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站在脱口秀浪尖上,如今成网友批评的对象,李诞“败”在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4:04 1

摘要:问题是他不信这个邪,觉得嘴皮子利索、幽默挂帅就能一劳永逸,结果,现在全网炸了,他却一句道歉没吐出半个字,反倒关了评论区,这一操作,直接让事态升级成了“围猎”。

李诞,曾经是站在脱口秀浪尖上的男人,现在也成了被网友“群殴”的靶子。

不是没预兆的,早就埋了雷。

问题是他不信这个邪,觉得嘴皮子利索、幽默挂帅就能一劳永逸,结果,现在全网炸了,他却一句道歉没吐出半个字,反倒关了评论区,这一操作,直接让事态升级成了“围猎”。

这事其实并不新,是李诞早年吐槽柳岩身材的一段老视频,被网友翻了出来:“娱乐圈唯一一个看剪影就知道是谁的人。”

别看这句听起来像是脱口秀段子,其实分分钟踩线——你调侃的是谁?柳岩。你踩的是什么?女性身材。

柳岩当年被cue的时候没发作,只是挤出一个尴尬的笑,那时候的娱乐圈对“玩笑”还能忍。但如今不同了,整个时代的风向已经变了,对“低俗性别梗”的容忍度也在直线下降。

网友这回不干了,直接要求李诞道歉。

但李诞的回应是啥?一句道歉都没有,反而直接把评论区关了,彻底堵死了对话窗口。这下好了,观众从“失望”直接进化成了“愤怒”。

李诞到底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清楚。但他没有低调下来,反而在新节目《毛雪旺》中继续露面,结果翻车更快了。

新一期节目里,他去了毛不易和李雪琴家做客。

谁都没想到,这顿饭吃着吃着,就吃出了热搜。

李诞自曝李雪琴和毛不易喜欢听他的八卦,还主动爆料:“徐志胜也很关心我。”整段对话,尴尬到脚趾扣地。

李雪琴直接反问:“你不是一直说你很讨厌八卦的吗?”气氛一度凝固。

这下观众才明白,李诞平时说的“讨厌八卦”“低调做人”,原来只是人设。

你可以嘴碎,但不能双标。一边说讨厌八卦,一边又热衷把别人的私事当谈资。这不就是“自己冒犯别人是艺术,别人冒犯你就是犯罪”的典范吗?

回顾李诞的争议史,这人“踩线”的次数,真不算少。

比如那句让他被罚87万的广告文案:“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直接开罚单,理由是“宣扬性别偏见,涉嫌侮辱女性形象”,可是你看他事后的反应——依旧嬉皮笑脸,一副“脱口秀就是要冒犯”的态度。

再比如,他在节目上公开讲与前妻离婚的段子,说得头头是道、风趣幽默,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种对私生活毫无尊重的处理方式,早晚出问题。

问题在于,这种争议,他从没正面回应过。一贯的套路是:“避而不谈”“等风头过去”“靠下一次综艺洗牌重来”。

但现在时代变了。观众不是瞎子,平台也不是傻子,留给“嘴上无度”的艺人,已经没有多少容错空间了。

这次“剪影柳岩梗”风波后,网友已经不满足于网络喊话了,开始一波接一波地“围猎”:

节目评论区打差评;微博话题冲热搜;商务合作打标签。

各路UP主和KOL出动,发长文、剪视频,梳理李诞言行。

李诞本人不吱声,团队也没发声明,只用“关评论”这招搞定一切——只能说,太低估舆论的爆发力了。

这不是“我不回应,事就过去”那么简单了,而是真正的品牌信用危机。

现在的舆论不是短暂的风暴,而是一种“记账式审判”——你过去干了什么,不忘;你现在还嘴硬,就加倍奉还。

说到底,脱口秀的确是冒犯的艺术。但冒犯的边界,不是拿弱者开刀,不是拿别人私事当段子,更不是把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当成豁免权。

李诞的问题,不在于他会不会说段子,而在于他从没意识到“幽默”和“冒犯”之间有条线,那条线叫做“尊重”。

不是所有玩笑都能被包容。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成为你笑话里的背景板。

而他之所以从“金句之王”走到“全网封杀”,根本原因也不复杂:

他用嘴打过太多胜仗,也终于因为这张嘴,输了整盘人生。

有人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真正的喜剧演员,从来不会靠踩踏别人来赚掌声。

李雪琴为什么火?因为她用“自嘲+共情”赢得了观众的心。

毛不易为什么被喜欢?因为他“安静+真诚”显得珍贵。

而李诞呢?在脱口秀最风光的年代,他以“犀利+毒舌”出圈,现在这个时代变了,可他还活在自己的老段子里。

观众不再为“过度玩笑”买单了,不是观众变挑了,是时代告诉你:你该进化了。

这场围猎不是偶然,也不是冤枉。

李诞这次要是再不转身,就真的只能退场了。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