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因为规则制定的严酷,再加上参加这场比赛的选手又是在武学方面确实有造诣的高手,演变到最后,这场武术大赛竟然发生了不少流血事件。
上个世纪最流行的电视剧题材,恐怕就是江湖武侠,当时还有不少人借此机会学了武术。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在1983年于北京召开了一场全国武术大赛,这场大赛原本的目的是为了传播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但因为规则制定的严酷,再加上参加这场比赛的选手又是在武学方面确实有造诣的高手,演变到最后,这场武术大赛竟然发生了不少流血事件。
直到今天,第一届武术比赛都是我国武术史上不堪回首的伤痛。那么在1983年的武术大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当时那么多的选手会拼了命地想拿第一?
第一届武术比赛要求,所有参赛选手必须签订免责协议。这个协议的性质其实和古代的“生死状”没什么区别,只要上了赛场,不管出现什么后果,主办方都不承担任何责任。
虽然这个规则如今看起来有些极端,但当比赛通知下发之后,却仍有不少人毫不犹豫地签订了“生死状”,把自己的性命交代在了那方擂台上。
在比赛现场,选手们使用什么兵器没有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能使用冷兵器。
当这些冷兵器撞击在一起时,会有火花四溅的画面伴随着耳边叮叮当当的声音,看台上的观众们,根本不舍得移开眼睛,生怕稍微不留神,就错过了什么精彩画面。
据说在比赛最后,主办方统计得出,比赛尚未分出最后的输赢,现场就出现了23人的伤亡。
如此骇人听闻的场面,恐怕也只有1934年,程度青羊宫外的那场“武林大会”可以相提并论。
在擂台之上,为了打倒对手,选手们可谓是使用了浑身解数,只要是能把对手打败,任何手段都无所禁忌。
或许是害怕这场比赛最终的结局过于凄惨,不好收场。主办方最终宣布比赛就此作罢,但就这样,还有些没打过瘾的门派,仍然在私下约着较量。
因为流血牺牲过多,直到今天,武术爱好者们提及这场武术比赛,仍然是心情沉重。
这场武术比赛的风险,选手们不是不知道,那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风险,却还要拼命去夺得名次?这就必须从背后的故事开始讲起。
在那二十多名死者当中,最为年轻的不过才20岁,其从小就喜欢武术,被周围人起了个“武痴”的外号。
在参加比赛时,此人一路获胜,几乎没有费什么功夫就拿到了很靠前的名次。但在一场比赛中,对手一记绝招正中他的头部,将他直接打死在了擂台上。
从此,这名年轻武者的胜利之路就此中断不说,连同他年轻的生命也结束在了这四方天地间。
除了因为热爱武术外,还有一部分选手是奔着比赛最后的奖金而来,有些人的家庭条件贫穷,这笔钱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在这种情况下,生死已微不足道。
当流血事件过多后,不少普通观众对于这场武术比赛的也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伤亡,很大程度是因为主办方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全面。
比如主办方压根没有考虑过参赛者的安全问题,没有为他们提供保障。另外规则的制定过于严苛,根本没把选手的生命放到首位。
甚至还有人认为,在比赛过程中,主办方明显是没有采取任何监管措施,否则怎么可能会出现那么多的伤亡人数。
也是从这场比赛后,我国的武术界痛定思痛,开始思考武术竞赛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在之后这类比赛的发展方向,到底应该像古代的生死决斗靠拢,还是变成点到即止的体育竞技项目。
经过一番争论后,武术界最终明确,未来的武术赛事也要像体育竞赛一样,对选手有安全保证,同时设立的规则要以生命安全为基础,决不允许再出现任何人员伤亡的情况。
如此看来,虽然第一届武术比赛确实残忍,但它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存在,这场比赛让更多人明白,武术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促进身体健康,而非是必须要争个你死我活的斗争。
参考链接:
新民周刊:2013-09-04:看真实武林,忆名师功夫
来源:素年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