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主席一生中曾多次公开或内部严厉批评项英,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时期的分田政策、南方游击队的改编方针、皖南事变前后的战略决策等三次。这些批评并非个人意气,而是围绕根本路线展开。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毛主席一生中曾多次公开或内部严厉批评项英,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时期的分田政策、南方游击队的改编方针、皖南事变前后的战略决策等三次。这些批评并非个人意气,而是围绕根本路线展开。
先看苏区时期对项英分田方法的批评。中央苏区初期,土地分配出现两条路线,一条是毛主席主持的前委、红一方面军主张“按人口平分”,以广泛发动贫雇农;一条以项英为代理书记的苏区中央局坚持“按劳动力分配”,强调“阶级立场”,反对平均主义。
1931年2月27日,毛主席在给江西省苏主席曾山的信中指出:“按劳动力分田,农民是不满意的……老倌和伢崽不要吃饭?”在苏区中央局会议上,毛主席当面质问项英:“这是在帮国民党富农说话!”会后,中央局通过《土地法草案》基本采纳了“按人口平分”主张,等于否定了项英的原方案。项英被调离苏区中央局书记职务,由毛主席接任。
再看抗战时期对项英南方游击队“下山”改编的批评。国共合作抗日的大政方针确定后,国民党要求南方游击队“全部集中、彻底改编”。中央明确指示:“集中五分之三,留五分之二于原地改为保安队”,强调任何游击队区须中共中央派人传达后方可行动。而1937年9月下旬,项英以中央分局名义在南昌国民党纪念周上发表演说,公开表示“一切服从政府”,被国民党利用宣传。9月27日国民党电台播出项英《致南方游击队公开信》,命令“立即集中,听候点编”。
9月30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项英在江西的做法上了国民党的当!” 10月2日,毛主席急电博古、叶剑英:“万不宜集中,项英速来中央讨论。”博古、叶剑英连夜赴江西,向游击队传达中央“保持独立性与警惕性”的正式指示,避免了错误扩大。
最后看对项英皖南事变前后战略动摇的批评。皖南事变前,陈毅、粟裕建议皖南军部速移苏南,毛主席和中央表示同意。项英却坚持“株守皖南”,幻想蒋介石发饷发弹后再行动。毛主席亲自起草《中央关于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指示》,即著名的“五四指示”,指示尖锐指出:“在敌后地区强调特殊性而不强调同一性,是绝大错误……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
1940年12月,国民党围攻迫在眉睫。但项英回电罗列困难,迟迟不动。毛主席以中央书记处名义致电项英、袁国平、周子昆,语气空前严厉:“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将来你们要吃大亏的!”电报批评项英“对国民党存幻想”;要求“立即分批移动,不要靠国民党帮助任何东西”;警告说“在敌人夹击下是很危险的”。可惜项英未听,最终悲剧上演。
1941年1月15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结说:“此次皖南部队失败,乃项英同志之全责。”会议决定将真实情况“在全党全军公布,以教育干部”。
尽管毛主席对项英有过激烈批评,但他在项英遇难后仍给予总体肯定,称他“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1945年在党的七大期间,毛主席进一步说:“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咸酸苦辣,都是革命的味道。”新中国成立后,他对项英子女生活给予了特殊关照。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