稿邮箱:zgw42@qq.com,传真:027-88221101。

汉水汤汤,穿城而过。

襄阳,这座肩负汉江生态屏障重任的城市,曾面临水位下降、沙化蔓延、部分山体石漠化等多重生态困境。

如何破局?2023年启动的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成为襄阳以“科学、生态、节俭”理念重塑山河的契机。近十万亩国土的绿化实践,不仅为汉江铺就生态廊道,更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了科学绿化的鲜活样本。

7月28日,全国科学绿化专题培训班在襄阳开班,120余名行业专家走进荒山绿化现场,用8个特色示范点,全景展示襄阳科学绿化、生态复兴成果。

襄阳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衡表示,国土绿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要用科学绣绿让每寸土地都焕发生机。

破土:科学规划的精准落笔

“树往哪里栽?地从哪里来?”这曾是襄阳绿化人最头疼的问题。

襄阳摒弃“一刀切”思维,以国土“三调”和造林空间评估为蓝本,结合无人机勘测与实地踏勘,精准锁定生态脆弱区——废弃采砂场、荒滩、裸土地成为优先治理目标。

在汉江襄阳市区段中心,鱼梁洲如一块璞玉,岸绿水清,草木茂盛。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全洲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心和力度。

项目团队科学规划2477亩非林地(园地、滩涂等),避开耕地红线,实现林地与绿化面积“双增”。

面对沙洲贫瘠,技术员们客土回填、播撒草籽改良土壤。沿江岸线,耐水湿的旱柳、枫杨扎根固土;开阔地带,三角枫、乌桕点染秋色;夹竹桃丛丛簇簇涵养水土。

28.6万株苗木落地生根,曾经的砂石荒滩,如今绿意涌动,汉江“城市绿心”重新强劲搏动。

而身处岘山余脉的曹湾村,曾因土壤瘠薄、石漠化严重而满山荒坡。

山下沃土栽植三角枫、乌桕,秋日红叶似火;山坡瘠地由柏树、湿地松等先锋树种披上绿装;山顶石缝则点播刺槐、女贞等“生命强者”……这“三措并举”的精准布局,让2700亩荒山初披绿装、重焕生机。

科学规划的笔触,在襄阳大地勾勒出清晰的绿色肌理,让每一寸珍贵的绿化空间都物尽其用,把每一株苗木都栽在生态修复的关键节点。

扎根:科技赋能的逆境新生

绿化非易事,尤其在立地条件恶劣处。

襄阳的破题之道,是将科技创新融入造林、管护的每一环,让绿色在曾经的不毛之地倔强萌发。

在襄阳市林科所仙家山,一座现代化的种苗驿站悄然运转。

这里如同苗木的“特种兵训练营”:裸根苗进站,在精准控温控湿的环境中,30至45天便能“毕业”,成为健壮的容器苗。

这条“苗木快线”全年可输送4至5批优质种苗,破解了传统育苗周期长、季节限制大的瓶颈。更神奇的是,它为跨区域调运的珍贵苗木提供“适应性训练”,为结余苗木充当“成长加油站”。

樊城区牛首镇张王岗,1383亩废弃采砂场黄土裸露,土层贫瘠得“铁锹戳下去火星四溅”。

为了让这片废弃采砂场重获新生,项目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建设措施:客土掺有机肥回填,撒播固氮草种;耐瘠薄的三角枫、池杉、乌桕被群团状栽植;铺设3万多米水肥一体化滴灌管网。

细密水珠的精准滋润使得树苗的成活率大幅提升,8.3万株苗木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扎下了根,一片新绿在砂石废墟上倔强蔓延。

从种苗的智能化快繁,到困难立地的精准滴灌,襄阳的绿化实践证明,科技是撬动生态逆境的杠杆。

共生:绿富同兴的民生答卷

襄阳的国土绿化,始终将“提质”“兴业”“利民”置于核心。它不只修复山河,更致力于让绿水青山转化为百姓手中的“金钥匙”,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离市区仅12公里的襄城区尹集乡肖冲村,山林葱郁,花果飘香。借助国家储备林项目,村集体林地流转后规模化栽植楸树、乌桕等1748亩,荒山变青山。

更大的妙笔在于“绿”与“业”的有机结合,700余亩杏、梨、枇杷、蓝莓等果树蓬勃生长,打造村级特色品牌“湖北杏花第一村”。每年杏花节,十万游客涌入花海。“杏花节时,家里的农家乐一天顶过去半月!”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特色林果,多条绿色致富路在肖冲村交织,森林乡村的“颜值”实实在在转化成了村民增收的“价值”。

襄阳市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累计完成造林10.02万亩,有效改善汉江沿线225个村庄的森林生态功能,改良沙化土壤1.12万亩、种植苗木497万株,年综合收益约1.1亿元。

襄阳以“科学”为犁,深耕汉江之畔,开垦出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十万余亩国土的绿色蜕变,不仅筑牢了汉江生态屏障,绘就了“百里汉江生态廊道”的壮美画卷,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绿化之路。这条融合了智慧与温度的绿色之路,正从汉江之畔延伸向更辽阔的未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宇睿 通讯员 陈赛娥 敖书飞)

来源:中国网湖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